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发挥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

2019-02-09陈浩源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新时代育人

陈浩源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福清350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出“网络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对于高校而言,开展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正是在践行着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这一神圣使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以高校校园为活动空间,以各类各样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为媒介,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校园群体文化生活方式[1]。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迎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痛点问题,我们要抓住新时代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痛点,对症下药,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路径。

1 新时代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痛点

我国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2],2017 年中国有7.51亿网民,手机网民规模有7.24亿,手机网络普及率为96.3%[3],这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红利和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们的体育教育目标依然没有摆脱“学科教育为中心”的误区,很难满足新时代的需求[4],再加上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防控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有效应对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还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都使得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着挑战和痛点。

1.1 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发展的矛盾突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相对应地,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校园“互联网+”体育文化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高校体育经济基础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校体育经济基础包含体育文化方面的资金预算、经费投入等,校园体育文化离不开体育经济基础的支持,“互联网+”体育文化更离不开体育经济基础的支持,高校体育经济基础直接影响着校园“互联网+”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由于各高校体育文化创建资金来源不同,各高校决策部门对体育资金投入随着各校具体财政情况出现差异化,造成了各高校体育经济基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得高校体育经济基础与高校体育文化创建蓝图相脱节,不利于高校校园“互联网+”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1.2 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网络素养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网络素养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网络意识比较淡薄

受传统观念和固有心理的影响,大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敏感度较低,不能有意识地将互联网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他们安于用传统的理念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忽视了互联网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网络意识比较淡薄。

1.2.2 网络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网络信息技术能力较为欠缺,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偏低,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网络媒体技术,这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固步自封,只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不注重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虽然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也都注册了微博、QQ、微信、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的账号,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将这些平台很好地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这就使得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很难有所提高。

1.3 互联网极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自由、开放、虚拟是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又缺乏自控力和辨识力,所以,当他们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时,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意识。另外,大学生沉溺在充满着各种各样不良诱惑的网络世界,严重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大学生在互联网中产生道德缺失甚至是违法犯罪的现象,使高校开展“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内容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

1.4 我国高校体育文化育人模式较为传统

受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就好比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围墙以外的国际先进的高校体育文化进不来,围墙以内的高校更不用谈校园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之路。我国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往往是通过课堂授课、开展运动会等传统的“在场交往”方式开展,这种方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缺乏灵活性。而“互联网+”为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

2 新时代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和相关行动计划,这也为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工作打开了全新的思维。在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2.1 加快转变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发展方式

充足的高校体育经济基础是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有效运转的基本保障。为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对于校园“互联网+”体育文化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高校体育经济基础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需均衡对各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导向,这就要求我国在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发展上不能因循守旧,要因势利导,放开手脚,扩大开放,加快转变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发展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为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的高效运转创造一个优越的政策环境。

2.2 建立网络化体育文化工作团队

如今,互联网已经高度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时刻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密切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进行互联网环境下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课题研究,倾向性地通过互联网开展体育文化育人工作,让互联网成为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有力工具。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组建一支网络化体育文化工作团队,有效掌握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并善于把“互联网+”思维渗透到高校体育文化育人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展现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魅力。

2.3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3.1 加强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我们要加强高校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努力把握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特征和规律,精心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平台。“两微一端”平台是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社交工具,青年学子对互联网、自媒体的大量应用,使得思想教育客体主体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教育载体的更新使用也变得势在必行[5]。因此,高校要把“两微一端”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载体与体育文化融合在一起,与学生密切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

2.3.2 加强网络道德素质和法制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杜绝网络道德缺失和违法犯罪现象,我国互联网还没有具体的道德约束,互联网法制化速度也较为缓慢,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引导学生增强自控力,使之能够正确辨别互联网环境下发生的道德冲突和违法行为,为维护互联网秩序做出积极贡献。高校可将网络道德素质和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为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素质做出正确的指引,让大学生意识到即使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一样要遵守法律。

2.4 探索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新途径

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6],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新途径。

2.4.1 扶持大学生建立体育文化网络自治组织

高校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体育文化社团组织,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体育文化的需求,而网络体育社团组织的建立,更是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文化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从网络中体察学生的述求与心声,以开放的心态帮助大学生建立学生乐于参与、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网络自治组织,并对这些网络自治组织进行有效的帮扶和指导,以此增强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形成在网络自治过程中锻炼成长的新型体育文化育人机制,引导大学生网络自治组织在网络中传播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依靠大学生网络自治组织的影响力感召更多的青年学生重视体育锻炼。

2.4.2 努力推进“互联网+”体育课程建设

高校应整合全校体育课程资源,优化体育课程师资队伍,依托互联网媒体技术,实现精品体育课程走出课堂,走进网络,形成再生性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随时随地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使网络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形成相辅相成之势。总之,推进“互联网+”体育课程建设使得体育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2.4.3 创新开展校园“互联网+”主题体育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大学真正之魅力所在,传统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已经缺乏吸引力,创新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及形式迫在眉睫。“互联网+”主题体育文化活动这种新兴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极具吸引力,能有效激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化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另外,通过“互联网+”主题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削弱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干预机制,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大学生以健康的姿态面对网络世界。

2.4.4 探索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走出去道路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技术与社会生产更进一步融合,也使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亦势在必行,加大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与广度显得尤为必要。高校除了要不断推进与社会优秀网络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协同共建校园“互联网+”体育文化,而且还要积极探索我国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国际化道路,进一步提高高校开放程度,虚心学习国外高校优秀的体育文化发展成果,同时,要努力打造我国自主的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品牌,增强国际品牌效应,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繁荣昌盛。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高校“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进入了“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运转对于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培养大学生体育新理念及构建和谐高校校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把握新时代的特征和规律,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文化育人工作新途径,坚持立德树人,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体育强国”建设和培育身心健康的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新时代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