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2015-12-11安波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策

摘    要: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缺乏生命力、专业基础建设薄弱、内部评价监控机制不够完善等薄弱之处。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应加强调研论证,挖掘特色专业;夯实基础建设,积淀专业特色;健全专业评价与监控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44-02

特色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特色专业的增强既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聚合到最需要建设的专业上,凝练特色,打造品牌,而且还可以提升院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有效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竞争中持续发展。但应用性本科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特色缺乏生命力、专业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内部评价与监控机制不够完善等。本文在分析应用性本科院校含义和特色专业内涵的基础上,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特色专业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指以实施应用性教育为主体,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培养规格上的特征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并且能够从事生产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及职业院校教师等任务。其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培养目标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也紧紧围绕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构建。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特定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大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创建与积淀下来的独具特色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乃至学生评价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来看,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先进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以及充分的经费保障,并且取得较为显著建设成果的生命力旺盛、发展持续稳定、前景宽广的专业可以称之为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无我有,即独特性;人有我优,即杰出性;人优我特,即优特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专业缺乏生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依据产业(行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为区域经济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特色专业自然应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行业)特色。然而,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特色专业建成后的发展疏于管理,没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依据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对特色专业进行规划与调整,致使现有特色专业的优势在发展与竞争中逐渐消失,生命力减退。

(二)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有合理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等软件资源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但目前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建校历史不够悠久,师资队伍总量还略显不足,结构也不够合理,高层次、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严重缺乏,实验室、实践基地、图书馆等硬件设施还相对短缺,即使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有所积累,但与学校自身特色专业建设的衔接和贴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监控机制不完善

内部评价和监控机制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风向标,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和建设目标。建设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评价动力与监控机制却存在先天不足,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专业评价体系还较为缺乏,或者说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还不尽合理。再加上监控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没有总体方向,很难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应建的特色专业上,最终导致特色难以凝练、特色专业难以建设的局面。

三、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调研论证,挖掘特色专业

充分调研论证专业建设的内外部教学资源环境,分析评价专业建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掘特色专业的基础性工作。

1.特色专业建设的外部调研

国家以及地方行政部门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外部环境,应重点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国家政策,才能更好地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做好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另外,同类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也不容忽视,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规划方案、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就其他同类院校而言,主要是考量与其特色专业保持差异化发展。经过这些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才能聚焦重点、突出重点,更好地凝练特色,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

2.特色专业建设的内部分析

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环节。因此,其建设除了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外,还应该对学校内部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与学校发展实际结合,才能建设出真正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内部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现状,在分析专业建设能力的基础上,找出优势与劣势所在,通过充分论证,扬长避短,准确定位特色专业发展方向。其内容应涉及本校办学历史、专业建设规模、学科专业布点现状、专业设置种数、现有特色专业建设、师资梯队建设以及现有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较为广泛的因素。

(二)夯实基础建设,积淀专业特色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专业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特色专业,必须树立师资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制度与激励机制,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保障。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首先引进、配备、培养特色专业建设紧缺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等,构建梯队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高的特色教学团队;其次通过政策、待遇、事业、环境、情感等各项措施,吸引、稳定人才;再次,通过物质奖励或优先考虑晋升职称等措施,鼓励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到企业实践锻炼。

2.完善教学条件

教学基础设置、图书文献资料、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条件的建设是特色专业发展的基础。首先,就教学基础设施与图书文献资料而言,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来解决。比如增加多媒体等教学基础设备以及纸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料的数量并注重提高其质量,以实用与先进为原则,采取滚动式投入方式。其次,就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而言,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凸显专业特色;在特色教材建设中,应着重抓好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教材以及双语教材的建设工作。再次,就实践教学而言,应加大实践教学条件改善力度,拓展实践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加强学生创新性实验(实践)计划以及创业实践工作的实施力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彰显专业特色。

3.强化教学管理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特色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首先,应用型本科营造宽松治学、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为特色专业的培育提供环境基础;其次,应用型院校应改变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方式,给予二级学院(部)一定的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自主权,为特色专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可能;再次,改革学生管理方式,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4.实践基地建设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应做到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兼顾,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对于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应注重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思路,建立创业型实践基地;通过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加强和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特色专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

(三)健全专业评价与监控机制,凸显专业特色

完善的特色专业评价与监控制度能有效客观的评价特色专业建设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对策予以改正。

1.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通过明确教学质量方针与目标、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日常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以及信息反馈等环节,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要在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落实各环节的执行,比如特色专业评估与课程评估。

2.量化特色专业评价与考核标准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是具有独特性、杰出性、优特性的专业,因此其评价与考核标准不仅要避免与一般专业评价标准的趋同,也要充分考虑不同性质特色专业的差异性,通过量化的、具体的评价与考核指标引导特色专业的良性发展。

3.构建多元参与的特色专业评价监控机制

特色专业的办学质量涉及校内、校外诸多方面,其评价与监控也应集合学校各部门、各单位所有成员参与,甚至应适当增加社会参与度,建立多元参与的特色专业评价与监控机制,通过全面的评价与监控机制,保障特色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特色专业的建设涉及学校内涵建设以及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等诸多外部因素,其形成与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建设、发展与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在对内外部条件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掘特色专业,更要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大支持力度,从而保持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现实与前瞻教育研究,

2011,(5).

[2]王桂云,王明明,安波.山东民办本科高校专业建设路径

探析——基于“蓝黄”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思考[J].黑龙

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4).

[3]崔丽影.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2010.

[4]徐精明,刘朝臣.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

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4).

[5]汪上,刘朝臣.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

2008,(11).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