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课教师如何站稳讲台

2019-02-03刘庆林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教学内容

刘庆林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站稳讲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专业”;不仅要“配方”先进,而且要“工艺”精湛、“包装”时尚;不仅要装满“一潭水”,而且要使自己时时有“活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站稳讲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24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致力于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不仅政治性、理论性强,而且内容广、变化快,与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必然增加学习和讲授的难度。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勇担重任、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是每一位高职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专业”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下足备课的功夫,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专业。只有备课精心,才能讲出精彩。

(一)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思政课教材是所有教材中最具历史使命的。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备好教材。要通览教材,把握教材特色,了解编排体系,在头脑中建立整套教材的印象。要钻研教材,理清、吃透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增强教学针对性。要超越教材,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新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念,达到熟练驾驭教材之目的。

(二)备学生

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源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根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必须读懂学生,走进学生思想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思想接受规律。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对现实感到困惑的问题、理论上的难点疑点问题,把握教学对象的需求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精心设置课堂议题,把握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不回避、不躲闪,把握教学过程的着力点。

(三)备专业

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每一专业都根据相应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开设一定量的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自制力的差异,区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授课对象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课时安排。要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出发点,结合专业培养方案、知识技能的要求,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修正、深化、更新和完善。要关注并跟进专业课建设,了解所任课班级对应专业的发展最新情况,尽量在思政课堂中引入专业对应行业的最新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二、不仅要“配方”先进,而且要“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思政课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讲好。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课堂教学要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让他们愿意吃、喜欢吃。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原则为基本遵循,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一)“配方”先进

“配方”,即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思政课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思政课教学内容只有不断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创新,赋予其更多时代精神内涵,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时代的朝气与活力。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凝练和优化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学“活”起来。要坚持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原则,牢牢抓住学生思想特点,通过融入一些朋友式的温情元素,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近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情有意”的情感温度,确保学生“真心喜欢”。要坚持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的原则,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讲理论、又有实践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真实感,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的理论深度,确保学生“终身受益”。要坚持教学内容贴近时代的原则,课堂上有原则、讲政治,对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善用真理力量予以引导,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感,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棱有角”的思想厚度,确保学生“毕生难忘”。

(二)“工艺”精湛

“工艺”,即思政课的授课策略。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对增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不能低估。教学方式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式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在科学把握教学规律、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改变过去以“填鸭”“说教”“划重点”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符合课程特点的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慕课、微课、微电影、文艺展演等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形成思政课程的“一课一品”。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采取理论讲授和课程训练相结合法,形成“辩论课堂”“汇报交流课堂”“演讲课堂”“影视课堂”等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形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取问题链教学法,设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且问题之间形成逻辑链条,让教師与学生围绕问题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形势与政策”课,采取组合拼盘专题授课方式,通过时事论坛、时政讲堂、网络评论赛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

(三)“包装”时尚

“包装”,即思政课的呈现方式。教学呈现方式是指教师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以及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其能够接受到要表达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手段,运用青年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思政课教学立体鲜活、可感可亲。要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互联网”思维植入教学,探索运用音频视频、图表图像、影像资料等现代化的教学载体、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呈现教学内容,将深刻的理论分析与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影像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创新话语方式,既要坚持运用逻辑清晰、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将理论讲清楚;又要多使用形象活泼、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将理论讲生动;还要注意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消除话语隔阂,提高理论对学生的亲和力。

三、不仅要装满“一潭水”,而且要使自己时时有“活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思政课教师这“一潭水”,必须是源源不断、常讲常新的“活水”;必须是能够沁入学生心脾、洗刷学生灵魂的“纯净水”。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以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师德师风、扎实的学识水平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一)有信仰

信仰是精神的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政治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因为只有自己有理想、有信仰,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领学生的信仰。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注重加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决防止“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坚决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

(二)有师德

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前提是自己要有真善美的丰硕果实。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为道德观念和自觉行动,以端正文明的行为举止和美好高尚的道德品格赢得学生的尊敬,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最终实现对学生美好行为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形成崇尚诚信、讲求责任、严谨治学、追求精品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严格遵守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杜绝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

(三)有学识

深厚的学识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台虽小,但容量极大。思政课教师要想把课讲好,必须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自觉加强学习,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使自己时时有“活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高”之师。要“在马信马、在马言马”,熟练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義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成就,拓宽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要宣讲传播的科学理论弄清楚、想明白。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和学识修养,切实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宝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人民日报,2019-04-23(9).

[2]林建华.从教师备课的视角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症结与对策[J].北京教育,2017(6).

[3]李国栋.站稳三尺讲台育人心[N].光明日报,2019-05-04(7).

[4]刘建军.怎样才能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J].求是,2019(8).

[5]栾永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5-24(9).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