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津巴布韦GOOD HEART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浅析

2019-02-10乔占瑞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基性褶皱黄铁矿

龙 建,乔占瑞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八大队,江西 玉山 334700)

津巴布韦绿岩带型金矿十分著名,根据矿体的产出状态又可分为石英脉型、剪切带型以及含铁建造型;以上三种金矿类型约占津巴布韦产金量的94%,其中又以石英脉型为主。GOOD HEART金矿为典型的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其位于津巴布韦中部省奎鲁市东南约30km处。

1 区域地质特征

GOOD HEART金矿位于布拉瓦约—奇洛伊金成矿带上,该成矿带主要分布太古界绿岩带和片麻岩、花岗岩以及后期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床、岩脉。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前寒武系布拉瓦约群和三叠系卡鲁组。其中布拉瓦约群为区内主要地层及含金层位,呈残留体状、带状北北东向展布。岩石为一套火山岩夹沉积岩组合,Rb—Sr及Sm—Nd同位素年龄2650Ma~2700Ma[2]。卡鲁组分布于区内北部,角度不整合与布拉瓦约群之上,岩石为一套陆相沉积的粉砂岩、砂岩组合。

区内岩浆岩主要分为花岗岩类、基性—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花岗岩类包括太古代花岗质侵入体及元古代花岗岩;其中太古代花岗质侵入体多片麻岩化,岩石类型有富角闪质英云闪长片麻岩与英云闪长质片麻岩[1],呈椭圆形岩基状产出。元古代侵入岩侵入于太古界地层中,以花岗岩为主,呈圆状、穹窿状产出。基性—超基性岩类以津巴布韦大岩墙为代表,呈北北东向带状在区内东南角出露,岩石类型有苏长岩、辉石岩、方辉橄榄岩、橄榄岩等,其侵入时间为2575Ma,为太古代晚期[4]。基性岩类主要为侏罗纪辉绿岩脉群,在大岩墙西侧北东向脉状产出。

区域内构造大致可分为两个期次:早期构造活动以Suepurise Fault断层为代表;该期构造活动在区内形成大规模的北东向脆性断裂带、剪切带以及次级断裂羽;该期构造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而晚期构造活动以近东西向右旋走滑断层为主,局部作用于侏罗纪基性脉群之上,其活动时代可能在晚中生代,并且对矿体有一定破坏影响。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为前寒武系布拉瓦约群。岩石组合由绿石片岩、滑石片岩及蛇纹片岩组成,原岩为一套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岩层整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80°。岩石普遍遭受低温低压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相达绿片岩相,岩石常表现为强劈理化及重结晶;目前此类岩石变质年龄尚不清楚,但该期变质作用很有可能对区内金成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元古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有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糜棱化花岗岩、花岗质糜棱岩、碎裂花岗岩等,岩枝状产出;与布拉瓦约群呈侵入接触。该期花岗岩侵入事件为区内区域变质提供了良好的热动力源。

(3)构造。矿区内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褶皱在区内总体表现为一复式背斜构造,褶皱轴北东向,轴面近直立—微北西倾,枢纽南西侧伏。这条长约200m,宽30m的褶皱带中严格控制着区内矿体的分布,矿体多分布于该褶皱带核部及核部附近两翼中。断裂构造区内多表现为小规模层间滑动及密集劈理破碎带,应与区内褶皱构造同期产物。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体位于区内复式褶皱带核部及其附近,长约200m,宽约30m。矿体赋存在褶皱核部的石英脉;根据钻孔资料,最大见矿深度130m。矿体呈细脉状、豆荚状、囊状产出,分支复合、膨胀收缩明显,属复杂矿体;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滑石片岩,随褶皱枢纽向南西侧伏。产状302∠70°、149∠65°。金品位0.34g/t~33.17g/t,平均品位3.36g/t。

3.2 矿石特征

(1)矿石矿物。黄铁矿:主要的载金矿物,占金属矿物90%以上。多呈星散状,少量呈浸染状,斑点状分布。黄铜矿:呈铜红至铜黄色,它形粒状,浸染状黄铜矿颗粒较细,呈星散状产出,也是载金矿物之一。自然金:呈浅黄色,矿物的单体形态主要为粒状、片状、针状等,分布在石英脉裂隙中,常与金属硫化物共生。

(2)脉石矿物。石英:约占脉石矿物的95%以上,灰白-烟灰色,与黄铁矿相伴。绢云母矿物:主要矿物有绢云母、白云母等,淡绿、棕黄色,丝绢光泽,呈鳞片状集合体出现。绿泥石:绿至暗绿色,呈片粒或片状集合体,产于各类蚀变岩体中。

(3)矿石结构。不等粒结构:黄铁矿等主要金属矿物在矿石中呈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状分布。填隙结构:后期黄铜矿及金矿物等充填在早期黄铁矿晶隙中。

(4)矿石构造。斑杂状构造:金属矿物集合体呈斑点状,团块状及其他不规则状分布。细脉浸染状构造: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呈细小颗粒或细脉状分布。

3.3 围岩蚀变

早期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阶段,该期蚀变发生在成矿早期,规模较大,基本作用于整个含矿围岩,以绿泥石化为主,硅化、黄铁矿次之;该期蚀变促使金元素活化并伴有少量的金沉淀。中期硅化—黄铁矿化阶段,该期蚀变发生在成矿期,规模较小,仅作用矿体内部及矿体顶底板围岩附近。该期蚀变作用进一步使金活化运移,并在成矿有利部位富集成矿。晚期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阶段,该期蚀变发生在成矿后期,主要作用于矿体顶底板数米至数十米范围内,以碳酸盐化为主新生大量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该期围岩蚀变基本不伴有金的富集。

3.4 金的富集规律

金的富集程度与围岩蚀变强度、石英脉的规模产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产于强蚀变带内的石英脉含金性好;厚度大的石英金在其边部要比其内部更富集;在石英脉膨胀收缩、分支复合或是产状转换处更容易形成富矿体;金的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呈正相关性[3]。

4 结论

目前,普遍认为金的物质来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幔,而在太古代—元古代时期经由上地幔侵入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携带着大量的金离子到达地壳表层,为主要的金矿源层。GOOD HEART金矿分布在太古代变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内,元古代岩浆侵入事件为区内低级区域变质作用提供了热动力源,该期区域变质作用使得赋存在太古代地体中金离子活化并初步富集;而后期发生的大规模北东向挤压剪切构造活动在岩石中形成了大量的劈理裂隙带及揉皱带,含金的卤水溶液沿构造裂隙向低压处运移,并且运移过程中有了大气降水的加入,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的改变,金逐渐从卤水溶液中析离出来,并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猜你喜欢

基性褶皱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一种快速识别基性-超基性岩的新方法
——基性度遥感指数法
东天山白鑫滩铜镍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启示
天然、改性和合成黄铁矿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哈拉乔拉岩体橄榄石与辉石成分对阿尔泰 造山带铜镍成矿潜力的指示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基于波谱特征的基性、超基性岩遥感影像增强方法研究
一点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