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成大《吴郡志》两晋吴郡太守记载勘误*

2019-02-10宋艳梅

关键词:晋书都督太守

宋艳梅

(常熟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范成大《吴郡志》(后人简称《范志》)成书于宋光宗绍熙年间,后经订讹补缺于绍定二年(1229)刊行,又称《绍定志》,是一部以苏州(当时建置为平江府)兼及所属诸县为记述对象,以“志”命名而流传迄今的宋代唯一的方志。后人纂志评志,对《范志》的赞誉颇多。王鏊于《姑苏志·重修姑苏志序》、李诩于《续吴郡志·吴郡志序》都称道:“范志竣而整。”[1-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征引浩博,而叙述简核,为地志中之善本”[3]。陆振岳在其校订本中说:

《吴郡志》在苏州方志史上,不仅上承《吴郡图经续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对以后的修志,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在南宋,《绍定志》之后,再没有修出同类型的方志,元代,始终没有修成府一级的志书。到了明代,卢熊编纂的洪武《苏州府志》,它的体例,明显地取法于《范志》。……王鏊纂正德《姑苏志》,他在《序》里说:“合范、卢二志,参以诸家,裨以近事。”崇祯四年(1631)修成的《苏州府志稿》,纂修者王志坚作《序》说:“合旧三志(按系指范、卢、王三志),综其义例而损益之,附以近事。”清代四次官修的府志,也与《范志》有渊源。[4]4

可见,《吴郡志》在苏州方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了解和研究苏州地方史亦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当然,大多数方志学者和目录学者共同认定的这部“善志”,也有不少地方受到历代学者的批评。比如清代章学诚在其《书〈吴郡志〉后》中指责《吴郡志》:“命名失实;体例失当;事类不纯。”[5]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二十对《范志》中记事的谬误也有多条辩证,包括地理沿革的错误和牧守题名的舛讹等。近人在校订、使用《吴郡志》的过程中也不断对其进行勘误。比如陆振岳校订过程中发现:“《进士题名》与《人物所记》,有牴牾和脱漏,参证《宋史》列传,显然有误。”[4]8胡可先《〈吴郡志〉订误三则》订正了唐时吴郡地方职守问题,包括范传正、卢简求两位苏州刺史的任职时间,并质疑范成大对白居易《谢李苏州寄五酘酒》中“李苏州”为李绅的认定,指出“李苏州”当为李谅。[6]韩李良《〈吴郡志〉人名正误二则》亦为《吴郡志》订正一处人名错误,一处标点错误。[7]

而《吴郡志》中围绕人名、职守方面的记载错误尚有多处,笔者今就其《牧守》门中对两晋时期吴郡太守的记载详勘如下。

两晋时期,郡级长官通名为太守,当郡被封属王国时,长官称内史。《吴郡志·牧守》记载两晋时期任职吴郡太守或吴国内史抑或吴郡内史者38人。笔者比对正史及其他史料发现,其中31人与正史记载吻合,2人名字谬误,未曾担任者2人被误录其中,还有3人属战时督护之职,非郡守之任;另外发现有10位牧守未被《吴郡志》收录。今对陆振岳校订本《吴郡志》中错名、误录、未载之情形一一辨明。

一、误名有二

一为桓谦。《吴郡志·牧守》:“亘(桓)檀,详正有望,补吴国内史。”[4]127丛书集成初编本《吴郡志·牧守》记为“桓檀,详正有望,补吴国内史”。查史籍中无名桓檀者。《晋书》卷七四《桓彝传附谦传》载桓温弟冲次子“谦字敬祖,详正有器望。初以父功封宜阳县开国侯,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孙恩之乱,谦出奔无锡”。[注]本文所引《晋书》中的史料皆出自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下文不再一一出注。且《吴郡志·牧守》中未载桓谦,疑“详正有望”之桓檀当为“详正有器望”之桓谦。

一为虞潭。《吴郡志·牧守》:

虞谭,清正有检操,始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峻平,转镇军将军、吴国内史。徙会稽,未发,还复吴郡。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谭乃出仓米赈救。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姓赖之。子啸父,隆安初为吴国内史。兄马斐之子谷,亦位至吴国内史。[4]128

检正史记载,《晋书》有《虞潭传》:

寻以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吴国内史。复徙会稽内史,未发,还复吴郡。……子仡嗣,官至右军将军司马。仡卒,子啸父嗣。

如此,苏峻之乱平定后,任吴国内史者应为“虞潭”而非“虞谭”。根据《晋书》本传,啸父为潭之孙而非潭之子。《世说新语》卷下之下《纰漏第三十四》“虞啸父为孝武侍中”条注引《中兴书》“啸父,会稽人,光禄潭之孙”亦可证[注]本文所引《世说新语》中的史料皆出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年版),下文不再一一出注。。《吴郡志》载虞子谷为虞潭兄之子,但据《晋书》同传载,子谷父为潭之兄子,显然《吴郡志》此处所载亦不实。

二、误录有二

一为顾秘。《吴郡志·牧守》:“顾秘,吴国内史,唱义传檄,以讨李辰、石冰之乱。”[4]127顾秘,正史中无传。《晋书·惠帝纪》载,太安二年(303)十一月“丙寅,扬州秀才周玘、前南平内史王矩、前吴兴内史顾秘起义军以讨石冰。冰退,自临淮趣寿阳”。《晋书·周玘传》载:

玘密欲讨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

《晋书·贺循传》又载:

会逆贼李辰起兵江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前南平内史王矩、吴兴内史顾秘、前秀才周玘等唱义,传檄州郡以讨之,循亦合众应之。

如此,《吴郡志》所记讨李辰、石冰之乱的顾秘时任吴兴内史,而非吴国内史。

一为傅咸。《吴郡志·牧守》:“傅咸,为吴郡内史。吴郡顾荣与亲故书曰‘傅长虞劲直忠果,虽非周才,亦足贵也。’”[4]124傅咸,字长虞,《晋书》有传。查其官任,却无吴郡内史一职。范成大所引吴郡顾荣对傅咸之品评,《晋书》记为:“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顾荣所评乃傅咸任职司隶校尉时刚正耿直、行事果断的作风。《吴郡志》所引较正史有删略,易令读者以为顾荣所赞赏者为傅咸官守吴郡之吏治政绩,其实大谬。

三、混淆有三

一为郗鉴。《吴郡志·牧守》:“郗鉴,讨贼帅刘徵,加都贼吴郡诸军事。”[4]126《晋书·郗鉴传》:“时贼帅刘徵聚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鉴遂城京口,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帅众讨平之。进位太尉。”

一为刘牢之。《吴郡志·牧守》:

刘牢之,当孙恩之乱,吴郡内史桓谦弃郡走,牢之都督吴郡诸军事。恩破吴国,杀内史袁山松。牢之使参军刘裕讨平之。[4]126

《晋书·刘牢之传》:

及孙恩攻陷会稽,牢之遣将桓宝帅师救三吴,复遣子敬宣为宝后继。比至曲阿,吴郡内史桓谦已弃郡走,牢之乃率众东讨,拜表辄行。至吴,与卫将军谢琰击贼,屡胜,杀伤甚众,径临浙江。进拜前将军、都督吴郡诸军事。时谢琰屯乌程,遣司马高素助牢之。牢之率众军济浙江,恩惧,逃于海。牢之还镇,恩复入会稽,害谢琰。牢之进号镇北将军、都督会稽五郡,率众东征,屯上虞,分军戍诸县。恩复攻破吴国,杀内史袁山松。牢之使参军刘裕讨之,恩复入海。

一为王允之。《吴郡志·牧守》:

王允之,舒之子。苏峻之乱,都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破贼韩晃于长塘,贼平,以功封彭泽县侯。[4]128

《晋书·王舒传》记载详细而义同:

在郡(会稽)二年而苏峻作逆,乃假舒节都督,行扬州刺史事。时吴国内史庾冰弃郡奔舒,……及侃立行台,上舒监浙江东五郡军事,允之督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长塘湖,复大破之。贼平,以功封彭泽县侯。

郗鉴、王允之和刘牢之三位大将先后在平息战乱时都督吴郡军事,得以全面指挥包括吴郡在内的战乱之区的武装力量,从而有利于叛乱的平息。郗鉴在平息刘徵之乱时被加都督晋陵、吴郡诸军事,王允之为平韩晃逆乱被加都护吴郡、义兴、晋陵三郡征讨军事,刘牢之在吴郡击破乱贼后被加都督吴郡诸军事。除刘牢之都督吴郡时系吴郡以一郡独立成为都督区外,郗鉴和王允之都督吴郡时,吴郡与它郡同属一都督区。都督区为军事管理区域,都督为军事长官,与主掌民事、财政等行政职权的州郡长官牧守有别。而且从刘牢之平息祸乱的过程来看,刘牢之都督吴郡军事之前,吴郡有行政长官内史桓谦,之后又有内史袁山松。随着战事推进,刘牢之很快都督会稽五郡军事。与刘牢之一样,郗鉴和王允之都督吴郡同样属于战时临时职权,与有固定任职期限的郡守长官有别。当然,战乱之区首重军事,郗鉴、王允之、刘牢之都督吴郡军事期间,除了全面掌管军权外,应会干预地方行政。考虑到战乱伊始,吴郡内史庾冰、桓谦等皆选择弃郡而走的情况,吴郡地方行政权全部由都督行使也完全可能。但无论如何,纵然三位督护在都督吴郡期间行使了地方行政权力,短期充当了地方郡守的角色,但将他们混入牧守一门仍有体例不纯之嫌。

四、缺载有十

经笔者查考,史籍中尚有12人被授吴郡太守或吴国内史,除2人未受任外,有10人不见于《吴郡志》。

1.未受任者

其一,孔坦。《晋书》卷七八《孔坦传》: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

其二,郗愔。《晋书》卷六七《郗鉴传附子愔传》:

骠骑何充辅政,征北将军褚裒镇京口,皆以愔为长史。再迁黄门侍郎。时吴郡守阕,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

2.其他未见载者

其一,王弘。《宋书》卷四二《王弘传》:

卢循寇南康诸郡,弘奔寻阳。高祖复命为中军咨议参军,迁大司马右长史,转吴国内史。义熙十一年,征为太尉长史,转左长史。[注]本文所引《宋书》中的史料皆出自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下文不再一一出注。

其二,何澄。《晋书》卷九三《何准传附子澄传》:

孝武帝深爱之,以为冠军将军、吴国内史。太元末,琅邪王出居外第,妙选师傅,征拜尚书,领琅邪王师。

其三,桓谨。《晋书》卷一〇〇《孙恩传》:

吴国内史桓谨、义兴太守魏傿、临海太守新蔡王崇等并出奔,于是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

其四,刘柳。《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以为行参军,因转主簿,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晋书》卷十《安帝纪》载刘柳卒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因此,刘柳任职吴国内史当在东晋时。

其五,王诞。《宋书》卷五二《王诞传》:“(隆安)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

其六,王廞。《晋书》卷八四《王恭传》:

恭之初抗表也,虑事不捷,乃版前司徒左长史王廞为吴国内史,令起兵于东。会国宝死,令廞解军去职。廞怒,以兵伐恭。

《资治通鉴》卷一〇九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司徒左长史王廞,导之孙也,以母丧居吴。王恭之讨王国宝也,版廞行吴国内史。”胡三省注曰:“以白版授官,非朝命也。”[8]

其七,袁湛。《宋书》卷五二《袁湛传》:

义旗建,高祖以为镇军咨议参军。明年,转尚书吏部郎,司徒左长史,侍中。以从征功,封晋宁县五等男。出为高祖太尉长史,迁左民尚书,徙掌吏部。出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莅政和理,为吏民所称。入补中书令,又出为吴国内史,秩中二千石。

其八,朱腾。《宋书》卷四八《朱龄石传》:“朱龄石字伯儿,沛郡沛人也。家世将帅。祖腾,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其九,赵穆。《世说新语》卷中之下《赏誉第八下》注引《赵吴郡行状》曰:

穆字季子,汲郡人。贞淑平粹,才识清通。历尚书郎、太傅参军。……穆历晋明帝师、冠军将军、吴郡太守。封南乡侯。

王弼女婿,司马越府参军,与王安期、邓伯道(攸)称为“三参军”。

其十,谢裒。《世说新语》卷中之上《方正第五》“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条注引《永嘉流人名》曰:“裒字幼儒,陈郡人。父衡,博士。裒历侍中、吏部尚书、吴国内史。” 谢裒为谢安父。

上列牧守中,郗愔、孔坦辞命不受;王廞为王恭版授为“行吴国内史”,非实授;袁湛、王弘、王诞于东晋义熙、隆安年间被刘裕所假,亦非朝命;何澄、刘柳、朱腾守吴郡时间不详;赵穆、谢裒职守情况不见于正史记载。范成大自陈其选录牧守之来源与标准:“今采摭诸史及他记载中显有名称者,立牧守条。”[4]122不知上述诸位是否因非朝命或记载不详不达作者选录标准。《吴郡志》历来因征引广博、体例详备被广为赞颂,并以善志为后世地方志参考继承,明代王鏊《姑苏志》“宦迹”篇在范成大《吴郡志》基础上多有补充,以姓族谱系为线索将世代袭任吴郡太守、内史者缀于一处,除未受任之郗愔、孔坦二人外,何澄、王诞、王弘、王廞、袁湛、朱腾、赵穆、刘柳等一一备载,补齐了范氏未载之牧守。今人读《范志》或治地方史者,当知其误载与未载之守臣,谨慎据其论史。

猜你喜欢

晋书都督太守
闻鸡起舞
《苏孝慈墓志》再考
——兼论北周府兵军职都督的勋官化问题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让子弹飞
形影不离
——《影》的标出性
《重庆镇总兵加赠都督同知任勇烈公传》写作背景及其价值考论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枕戈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