APP下载

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研究

2019-02-10李海燕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问题对策

李海燕

摘 要: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引导高校发掘自身优势,通过培育高校所特有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凸显办学特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提升学校整体实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山东英才学院校本专项课题要求,以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在新形势下促进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对策,以突显院校发展特色,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期通过研究和分析对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优势学科;特色专业;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历史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综合国力,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特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发挥学校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以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职业需求为出发点,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注重专业、学科内涵建设,努力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对于高校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要素分析

1.1 优势学科(群)建设要素分析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础性建设,高校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加强学科建设,培育特色学科,进而构建特色学科群,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托,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自身优势,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科研究方向。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要紧跟国内外学科发展需要及趋势,分析自身优势特色,制定特色鲜明的学科研究方向,并以此为依托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在对各学科关系进一步梳理的基础上,对学科进行合理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构建优勢特色学科群。

(2)学术梯队。学术是学科建设核心,学术质量决定学科建设的质量,因此建立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是关键,遴选合格的学科带头人,构建知识、年龄、职能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至关重要。

(3)科学研究。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科学研究。高校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对知识的把握更准确,不断改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时将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同时,通过在实践中摸索理解积累教科研经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实现科研促进教研,教研反哺科研的良好局面。

(4)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其建设必须考虑符合社会需求并及时把学科建设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优势资源,真正实现两者良性互动,不断促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5)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是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包括实验实践教学设施,如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及基地,跨学科研究所等。

1.2 特色专业建设要素分析

专业建设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特色专业作为高校的核心资源与特质资源,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

(1)专业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方向。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确立,制订特色的专业培养及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体现专业课程特色、教学方法的特色。

(3)办学条件。专业教学条件是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实验实践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科研平台等建设至关重要。

(4)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提高特色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水平,培育一批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名师,优化特色专业学科学术梯队,促进高校整体实力的提高。

(5)教学管理。建立特色专业教学管理机制,赋予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政策措施,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成效。

2 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优势特色学科(群)及专业建设的认知问题

学校更多地是从自身的经济效益来考虑学科的设置,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不够,学科建设不是从提高学科水平出发,无法对学科建设进行全面合理地规划;学科(群)建设大学科、综合化意识不足,对社会或本地域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动态关注不足,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够强。

目前许多高校把专业建设定位在数量的增加,对特色专业建设重要性及内涵认识不够,新兴边缘交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未得到足够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中科研化倾向过重,不少特色专业建设变成了特色科研建设。

2.2 优势特色不够突出,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学科特色定位不足,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脱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不足。各优势学科积累不足,与发达国家学科的整体水平与实力还存在较大差距。高校人才培养多考虑生源问题,对学科间交叉关联性考虑不足,不利于学科群建设。

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未能很好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差异性;对大多数高校而言,专业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不足,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自我调节、良性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2.3 教育投资不足,资源利用欠佳

高校教育资源有限,建设经费不足使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必备资源均会受到制约和限制,且高校内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影响了特色专业的培育与发展。

2.4 师资队伍及学术团队力量有待提高

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及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数量相对较少,科研团队结构不尽合理,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工作较难,学科群创新力不足,制约着学科及专业建设水平。

2.5 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管理方面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从高校内部管理看,学科及专业建设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学院和学科层面责权利划分不够清晰。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不到充分发挥,建设和发展当前社会所急需而受专业目录和审批限制的新专业受到制约。

(2)管理机制问题。高校缺乏有效的学科、专业建设决策、协调、评价及激励机制,高校内部职能部门与学科专业建设实施部门间协调和沟通不够,缺乏过程监管。从外部环境看,国家对评选出的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考核和审查,评审周期、流程和制度如何设置等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予以规范。

(3)管理制度问题。高校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的立项、评选办法、建设目标、检查评估、经费管理等缺少明确的规定;从外部环境看,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评选存在专业及地域分布不均现象,缺少相应的程序(组织制度、计划制度、执行检查制度等)规则予以调整。

3 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3.1 与时俱进,提高认知,坚持科学发展观

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作为提高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持续创造高精尖创新成果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办学实际,科学确定优势特色学科(群)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在特色专业建设上,要结合社会环境、产业升级改造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培育目标、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与时俱进,随着现实需求的变化而确定和调整自身的专业方向、特色和定位。

对于优势学科建设,在把握学校办学目标与专业建设目标前提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优化学科结构,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和研究创新平台,以优势学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3.2 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首先要更新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体现出与社会互动发展,力求达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其次应明确发展定位,充分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及教育行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传统、地域、自身能力和特色等内部环境,找准带头力量和突破口,具体可参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紧盯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凝练学科方向,在实践中促进学科发展,进而形成相互支持的学科群,从而带动整体学科水平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再者,特色专业定位可围绕特色主干学科设置,培养创新意识,关注新兴边缘交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围绕发展需求新态势及核心就业能力培养确定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利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慕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跨区跨校联合培养共建模式,建立特色专业建设及维护长效机制,从而实现高校特色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3.3 以人为本、重视学科带头人与学术梯队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学科与专业建设关键靠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应培养一支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注重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可以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或有针对性的从重点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更要注重对学术骨干的培养;在选拔过程中,应以岗定人,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提供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海外交流访问的机会,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展学术视野,增强学术氛围,从而提升学科及专业建设水平。

3.4 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规划教育资源

建立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离不开相应的资源保证,教学设施建设是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专业教学条件是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要綜合考虑学校整体发展方向和各学科及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合理规划好教育资源,处理好主要与次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机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高校除了可以积极争取各层面财政拨款外,还可以通过如捐资助学、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拓宽教育资金筹措渠道;同时还可以依托自身相关学科优势及专业特色,加强高校间相关领域的合作,促进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的建设,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3.5 要建立健全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管理体系

3.5.1 优化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体制

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可以采用项目负责制,克服现有院系管理的弊端,清除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比如优势学科建设可以由校长担任组长与相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组成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包括现有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学校的支持和保障和预期成果等,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任务,共同决策重大问题,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成立优势学科建设实施工作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参与项目和使用项目经费的人员组成。根据项目申报书和任务书的建设内容,制定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工作,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建设目标。各工作组相互配合,权责明确,各施其职。

3.5.2 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优势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需要统筹监管,加强对特色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促进项目建设运行科学化、规范化。可以在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质量监督委员会,负责起草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项目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负责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实施管理;负责审核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协调项目经费的投入及经费的审核使用;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做好项目评估和验收,建设项目的建档、归档等相关工作,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保证项目建设有序、稳步推进。

3.5.3 创新人才引进与使用机制

高水平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和主力,如何吸引和穩定高层次人才,是关系到高校生存和特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上,应采取灵活的、超常规的策略和办法,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如,加大引进和资助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资助和奖励体系;同时,利用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创造性特性,倡导个体主导性,建立起鼓励自由创新的制度,多管齐下地吸引高水平人才。也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全方位建设和打造合格、过硬的师资队伍。

3.5.4 建立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对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设进行绩效评估有利于对学科或专业现状客观分析,明晰自身的优劣势,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资源分配方案,可以督促学科经费的合理使用,保证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以达到或保持学科或专业的生命力和持续竞争力。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遵循经济、效率和效益原则,从项目规划合理性、学术队伍组建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郭金丰.高等教育在培养信念执著人才方面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26-128.

[2]娄玉珍.大学优势及特色学科成长模式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02):37-40.

[3]石铁矛.聚焦创新驱动 推进内涵发展 探索优势特色学科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2016(02).

[4]Wang Xijin,Hu Xingen,Cai Yuanqiang.Developing Core Competence of Local Combine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2010-05.

[5]黄学茭.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广东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8.

[6]邹志强.浅谈高校学科群的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2(06).

[7]侯朝辉,易健民,闫建辉,唐课文.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与特色专业建设[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10(06).

[8]胡茂,刘知贵.依托行业背景,建设基于特色化发展的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2).

[9]刘海峰,李娟.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天中学刊,2015(08).

[10]李军红.地方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引领学校整体提升的实践与思考[J].2016(03).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