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妆浓抹总相宜
——写景要抓住特征

2019-01-31何传跃董丽欣

中学语文 2019年20期
关键词:写景荷塘景物

何传跃 董丽欣

无论以绘景状物为主,还是写人记事为主,记叙文离不开景物描写。 写人要凸显人物个性,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所谓景物特征,是指某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景物的特点。 不同地域,不同时令,不同天气,自然景物会有各自独特的眼神和别样的风情。 写景抓住特征,让笔下的景物特色鲜明,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何才能写出景物的特征呢? 下面几种写作方式值得借鉴和掌握:

一、涂抹颜色,让景色彩鲜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赋予景物色彩,用一“碧”一“红”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西湖图画,给人以视觉方面的强烈冲击力,突显出西湖六月生机蓬勃的景色特征。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晨昏;万物有地域,变化随天气。 景物姿态是多种多样的,颜色也是多姿多彩的。 写景不能都是 “黑白胶片”, 要善于抓拍“彩色照片”。 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天气中景物的色彩,或以色彩写变化,或以色彩作对比,或以色彩来渲染,不仅可以使景物描写色彩鲜明,更是有效凸显景物特征的极佳方式。 如刘白羽的《日出》:浓夜中的“微明”“暗红”范围逐渐扩大,形成“红云”“红海”,及至“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而后“更红更亮”,“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一切都红了; 最后 “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 作者按时空顺序,抓住了颜色的变幻,把日出的瑰丽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突显出色彩斑斓、变幻多端的特征,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调动感官,让景意味丰赡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荷香:“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嗅觉得到的“清香”转换成听觉获得的“歌声”,凸显出沁人肺腑的荷香带给人的美好感受,给荷塘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韵致。 写景不单要用眼睛看, 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心灵去感受。 让笔下的景物更具意味, 就要善于调动感官,从视觉上绘其形,从听觉上摹其声,从触觉上写感受,从嗅觉上写气味,这样多层面、多维度呈现景物, 不仅可以突显景物特征,而且会使景物富有立体感或动态美,从而使景物描写意趣无穷。 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传神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以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 作者借助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凸显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三、启动思维,让景虚实相生

写景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置身其中、真切感知到的现实之景。 其实在写景中,尤其是绘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也可以放飞思维,通过联想与想象,写与眼前之景相关联的未出现之景,虚实相生从而使眼前之景特征更鲜明。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追述已逝之景,展现未来之景,或想象创造新景,这样能够让人在景物的变化中感知景物特色,进而达到突显景物特征的效果。 也可以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绾合在一起,以眼前之景为主,以关联景物为辅,通过对比或衬托方式突显眼前之景的特征。如朱自清的《绿》中的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 作者写梅雨潭的绿,以“什刹海”“虎跑寺”“西湖”“秦淮河”作对比或衬托,让梅雨潭的绿“卓尔不群”,突显出梅雨潭的景色特征。

四、妙用修辞,让景文采熠然

巧妙的修辞能使景物“眉目传情”,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语言表达取得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写景若能巧妙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段,笔下的景物就会“气象峥嵘,瑰丽多姿,缤纷绚烂”。 善用修辞装点写景语言,不仅是让语言“靓”起来的最有效手段,而且更能够于文采熠然中彰显鲜明的景物特征。 写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所谓“善于”一是说会用, 即合理拓展与想象,修辞使用要恰到好处, 不落窠臼;二是说多用,力争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博喻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荷叶写得圣洁典雅、舒展得体,将荷花写得神韵十足、晶莹剔透,让人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荷叶飘逸灵动和荷花不染纤尘的特征更加具体鲜明。

五、融情入景,让景脉脉含情

归根结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 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而写景之人是有情的。 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 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眼里,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所彰显出的景物特征也是有差别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的景物正是由于写作者带着情感去观察,便赋予了景物特征鲜明的情感色彩。 不带情感的景物是乏味的、空洞的,写景要蕴藉着思想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才能使景物描写撩人心弦,产生令人心动的魅力效应。 让笔下的景与胸中的情统一起来, 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这样不仅使景物因情感而特征鲜明,也让情感因鲜明的景物特征而更具意蕴。 如鲁迅在《故乡》中这样描写故乡:“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枯萎的野草在寒风的摧折下,“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 此情此景,“我”要永离故乡,永离老屋了,心伤故乡之情跃然纸上。 简单的景物描写突显出衰亡的迹象, 饱含着凄凉之感,景与情可谓有机交融。

【佳作展示】

与自然对话

山东阳谷第一中学 潘文慧

与自然对话,静静地,没有噪杂的车笛声,没有纷乱拥挤的人流,只有清脆婉转的鸟鸣, 只有如诗如画的自然的美……与自然交流, 把心灵融入自然,独处的感觉真好!

清晨,穿一身休闲服,背上画板,拿起心爱的玉笛,沿着弯曲的小道,一路走来。 和风拂面,明澈露水在绿叶的翻转中抖落滑下,露珠在玉盘似的荷叶上荡漾, 似珍珠,似碧玉。 幽静的荷塘里不时传来几声蛙鸣, 那声音是自然音响的和鸣。 立足停步,顿感沁人心脾的荷叶馨香袭过身心。 荷塘上面烟雾迷朦,芬芳的花香在清新的水气中游走。 此时闭上眼睛,然后做几次深呼吸,顿感自然的清新涤荡了五脏六腑,那感觉让人心里倍爽!

穿过荷塘,来到汪汪一碧的稻田,露水串串依偎在稻叶上,像明珠一样晶莹剔透。 微风吹过,露珠像顽皮的孩子从稻叶上蹦落下来,给你一个笑脸,融入水中;水面上荡起一层细细的涟漪,是因为水露的冲击,还是稻秧的摇动? 稀稀落落的水草漂浮在水面上,欲与稻秧一比高低, 幽幽的绿意从水面升腾。 弥漫的稻香,水草的清香,再加上远处飘逸而来的荷香,有机融合在大自然清新的气息里,让你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多呼吸几口。 心灵得到净化,一种对自然的爱恋之情油然而生……

来到一块高地, 铺上油纸,曲膝而坐,支起画板,选定目标。 可画什么呢? 独处于自然中,觉得自己很渺小, 处处都是自然的气息,真的感觉什么都要画,而又不知该画什么了。 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轮红日,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茫茫的海面上跳动几下, 冉冉升起来了。道道霞光辐射, 映红了天空的云彩。 那浮动的云彩,一忽儿像可口的棉花糖,一团团的缠绵着。 一忽儿像皑皑白雪, 一片片的排列着;一忽儿又像小姑娘的脸,在不经意间就变红了。 面对这样的景象,我陶醉了, 感到灵魂也温暖起来,感到内心似乎有一盆火焰在燃烧。 一种想干点什么的冲动随之而来,忙乱中,我拿起画笔,画下心中的日出景象;然后拿起笛子,吹奏出婉转悠扬的心曲……

生活在大自然中, 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遐想。

自然是伟大的, 独处的时候,把心灵融入大自然,感觉真好!

【点 评】

该文以“与自然对话”为题,洋溢着“自然”的馨香,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主旨鲜明。 文章以行踪为序,按时间推移,描画出清晨外出所见自然景象, 取舍得当,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该文突出的特点,就是景物描绘细腻,具有美景美意。 作者运用多样方式描写景物,既注重了色彩涂抹,又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调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多种感官,将情感融汇景物描写中,景物有特征,情感也饱满。

猜你喜欢

写景荷塘景物
小荷塘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热闹的荷塘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荷塘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荷塘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