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分析

2019-02-03刘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老人与海分析

摘  要: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杰出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风格简练,写作技巧精湛,思想内涵丰富,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以“冰山理论”为创作的原则,将人与自然斗争的题材巧妙的进行处理,通过丰富的象征意义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内涵。作品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生动的描写,让作品的主题超出了题材本身。文章主要分析《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的语言风格,以供参考。

关键词:《老人与海》;象征意义;语言特色;分析

作者简介:刘奕(1977-),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2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89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奥克帕克。早期他参加过一战以及二战,历经种种苦难,战争给海明威带来很大的创伤,因此,他的作品中通过描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反映出极大的反战心理以及失落、彷徨的精神状态,成为了美国迷惘的一代流派中的作家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海明威搬往古巴,目睹了古巴的民族解放运动,被古巴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精神打动,结和当地一位老渔民的打渔经历创作出了《老人与海》,该部作品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作品在欧美文坛独树一帜,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老人与海》等,都遵循“冰山原则”的写作基础,就是把文学作品比喻成为一座漂浮的冰山,作品的描写以及创作只是水面上的一小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都是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留给了读者充足的空间。作品中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交替进行,对于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是海明威的经典代表作,是“他写的最好的作品”。小说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位老渔夫,一个小男孩马洛林每天和他一起出海打鱼,但是一直都没有打到鱼,每天都是空手而归。四十天以后,小男孩的父母不让他再继续跟着老渔民打鱼,只剩下老渔民自己每天独自出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八十四天。为了证明生命的价值,更了为了捍卫尊严,在经历了多天没有钓到鱼的困境后,第八十五天,他依然自己驾着小船启航,这次他离开海岸很远,居然钓到一条很大的马林鱼,经过几天搏斗,老人杀死了马林鱼,而老人带着马林鱼返航的途中,马林鱼的血将许多鲨鱼引了过来,面对一条条凶猛的鲨鱼,老人并没有退缩,一次又一次地将鲨鱼打退,等回到岸边时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此时老人已筋疲力尽,小男孩见到老人后为老人的精神打动,决定再次和老人一起出海打渔,将老人那种“打不败”的精神传承下去。

2.《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2.1马林鱼的象征意义

关于大马林鱼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多数的学者认为是一种美好的目标的象征。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后来不但捕到了鱼,还是一条非常大的马林鱼,这对来老人来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老人对于马林鱼没有任何的敌意,而是将它看作是朋友,看作是兄弟,而且与马林鱼的搏斗过程中都充满着喜爱和敬佩,最终杀死马林鱼时却感到很遗憾。在整部作品中,大马林鱼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没有这条鱼,作品就不会完整,马林鱼的出现是给老人多天打不到鱼的一个回报,并凭借坚强的毅力战胜了马林鱼。马林鱼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是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却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以及顽强的毅力才可以战胜困难,实现理想。从某个角度来看,马林鱼也象征着《老人与海》这部作品,1940年海明威发表《丧钟为谁而鸣》之后,一直到1950年才发表了《过河入林》,但是这部作品却遭到了舆论界的批评,认为海明威的才华已经枯竭,这和书中的老人的遭遇相似,很久没有捕到鱼,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为了尊严,一定要捕到一条大鱼。《老人与海》就是海明威心中的大鱼,这部作品的问世,彻底驳倒了对他的批评意见,重新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直到1961年去世,海明威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

2.2大海的象征意义

作品中大海的象征意义有学者认为是象征了人类很难琢磨的命运以及变幻的社会状态,是社会的缩影,尤其是象征了当时的美国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分明,没有平等可言,有权势者为所欲为,普通民众则遭受剥削、愚弄。有人认为,大海象征永恒,是至高无上的。本文认为,大海其实就是象征人生,神秘莫测,变幻无常,和人生一样,不可捉磨,很难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每个人都是在海里捕鱼的人,而大海不是风平浪静的,有时候甚至是狂风大作,只有勇于面对的人才可以战胜困难,才可以捕到属于自己的鱼。但是作品中老人千辛万苦捕到的鱼最后却剩下了一具骨架,可以看作是老人无可奈何的失败。纵观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失败、失落经常贯穿其中,《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主人公最终走向了毁灭,《太阳照常升起》中主人公被动地接受了生活的无理以及不公等,这样写与海明威的遭遇密切相关,他曾经从战争的硝烟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在他看来,人生就是残酷的搏斗,而且搏斗也终将以失败告终。

2.3 老人圣地亚哥的象征意义

有学者认为,主人公圣地亚哥象征了海明威自己,象征一种硬汉精神。其实,圣地亚哥并不是局限于具体的某个人,而是象征了人类群体。敢于向人生的磨难宣战,敢于挑战人的极限,为了自己的尊严,荣誉,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展示。小说中,老人与大马林鱼,与鲨鱼的搏斗中,充分展示了老人的勇敢、不惧挑战的精神,“人生来就不是被打垮的”,可以毀灭他,但是不能打败他,宣誓了一种顽强的不服输的状态。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绝对不向命运低头,揭示了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终于决定在第八十五天继续出海捕鱼,透露了老人对理想的执着,也表现了对自我的一种征服。同大马林鱼的对抗不仅仅是力量的对抗,重要的对自我精神力量充满信心,是对尊严的一种捍卫,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后来与鲨鱼的搏斗中,面对凶残的鲨鱼,老人没有退缩,而是用鱼叉、刀子、船桨等一切工具与之搏斗,再次将人类精神的坚不可摧展示出来。正如作品中所说,“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不能打败他”。正是这种不屈服的精神才让人们有了美好的未来。

2.4 小男孩的象征意义

男孩马洛林代表了青春以及生命力,象征了未来与希望,揭示了生命不息,往复循环的特性。从某个角度来看,作品中男孩甚至象征了老人圣地亚哥的青年时代,有评论家认为,小说中男孩的塑造是失败的,只在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海明威曾经在谈到《老人与海》时说,“要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真正的孩子,如果塑造的比较真实的话,将会意味着很多东西”。从中可以看出,小男孩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男孩和老人分别象征了青年与老年,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多次念叨“要是男孩在这儿多好啊”,从侧面也反映出了老人对于已将入垂暮之年的无可奈何,也展示了对于青春的怀念。在老人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准备第八十五次出海时,他回忆起了年轻时曾经和一个大力士比手劲的情景,经过长时间的较量,最终他获得冠军。通过这样一个回忆场景的描写,让读者看到年轻时的圣地亚哥力量充沛,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小说的结尾,男海看到老人伤痕累累的双手和大马林鱼的骨架时,放声大哭,哭声中包含着对老人的崇敬和同情,同时决定跟随老人再次出海,年轻的活力又重新回到了老人身上。因此,男孩不仅是象征着老人的过去,也象征了未来,他的不屈的精神在男孩身上得以延续和传承。

3.《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分析

3.1 语言简洁真实

海明威的独特的作品风格和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人生坎坷,早年参加战争,晚年身患多种疾病,长期精神抑郁,最终自杀。他在小说的描写中喜欢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老人与海》全文才两万多字,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不刻意的进行渲染,留给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几乎没有刻意的修饰,让行文更加的干净利落。情节的展开通过简练的语言进行,对话、人物的内心描写都生动明快,没有矫揉造作。作品开头对于老人圣地亚哥的描写,文笔直截了当,通过梦见狮子产生的精神力量,老人醒来后,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读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副画面,好像看到了老人满怀激情去战斗。在作品中,经常使用短句为主的描写手法,让整部作品读起来更加的有节奏感,尤其是老人和鲨鱼进行搏斗的过程刻画的紧张,有表现力,不拖沓,不渲染,直白的描写让这个过程更加的真实,更加的惊心动魄。

3.2语言朴实含蓄

《老人与海》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发挥到极致,全文字数不多,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海明威对于语言的描写比较简洁,几乎不加任何的评论,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比如“He took hold of foot gently and held it until the boy woke”,这样的描写朴实含蓄,同时又将老人的优雅风度展现的一览无遗。老人在海上独自航行了三天三夜,只能与大海为伴,通过巧妙的内心独白让读者更加的与老人接近。在茫茫的大海上,一位老人驾驶小船拉着一条大马林鱼以及与一群鲨鱼搏斗,这些情节简洁,但是塑造的形象光芒万丈。虽然孤立无援,但是仍不放弃,绝不退缩,拼尽全力和鲨鱼搏斗,将老人硬汉的形象完美的展示出来。同时也是海明威当时处境的写照,不被看好,外界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他江郎才尽,但他仍旧不放弃,孤军作战。

3.3多变的语言特色

在文学创作中,叙述和描写主要是通过语言让事件以及人物、景色的描写更加的真实感人。要对一件事或者是一个人进行生动的描写,写作者内心要有一个非常清晰准确的轮廓,这样描写起来更加的准确。《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语言简洁,修辞手法运用很多,景色以及人物的描写精准到位。老人“硬汉”的形象塑造让读者认为圣地亚哥就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勇士,是战斗者。但是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反复念叨“要是孩子在就好了”,将老人内心的柔情展示了出来,只身与鲨鱼搏斗,但是内心深处还是给爱与情留了充足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老人的柔情,同时也有一种悲凉的气氛。

4.结束语

《老人与海》通过丰富的象征意义让整部作品的主题更加的丰富,大海、老人、小男孩、马林鱼等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小说通过简练的语言让人从平凡中发现新奇,从有限的文字表述中体会到无限的思想内容。通过对比、反衬以及排比等句型的应用,让作品更具耐读性,海明威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蔡凤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特色[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42-47.

[2]牛原.論《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意义新解[J].黑河学院学报,2018(10):143-144.

[3]左佳.《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解读[J].语文建设,2013(29):24-25.

[4]宋艳艳.“冰山理论的典范”——《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评述[J].芒种,2014(01):96-97.

[5]姜国波.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老人与海》的语言特色[J].语文建设,2016(08):23-24.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老人与海分析
《老人与海》(节选)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