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瓦山铜矿天花板矿段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9-02-10郑高峰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斜长石绿泥石硅质

魏 栋,郑高峰,龙 年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为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瓦山断穹,位于康滇地轴东缘北段,成矿带属三江成矿带[1]。区域出露地层为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其中,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为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2,3]。本区处于北北西向与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北北西向构造主要有碗旦坪背斜、瓦山构造盆地及青龙断裂,北北东向主要是余家坪背斜,区内构造形态主要以褶皱为主,北北西向褶皱控制矿体。区内岩浆岩分布较少,种类单一,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段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出露厚度为348m,根据岩性组合,可划分7个岩性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七岩性层为含杏仁状致密块状玄武岩,灰色、深灰色,细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辉石、基性斜长石、偶见黄铁矿,杏仁大小不等,乘椭圆状,充填物主要为绿泥石、绿帘石,厚度290m。

(2)第六岩性层为碳质泥灰岩,微粒至细粒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清晰,矿物组成主要为碳酸盐岩矿物。该层层位变化较大,厚度不稳定,在矿区内由东到西逐渐变薄,厚度为0m~5m。

(3)第五岩性层为砾状玄武岩,砾石大小不等,粒径10cm~60cm之间,胶结物为硅质、玻璃质、玄武质等。岩石中多见黄铁矿,呈团块状、星点状分布,黄铁矿结晶程度较高,上部为1m厚的杏仁状玄武岩与泥灰岩接触。本层厚度0m~8m,与下伏炭硅质岩界限清晰,呈波状接触。

(4)第四岩性层为炭硅质岩,岩石为隐晶结构,半自形晶、它形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黄铁矿化明显。主要矿物为石英、炭质、碎屑物及铜矿物。本层为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铜矿物呈团块状或星点状不均匀分布在岩石内,与下伏杏仁状玄武岩界限不明显,呈渐变接触,上下起伏较大,厚度为0m~3m。

(5)第三岩性层为杏仁状玄武岩,岩石呈墨绿色,玻基交织结构,杏仁状构造。该岩石主要有基性斜长石、玻璃质等组成,斜长石呈长条状、均匀分布,与玻璃质构成玻基交织结构。杏仁呈不规则状,均匀分布,大部已被绿泥石充填。该层厚度0m~10m,上部偶见含铜角砾状玄武岩,呈细脉状、似层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尖灭再现现象明显。

(6)第二岩性层为泥灰岩,岩石呈黑灰色,碎屑结构,薄层状构造。其主要成份为碳酸盐、碎屑物,偶见绿泥石,碎屑物大部已被绿泥石充填,呈不规则状、长条状分布。该层厚度稳定,界限清晰,厚度为0m~40m。

(7)第一岩性层为斑状玄武岩,淡绿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玻基交织结构,斑状构造。岩石斑晶为基性斜长石,自形、半自形呈长条状不均匀分布岩石中,表面具有轻微绢云母化,多数斑晶边缘光滑,少数被基质溶蚀,石英交代[3-5]。杏仁呈不规则圆状、椭圆状,被绿泥石充填。基质为基性斜长石、玻璃质等组成,斜长石呈长条状、针状分布,玻璃质部分已脱玻化、绿泥石化,与斜长石构成玻基交织结构。

2.2 构造

矿段构造简单,主要构造形态为平缓向斜,轴向北西,两翼倾角为5°~10°,其为瓦山构造盆地的次级构造。

断裂构造在矿区不甚发育,仅在矿区北部见一断层,断层破碎带宽约5m,断层面产状为340°∠75°。矿区局部地段可见炭硅质岩挤压现象明显,挤压呈香肠状,具构造角砾和糜棱岩现象,挤压面可见石英及方解石。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段矿体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中,主要赋矿部位为第二个喷发旋回顶部与第三个喷发旋回底部的炭硅质岩中,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体状、脉状。矿区通过工程控制,圈定了五个矿体,矿体特征如下:

Ⅰ号矿体分为上下两层,矿体产于炭硅质岩内,顶板为砾状玄武岩,底板为杏仁状玄武岩,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脉状产出,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直,矿体连续差,厚度不稳定,变化较大。上矿层长50m,倾向控制25m,平均厚度1.2m,加权平均品位2.7%,产状为320°∠5°;下矿层长40m,倾向控制20m,厚度5.4m,加权平均品位2.7%,产状为330°∠7°。

Ⅱ矿体赋存部位为炭硅质岩,顶、底板围岩与Ⅰ号矿体基本一致,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直,该矿体为矿区内最大,局部富集,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分支现象明显。矿体长度256m,最大厚度为14m,平均厚度为2.88m,加权平均品位2.78%,产状倾向为0°~15°,倾角4°~10°。

Ⅲ号矿体产于上部角砾玄武岩中,矿体主要呈透镜体状,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晰,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体较为稳定,矿体长30m,宽30m,厚度1.39m,品位0.36%,矿体品位略低。

Ⅳ号矿体产于部位及矿体特征与Ⅲ号矿体一致,矿体矿体长136m,厚度1.9m,品位0.31%,矿体品位较低。

Ⅴ号矿体赋存于下部杏仁状玄武岩中,顶底板均为杏仁状玄武岩,矿体主要似层状,矿体长58m,厚度1.3m,品位0.31%,矿体品位较低。

3.2 矿石特征

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斑铜矿、黄铜矿、兰辉铜矿、黑铜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玉髓、炭质等。

矿石主要为晶质不等粒结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细脉状、角砾状构造。

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点,矿区矿石类型划分为浸染状矿石、角砾状矿石、团块状矿石。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成因分析

(1)区内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早期喷发的峨眉山玄武岩含铜背景值高,为区内铜矿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基础。

(2)玄武岩喷发期间,火山气液从深部携带的成矿物质在有利部位沉淀富集,尤其是喷发旋回顶部的气孔状、角砾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均为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的有利部位;喷发间歇期,在湿热的环境下,由于地表水淋滤作用及水下喷流的作用的影响,将分散在玄武岩的成矿物质淋滤出来,在沉积盆地中沉积、富集,形成矿体[6,7]。

就本区而言,淋滤出的成矿物质通过迁移后,于瓦山构造盆地内沉积,瓦山构造盆地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而在盆地流体的作用下,使成矿物质物质进一步活化、富集,最终在有利部位沉淀成矿。同期沉积的炭质沉积物,对成矿物质有较好的还原及吸附作用,有利于铜矿体进一步富集。

(3)后期多期次岩浆活动,沿本区的区域性断裂,携带富含金属矿物热液叠加于前两期成矿作用形成的铜矿体之上,形成叠加矿床,或运移至有利部位后形成独立铜矿体。

4.2 找矿标志分析

4.2.1 岩性标志

区内矿体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中,主要赋矿部位为第二个喷发旋回顶部与第三个喷发旋回底部的炭硅质岩中,因此炭质硅质岩为矿区寻找矿体的主要标志。

4.2.2 蚀变标志

矿区内发育大量的孔雀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均为矿区寻找矿体的重要标志。

5 结语

根据本矿床铜矿体的产出部位、含矿围岩、矿体特征及形成环境认为,本矿床受层位、岩性控制明显,后期经多期次热液改造,属于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

猜你喜欢

斜长石绿泥石硅质
硅质结核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综述
八一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头顶三尺有神灵
八一
科科斯脊玄武岩斜长石矿物化学及地质意义
什多龙铅锌矿床绿泥石成份温度计的讨论
东昆仑温泉沟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钾长石和斜长石主要特征及野外鉴定经验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斜长石溶解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