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最早驾机翱翔祖国上空的中国人

2019-02-01刘金龙

航空知识 2019年2期
关键词:驾机飞行家江湾

刘金龙

中国早期飞行家秦国镛

谁是首位驾机飞翔在祖国上空的中国人?2012年,《中国民用航空志·华东地区卷》主编王世敏先生在编写史志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在史著中存在争议。

翻阅当前的著述,主流观点认为:这个人是秦国镛,他驾驶的机型为法国高德隆型飞机,地点为南苑机场,时间有1911年4月6日和1913年两种说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个人应该是厉汝燕,1912年4月13日,他駕驶鸽式飞机在上海江湾进行飞行表演,首开先河。

王先生请笔者帮忙,查找相关史料,争取把这件事说明白。

直接证据哪去了

从时间上看,秦国镛首飞中国上空一说,最早发生在1911年4月。如果能查找到史实资料证明,这个争议就自然解决了。

国内支持1911年4月秦国镛首飞之说,最早的成文出自1973年台湾出版的《中国航空掌故》,作者是李天民。在该书“中国第一位飞行员”一节,提到秦国镛飞行之前北京《顺天时报》曾连续几天以《试演重体航空器》为题,对首飞进行了宣传,活动当天《顺天时报》特别发了“号外”新闻,第二天《顺天时报》等报纸继续报道这一盛况。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出版的历史著作中,有沿袭这个说法的。

为此,笔者翻阅了1911年4月前后的《顺天时报》,出人意料的是,其中竟没有一则关于秦国镛飞行的消息。同时期的其他媒体,也未见相关报道。当时尽管处于清朝末年,飞机却已受到国内媒体广泛关注。秦国镛如真的在南苑驾机飞行,见诸报端很正常。这么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却没有任何一条报道提及,不禁让人心中生疑。

另外,网络有文章,称秦国镛过世后葬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其坟冢上竖有“中国航空第一人”的碑记。秦国镛的确葬于北京市万安公墓,其位置为火字区燧组8穴,其墓碑新立于2016年5月1日。据墓园管理人员讲,秦国镛原墓碑可能毁于文革期间,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因此,所谓“中国航空第一人”的碑记,目前找不到原始证据。

飞机是关键要素

飞行,除了飞行员本身,飞机是不可或缺的,而这需要钱的支撑。

1911年4月,如果秦国镛首飞南苑,他驾驶的飞机从何而来?《中国航空掌故》一书提出:秦国镛学成回国,随身携带的飞机为高德隆“蝙蝠翼折叠式单座教练机”,并称其“带一架随身‘法宝来,也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之事,否则徒手归来,岂不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吗?”事实果真如此吗?

1913年南苑航空学校成立后,用30万元购买了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的双翼教练机12架,平均下来,每架飞机要2.5万元。根据1916年颁布的《航空学校条例》,南苑吭校校长的年俸为4800元(当时一般城市工人的年收入在240~360元之间)。据此推算,即便1913年秦国镛成为南苑航校首任校长后,凭借其收入,5年不吃不喝,才勉强买得起一架高德隆飞机。1911年,他刚刚在国外完成学业,“轻而易举”拿出这笔天文数字般的巨款,买架飞机回国,无疑有悖常理。此外,飞机运回国组装、机械故障处理,还需要聘请机械师,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中国航空掌故》所给理由,因此是似是而非的。当然,缺乏有关这架飞机的其他可供参照的史料,才是问题的关键。

秦国镛是何时学成归国的?有观点明确提出他在1911年春或之前回来,也有观点认为秦国镛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才回国的。以上观点,由于缺乏直接的证据,暂时不能判定孰是孰非。但他若是1912年才回国,1911年就更不可能在南苑飞行了。

中国早期飞行家厉汝燕(即厉翼之)。这是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公司航空学校获得的飞行执照,编号148。该校位于萨利斯伯瑞平原。(图片鸣谢:PATTI GULLY)

飞行家囊国铺后来担任南苑航校的校长。南苑航校成立于1913年,是中国乃至东亚第一所航空学校。圈中飞机即是中国史料中的“离德隆”。(图片鸣谢:PATTI GULLY)

溯源秦国镛首飞说

秦国镛于1911年4月6日在南苑驾机飞行的说法,最早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就是1973年台湾出版的《中国航空掌故》。但这些内容,据该书作者李天民描述,是在抗战胜利后,“在故都老人松竹岑——满名松森扎尔——先生家听到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李天民并没有对该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考证。

在大陆地区,秦国镛曾于1911年进行飞行的说法,首次出现于1984年的《中国近代民航史征求意见稿》:“1911年春,留法飞行员秦国镛自带‘高德隆(GAUDRON)教练机在北京南苑飞行,定名‘首次放演飞行机,为中国国内第一次飞行”。

该书中对秦国镛飞行的描述与《中国航空掌故》多有类似,应受到后者的影响。可惜的是,前者没有提出其他直接、可信的证据。然而,秦国镛是首个在国内飞行的中国人的说法却逐渐传播开来。

关于秦国镛曾于1911年4月6日在南苑飞行一事,目前唯一的依据就是松竹岑在20世纪40年代时的回忆。李天民听到这个故事30年后,才将其诉诸文字,其可靠性存疑。

成为第一个在国内飞行的飞行家,于个人而言意义非凡。作为当事人,秦国镛却从未提过此次飞行。1913年,南苑航校成立后,秦国镛和厉汝燕在此共事至1918年,此后两人也有交集。有意思的是,厉汝燕也没有提及过泰国镛曾在1911年飞行,却称自己在1912年4月的飞行为国内国人首次驾机升空。

秦国镛早年的留学、归国经历鲜有资料披露。相较而言,厉汝燕的相关资料则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当前主流观点都认为秦国镛最先在国内驾机飞行,因此对于厉汝燕学习飞行、特别是首次驾机飞行的经历研究较少。笔者希望利用手头的资料,尽量贴近历史原貌。

厉汝燕归国

厉汝燕,浙江定海人。清朝末年,在英国自费留学的厉汝燕注意到刚刚兴起的航空事业,建议清政府派人研究航空制造、飞行驾驶。恰在此时,清政府驻英国的留学生监督钱文选也注意到:飞机必有“灿然大备之一日”,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时时发生危险情形,中国人无论已,即西人中亦非富有冒险性质者,不敢尝试。”不想此时却遇到“自告奋勇、愿习航空驾驶学”的厉汝燕。两人志趣相投,钱文选便向陆军部推荐厉汝燕转为官费生,入布里斯托尔飞行学校(Bristol Flying School)学习飞行。当时,英国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在此的留学生最多,有120多人,但学习飞行的仅有厉汝燕一人。学成后,厉汝燕考取了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RovalAero Club of Great Britain)第148号飞行证书,成为了一名“胆欲其大而心欲其细”的飞行员。辛亥革命前夕,沪军都督陈英士委托厉汝燕代购飞机2架,用于北伐。厉汝燕遍访欧洲各国,选定了2架奥匈帝国生产的鸽式单翼机(Etrich),共计花费2400英镑。然而,当他返回国内时,革命已经完成。举办飞行表演,唤起国人对航空的重视,成为厉汝燕的新任务。

中国人江湾升空

厉汝燕将要举行飞行表演的消息得到了媒体的持续关注。1912年2月24日,《申报》称:厉汝燕飞行的日期,选在“旧历正月十五日”,即1912年3月3日;地点为“江湾万国体育会场”。2月29日,《时报》称:厉汝燕购买的2架飞机,1架随身带回,另1架在海运的过程中有所延误,因此飞行的时间推迟至3月5日。3月1日,《时报》又称:因飞机组装问题,飞行时间又延后至3月10日。时间一再推迟,最终根据5月1日《东方杂志》的记载,飞行表演于4月13、14日进行。

在厉汝燕之前,曾在上海飞行过的,只有法国飞行家环龙。环龙的飞行是一曲壮烈的悲歌。1911年5月6日,环龙驾驶桑麻式飞机因转弯不慎坠毁,环龙被压在飞机下,当场殒命。一年后,同样在江湾跑马场,厉汝燕这位中国飞行员会展示怎样的飞行呢?

中国台湾1973年出版的《中国航空掌故》。秦国镛首飞中国的说法,目前看最早就是出自这本书。

在英国学习飞行期间,厉汝燕(右2)与英方人员在“箱形风筝”飞机前合影。他就是用这种飞机学习了飞行。

4月13日星期六,江湾跑马场人头攒动,现场聚集了3000多名观众,不少人为了观看这场飞行表演已经等候了3个多小时。西南风超过了32千米每小时,这种天气不太适合飞行。厉汝燕“服飞行家之软皮衣,从容而来。先将飞艇考察一过,因甲艇不能上升,即换乙艇。”“入艇后,即开机。先由工人力为扶掖,及脱手,一跃而上,距地三十余丈。飞绕赛马场数次,左右高下,无不如愿。”

4月14日,以《中国飞行家出现》为题,《天铎报》报道了厉汝燕的飞行情况。报道称“中外人士皆拍掌赞叹,亦吾国技术之进步也。”4月17日,《时报》也报道了飞行盛况,称赞厉汝燕“他日为吾国飞行家放异彩必此人无疑”。

关于厉汝燕的这次飞行,西方媒体的报道略有不同。4月20日《北华捷报》登载了题为《江湾的航空活动》新闻:首先,厉汝燕驾驶第一架鸽式机滑跑了大概100多米,因发动机动力不足,不能顺利升空,于是决定换第二架飞机。其次,第二架飞机顺利升空,飞行高度达到100多米,然而这时飞机开始摇晃,接着引擎忽然熄火了。后来,厉汝燕操纵飞机滑行下来,顺利落地。至于引擎空中熄火的原因,厉汝燕解释说,是因为其中一个气缸失火了。但他的德国机械师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飞行员一定是不小心拧错供油阀门,导致引擎供油不足而停车的。第二架飞机从起飞到落地,大概持续了5分钟。然而,《北华捷报》也认为,厉汝燕操纵引擎失效的飞机成功落地,完成了非常危险的挑战,肯定了他的飞行技术。

厉汝燕(右)在江湾飞行时的照片,载于《进步》第2卷第3期,1912年7月。

厉汝燕照片,载于《东方杂志》第8卷第11号,1912年5月1日。

鸽式飞机复制模型,美国西雅图飞行博物馆。

厉汝燕的这次飞行,在上海引起了轰动。《北华捷报》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厉汝燕不仅是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飞行证书的中国人,而且在他非常年轻时就做到了——他只有21或22岁。

国内则认为厉汝燕的飞行在中国航空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1924年出版的《中国年鉴第一回》,认为此事“是为我国人在国内驾驶飞机之嚆矢”(注:嚆,音hāo,意思是“呼叫”。嚆矢,指响箭,寓意“先声”)。在《世界航空之进化》一文中,厉汝燕自称此事的意义在于“以示我国注意航空发始之日期耳”。

思考

历史研究,孤证不立。秦国镛、厉汝燕,都是中国早期的大飞行家。从史料上看,支持秦国镛是国内飞行第一人的证据链条尚不完整、充分。我们期待有关研究者能提供进一步的历史材料。而支持厉汝燕的證据,则在清末民初多方历史资料中可以寻到。

其实无论谁是国内飞行第一人,都无损于他们作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第一批开拓者的基本事实。

历史悬案,多些严谨,多些思考,总归没锚。

责任编辑:吴佩新

猜你喜欢

驾机飞行家江湾
纸短情长
珠水之畔 月映江湾 力诚·榕诚湾美学样板间江湾首映
我家有一位老兵
劝飞篇
向Hollywood专业影院看齐 河源东江湾别墅私人影院
陆生动物中的“飞行家”
全新林肯飞行家Aviator
林肯在华“起飞”,“飞行家”开启美式豪华新高度
全新林肯飞行家Aviator
缅怀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