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

2019-02-08刘鹏原林贤梅祝文发蒋凉凉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后路前路脊柱

刘鹏原 林贤梅 祝文发 蒋凉凉

脊柱骨折是常见骨科疾病,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损伤,在中青年人群中,车祸和高处跌伤等创伤性损伤是造成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是老年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目前,内固定术逐渐成为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大量临床报道显示,患者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后,可早期进行活动,减轻长期卧床的痛苦,有效预防由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如感染、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等,并可避免继发性后凸畸形和神经损伤。然而,不同入路的手术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1-2]。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8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路内固定治疗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手术方案,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在脊柱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0例,男、女分别为21、19例;年龄31~75岁,平均(56.68±2.2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0例,摔伤6例,高处跌落3例,其他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80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脊柱骨折诊断标准;可接受中药治疗。排除标准:药物禁忌证;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40例,男、女分别为22、18例;年龄32~77岁,平均(56.35±2.21)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0例,摔伤6例,高处跌落2例,其他2例。前路内固定

前路内固定治疗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手术方案。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椎体前方和侧方,切除受伤椎体中后部骨质和椎间盘,实施脊柱椎管前方减压,清除致压物,植入髂骨进行内固定,术区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留置引流管引流,逐层关闭切口[3]。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实施康复锻炼。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术前对患者进行X线摄片,明确脊柱侧位情况。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悬空腹部,并在损伤脊柱棘突周围注射0.5 ml美蓝溶液,再次拍摄X线片明确损伤脊椎部位,尽量避免手术范围扩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于正中作切口,以损伤脊椎为中心,最大限度暴露上下椎体棘突等周围组织,定位椎弓根,合理掌握进针方向、深度和角度。对椎管内高压患者进行探查减压,连接内固定物,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后,安装好横向连杆,于最外侧植骨,将切口逐层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VAS评分(评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分值越低疼痛越轻)及生活质量评分(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2)对比两组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生活自理能力、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失血量少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x-±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x-±s)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切口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40)。前路内固定治疗组切口感染4例,尿道感染3例,褥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8/40)。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以胸腰椎骨折发生率最高,常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脊柱畸形和疼痛,伴随脊髓损伤者病情较重。脊柱骨折在男性青年中更为常见,常见因素包括交通事故创伤、高处坠落伤等,严重患者可发生截瘫,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传统前路内固定术中的长期牵引和压迫,可导致椎旁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下降,使患者出现长期慢性腰痛[4]。研究表明,后路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5-7]。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感。随着微创脊柱手术的发展,后路内固定术已逐渐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中[8-10]。研究表明,后路内固定可有效恢复受伤脊柱高度,矫正脊柱后凸[11-12]。

本研究显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P<0.05)。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失血量少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P<0.05)。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路内固定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效果确切,相对于前路内固定手术而言,可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失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后路前路脊柱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前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蚕宝宝流浪记
逐梦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