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西省赣县樟水坑铜钨成矿条件

2019-02-09狄康康李中民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6期
关键词:细脉侏罗系本区

陈 彬,狄康康,李中民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

1 区域地质特征

勘查区位于于山北北东向多金属成矿带与信丰-周田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韩坊复式岩体北缘(见区域地质图)。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和寒武系,组成本区的褶皱基底,并零星分布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区域上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体,主要有奥陶纪、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以侏罗纪花岗岩分布较广,次为白垩纪和奥陶纪花岗岩,主要有马岭岩体、韩坊岩体等,它们多为复式岩体。

2 矿山地质构造

该区位于北北东向于山构造带与信丰-周田东西向构造带复合部位,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震旦系、寒武系构成本区褶皱基底,多形成紧密线形褶皱,轴向各处不一。晚古生代地层多形成稍开阔的向斜。侏罗系下统分布地带狭长,受于山构造带影响较大。白垩系地层在断陷盆地中呈单斜构造。区内主干断裂构造为于山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北北东向祁禄山断裂带和北东向塘村断裂带,它们由一条主干断裂和多条次级断裂组成。本勘查区所处部位正是祁禄山断裂带与塘村断裂带复合部位。

3 矿区地质分类

(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见于矿区北部,主要有寒武系和侏罗系。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群(∈1n):为浅变质的浅至次深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地层总体走向60°~70°,倾向北北西,倾角在25°~56°之间,岩性为青灰色、灰色厚-中厚层状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变余石英细砂岩、中厚-薄层状粉砂质板岩、绢云板岩、绢云千枚岩及含炭绢云板岩等,局部遭受混合岩化作用出现花岗片麻岩。受侏罗纪花岗岩侵入影响,于接触带附近200m~300m范围内热接触变质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板岩的斑点化和红柱石角岩化。侏罗系下统林山群(J1L):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为一套内陆湖泊相的中细粒碎屑岩建造。由杂色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杂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绿色或褐红色粉砂岩组成,局部夹炭质砂岩、含炭细砂岩、炭质页岩,内含植物化石碎片。岩层走向60°~90°,倾向北北西,倾角20°~45°不等。

(2)岩浆岩。矿区岩浆岩除零星出露的花岗斑岩脉、石英斑岩脉外,基本为花岗岩,属韩坊复式岩体北东端的一个补充侵入体——樟水坑侵入体(Kγ),该岩体总面积近7KM2,在矿区范围内约1.8KM2,北部侵入于寒武系变质岩中,据前人资料,西部与韩坊岩体主体呈侵入接触,东南部与侏罗系下统林山群呈侵入接触关系。岩性为灰白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细等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径一般为1mm左右,块状构造。

(3)构造。矿区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五组。其中以北东向、北西向规模最大,主要表现为多期多次构造活动形成的硅化破碎带,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其次为北北东向和南北向,表现形式以石英脉充填为主,为本区的主要含矿构造。

①F1:位于工作区中部,为本区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发育于花岗岩(3bγ52-3)中,区内长近2Km,宽约3m~8m。总体走向55°,倾向南东,倾角65°~80°,中段局部向北西陡倾,倾角80°~85°。主要表现为硅化碎裂岩、硅化角砾岩、局部充填有石英及少量构造泥。该断裂为矿区主要导矿构造,化探取样发现3个铜矿异常点,矿区内大多数矿体产于其上下盘500m~1000m范围内。②F2:位于工作区北部,发育于F1下盘的寒武系及侏罗系地层中。区内出露长度700m,北端延伸至矿区外,宽约3m~5m不等。总体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60°~80°。主要表现为破碎角砾岩、碎裂岩,其两侧围岩有硅化现象。③F3:位于工作区中部,为本区规模最大的北西向断裂,发育于花岗岩(3bγ52-3)中,出露长度1.1Km,宽度5m~6m。总体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56°~70°。

主要以硅化带形式出现,局部充填粗晶块状石英,宽3m~4m,延伸数十米,部分地段以硅化碎裂岩形式为主。该断裂多次活动,早期主要为张性活动,晚期压扭为主,石英脉断面平直或舒缓波状,具明显擦痕,显示右行扭动,断面上有硅质角砾岩。

4 矿体地质特征

勘查区内共圈定3个工业矿体、3个矿化体,均产于韩坊复式岩体北东端的樟水坑侵入体边缘相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受南北-北北东向石英脉控制。总体上看,矿区南部以铜矿化为主,北部以钼矿化为主,矿体和大部分矿化体均伴有低品位钨矿化。①Ⅰ号矿体:分布于矿区南部,受F8断裂控制,矿体地表出露长约500m,已有5个硐探工程和6个槽探工程控制,控制矿体长度360m,控制最大垂直深度100m。矿体中部和北部厚度较大,一般0.5m~0.7m,最宽达0.8m,南端厚度逐渐变小,矿体平均水平厚度0.58米。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及倾向常有分枝复合和膨胀收缩现象,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在70°~80°之间。此矿体近地表部分曾进行过小规模开采,所采矿石量约1千吨。②Ⅱ号矿体:分布于矿区南部,受F8断裂控制,矿体地表出露长约480m,已有4个硐探工程和5个槽探工程控制,控制矿体长度360m,控制最大垂直深度157m。矿体中部和北部厚度较大,一般0.6~0.8m,南端厚度逐渐变小,矿体平均水平厚度0.74m。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及倾向常有分枝复合和膨胀收缩现象,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在70°~80°之间。矿体以铜矿化为主,并伴有钨钼矿化,铜矿品位一般1.04%~1.83%,WO3品位一般0.05%~0.10%,钼矿化品位一般为0.01%~0.07%。此矿体近地表部分曾进行过小规模开采,所采矿石量约1千吨。③Ⅲ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东侧,受F6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地表出露长约300m,目前已有5个硐探工程和2个槽探工程控制,控制矿体长度222m,控制最大垂直深度125m。矿体中部和北部厚度较大(最宽达1.10m),南端厚度逐渐变小,矿体平均水平厚度0.78m。矿体呈脉状,总体走向在15°~25°之间,倾向北西,倾角70°~80°,沿走向、倾向常出现分枝复合和膨胀收缩现象,并常被一组近东西向裂隙或构造破碎带切错,切错方式为右行式,错距0.5m~1m。此矿体近地表部分前人进行过小规模开采,采出矿石量约为1.3千吨。

5 结语

矿区内矿石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很少,原生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辉钼矿和黑钨矿,其次为黄铁矿,氧化矿石中见少量铜蓝、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云母。黄铜矿:铜红色,表面有锖色,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1mm~5mm,细脉-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中,是本区主要的有用矿物之一。辉钼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六方板状,粒径2mm~20mm不等,局部可达60mm~70mm。多呈斑块或小团块状集合体出现,细脉-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及其上下盘附近,是本区主要的有用矿物之一。黑钨矿:褐黑色,半金属光泽,为自形-半自形板状结构,粒径(1-2)×(2-3)×(4-20)mm,细脉-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中,为本区主要有用矿物之一。黄铁矿:浅黄色,立方体状,粒径2mm~3mm,细脉-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石英脉中。

猜你喜欢

细脉侏罗系本区
妇科弦细脉患者职业与临床特点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灵山沟金矿1#脉下盘钾化蚀变带中多金属硫化物细脉追索探矿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地层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浅谈新疆阜康市佳域矿区火烧区特征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贫血性疾病的脉象特征研究*
香山南麓侏罗系含煤特征分析及沉积背景探讨
哈山探区侏罗系储层参数计算模型研究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干旱对羊肚菌自然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