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一个孤傲、矛盾、倔强的海子

2019-01-31姚尚春

中学语文 2019年25期
关键词:面朝海子尘世

姚尚春

作为“为你读诗”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跟着教材觅诗美”,我们选择了必修一中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实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学生过去没有读过,但对“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诗句并不陌生,这是选择悦读的基础。但学生对这首诗初步印象是烂漫温馨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材料、问题支架,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海子的内心世界,为学生个性化读诗、精准解读提供可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获得发展。我们通过初读梳理谈体验,自由诵读谈发现,集体朗读做探究,延伸朗读促深入等活动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接近真实的海子,达到精准为学生读诗的目的。

活动一:初读梳理悟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后谈最初感受:情感是幸福/悲伤?有学生认为是幸福的,也有学生认为是悲伤的,并相应找到诗句印证。教师没有发表看法,让学生听央视主持人和“清明诗会”的不同朗读,再问:你觉得哪种读法更符合你的理解?(自由谈)学生仍是意见不一。最后教师请一位同学做了示范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原初感受,并配以不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情感,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由诵读谈发现

学生在第二次自由诵读后,提出了一些问题。

问题1:诗人的幸福简单、质朴、自由、优美、宁静、诗意,按理说很容易实现的,为什么却要“从明天起”?

问题2:诗人把幸福传递给了亲人、陌生人、自然,诗人自己为什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问题3:诗人把幸福比作闪电。 “幸福的闪电”指什么?

为了深入理解这些问题,我们用ppt展示海子的生前介绍,诗人、好友西川对海子现实生活的回忆。插入海子“作诗讨酒”的相关故事和他几段快速死亡的爱情,介绍影响他的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等。通过这些知识介绍,学生不难发现现实中的海子不能融入世俗, 他把自己隔绝在尘世之外。他献身诗歌理想,是个理想主义者,以牺牲尘世生活为代价。所以,现实生活中他生活得很苦,没有爱情,没有亲情,他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诗歌里,做自己的王。他渴望幸福、爱情,但他背弃尘世,“只愿面朝大海”,他活在“春暖花开”的诗歌里。学生对于第三个问题的解读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指代海子短暂的爱情,有人认为是指他的幸福热烈而短暂,不仅仅指爱情。对于这样的个性化解读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师还请两位同学做了朗读,在点评中一起讨论了拖音和重音之处。最后教师配乐朗诵。

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把阅读过程的问题提出来,表明学生走进了诗歌,触摸到了诗歌的内核,但如果教师不提供背景知识,学生一味死读,我想学生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所以,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问题支架对解决学生问题最为关键。同时,通过这些知识介绍,学生更感受到这首诗歌的凝重和悲伤。再通过学生朗读、教师范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情感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活动三:集体朗读做探究

讨论一:比较“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和“背对大海”两句表达效果。

讨论二:如何理解诗歌题目。“大海”意象的理解。

第一个问题,我们通过不断朗读并强化“只愿”二字,最后达成共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悲凉、倔强以及背弃尘世、封闭自我的内心世界。也有学生从“只愿”中读出了诗人的高高在上而不是卑微。我告诉学生:在诗歌的王国里,诗人就是王,从这个层面来说,诗人是傲视一切的。

第二个问题,学生结合之前的介绍的知识,讨论后明确:“大海”象征诗人的精神世界。诗人只有背对尘世活在诗歌王国里,才能感受到温馨幸福。

江若水先生在《诗的八堂课》中提到,诗也适合品。诗有声有色,既有音韵,又有意象和词藻,还有词和句子的质感。所以,他认为:我们读一首诗,涵泳意义的同时,还要体会节奏和旋律,感受形式和色彩,以至于触摸词和句的质地是柔和还是糙硬。这是情思、辞采、宫商等各种元素的奇妙组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通过换词、反复朗读让学生品味诗词中关键词传达出的特殊情感。不管前面的幸福多么的温馨,但“只愿”二字一出就把诗人隔离在另一个世界了, 他的孤傲悲凉也由此扑面而来。在对题目的探究中,学生否定了我们一般意义上温馨的理解。学生认为,面朝大海怎么可能会春暖花开呢?这完全是诗人一边渴望幸福一边又极力逃避,这是诗人内心矛盾的表现,诗人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活动四:延伸朗读促深入

为了更深入理解海子对诗歌的执着、对尘世的绝望以及他倾心死亡的思想,我们又用ppt补充了海子的诗歌《春天,十个海子》《九月》。在朗读中思考、感受海子的悲壮和无奈。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节选)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九月》节选)

学生在大声的朗读中,似乎理解了海子最后走向死亡的原因。他是一个无人理解的孩子,诗歌是他的全部,他活在诗歌的精神世界里,只是这样的精神寄托之地也让他绝望至极,“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是倔强之后的心如死灰。

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如何看待海子及其对生命的态度。

整个一堂课始终以“读”贯穿课堂,在诵读中品,在涵泳中悟,为学生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海子。教师没有过多的解读,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等,充分尊重学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诗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也同样指出,要“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朗诵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诗歌、散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

孙绍振先生在《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与调节》中说:“说不尽的经典文本,并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向不可穷尽的深度挑战。”对于经典的现代诗歌,教师通过不同时段、不同层级的朗读引导学生渐渐深度理解诗歌,并不是在课堂上玩花样,而是促进诗歌情感与学生的生命体验产生共鸣。因此,我们通过不同层级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渐进理解诗歌情感,融入自己生命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面朝海子尘世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面朝大海
尘世的烟岚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尘世中的过客(外一首)
旋转木马
解析海子之《死亡之诗(之采摘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