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中光的地质人生

2019-01-30朱厚铭

老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鄱阳湖水文地质江西省

朱厚铭

水文地质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陆中光,先后担任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原副总工程师,江西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地矿部政策法规中心特约研究员。1927年,他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原名陆宗光,后改为陆中光,前者寓意为祖宗争光,后者寓意为国争光,充分体现了他思想的成熟。1949年,他依靠人民助学金,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是新中国较早培养的地质科技人员之一。毕业后,他在湖北省从事矿产普查勘探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在江西省从事矿区水文地质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为遵照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清全国水文地质情况”的指示,组织领导了江西省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20世纪80年代,创建并组织领导江西按自然单元水系流域进行水资源、国土地质综合评价,并兼任江西省人民政府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首席总工程师。1991年,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书中央建议立法

20世纪70年代,陆中光在主持江西省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过程中,了解到全国水资源处于无政府管理状态,尤其因管理体制的羁绊,完整的水资源被分割成互不通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弊端明显,加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水资源的紧迫需求,水資源利用显得捉襟见肘,陆中光对此忧心忡忡。于是,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了7000余字的《为保证四个现代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制定管理法规,改革管理体制的建议书》,连同专函一并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11月6日,直接向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上书。12月1日,邓小平作出批示。在李先念、万里、方毅等中央领导的重视下,国家计委将上书信件及时印发给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水电部、农林部、地质总局等单位,约请这些单位的负责同志召开了研究陆中光建议书的座谈会。到会同志一致认为陆中光所提建议值得重视,都赞同用法律来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经过多次较长时间的讨论、起草,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同年7月1日起施行。陆中光这种超人的智慧和胆识,为国为民呼吁立法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严谨细致服务赣鄱

20世纪80年代初,地矿部系统酝酿、讨论地质工作为农业服务的领域和学科命名等问题时,陆中光撰写了《扩大地质工作为农业服务的领域》一文,明确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对农业资源的索取与日俱增。科学地评价和利用我国农业资源,是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仅从地质科学的角度上考虑,也是农业向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大方向。这就不仅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大量的水、能源、矿肥和其他相关矿产资源,还要对农业自然资源、环境和灾害做出趋利避害地质条件的调查评价。”从中可见陆中光对地质工作的深刻认识。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陆中光和他的助理李自良前往江西省宁都县王干煤矿视察工作,除了严格审查矿区的各项原始资料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关键性问题,比如对未来矿区开采时,本不含水或弱含水的煤系地层中的砂岩在构造断裂带的沟通下,是否有遭受邻区石灰岩溶蚀裂隙的侧向侵入,从而导致淹没矿井和危及井下矿工生命安全的可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要笔者带他们到野外考察,利用一天时间,从山高林密的地表勘查到地下溶洞的调查,他亲力亲为,进一步掌握了矿区地质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水文地质工作的安排意见。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陆中光的领导下,江西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大队副主任工程师王兆英率领十几位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在宜春市温汤镇发现了蕴藏在断层带里的地热资源。为了探明温泉储量,陆中光深入现场,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钻探工作,很快探明了温汤温泉的储量和富硒特性。如今,温汤镇温泉浴池比比皆是,温泉旅游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治理湖泊建言献策

鄱阳湖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条河流水系,湖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江西省主要粮、棉、油产地和渔场。湖区的建设和发展对江西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湖区的丰富资源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利用,而且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生态平衡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进一步综合治理鄱阳湖,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也是历史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光荣职责。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24个学会,并邀请了16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科技工作者参加。陆中光对湖区地学环境特征和开发治理战略方案的探讨和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撰写了8篇相关论文(含鄱阳湖考察论证报告发言文稿),比如《初论综合治理利用鄱阳湖的环境地质问题》《人工控制鄱阳湖研究综合报告》《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等。其中《鄱阳湖流域的地学环境特征及其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方案》一文,于1996年8月6日召开的大江大河的治理与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讨论会上,被大会组委会遴选为口头全文宣讲的论文。面对国内外的与会人员,陆中光用英语全文宣讲,博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

1988年11月22日,国家科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陆中光以首席总工程师的身份,在鉴定会上作了成果汇报,较好地概括了考察的复杂过程,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国家科委领导的好评。该课题荣获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湖区的开发和治理,陆中光在宣讲论文中阐明了其战略方案的决策,即“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以水和沙为主的物资流和能量流已将山—江—湖联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假如单独治湖或单独治江、治山都难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江西省政府认同和采纳了该方案,并组建了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制订了《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如今,该《纲要》已执行了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通过植树造林,防治了水土流失,使经济贫困落后的山区呈现出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脱贫致富的动人景象;其次,可以对江河进行有规划的梯级开发,比如,赣江梯级开发中的万安水电站已建成,近中期继续开发峡江、泰和梯级,远期将凿通大庾岭——珠江与长江的分水岭,建设赣粤大运河,沟通南北水运交通;再次,在湖区通过人工控制鄱阳湖,彻底改变了枯期一线、洪期一片的“险恶”状况,避免了洪灾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运交通不畅、土地利用不合理等不良现象。

尊师重友关爱晚辈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老一輩工程地质学家、地矿部水文地质局姜达权总工程师来江西视察指导工作历时30余日。姜达权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开拓务实的思维方式、紧密结合当地自然实际的技术路线。陆中光受他的专业学术思想影响颇大,故非常敬重他,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姜达权因病在北京住院期间,陆中光曾专程赴京并带着部领导的慰问看望了这位师友。当姜达权不幸去世时,陆中光悲痛不已,撰写《悼姜达权》一文发表于1987年8月7日的《中国地质报》。

陆中光还与江西省科委副主任石天行交往密切。石天行组织领导了全省多项科技攻关项目,比如“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陆中光受其学术影响较大,因而对石天行十分尊重和敬爱。

步入老年后,陆中光十分关心青年一代地质工作者的成长与培养,特别对崭露才华、热爱地质工作的年轻晚辈的点滴成就,一经发现立即予以表彰和鼓励;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经了解必然会尽力设法解决。1987年8月,在江西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大队首届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选出版之际,陆中光受编者邀请作序,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成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地质学工程师。

良好家风孝亲有加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个贤内助。”这句至理名言,用在陆中光身上,是恰如其分的。陆中光的成功与他的爱妻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陆中光面临投身地质事业或进入大城市做行政工作的抉择时,妻子陈墨坚定不移地鼓励他到地质队去。当时新婚燕尔,妻子的话堪称一言九鼎,举足轻重。后来,陈墨毅然舍弃自幼生长工作的大城市,随他调到艰苦简陋、不避风雨的山区地质队营地。由于各方面条件反差极大,陈墨几乎难以忍受,但仍矢志不渝鼓励陆中光继续干地质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陆中光上有老下有小,他和母亲、妻子、两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孙女生活在一起,可谓和睦幸福,让人羡慕不已。笔者曾几次赴南昌参加由省地矿局主办、陆中光主持召开的全省各水文地质大队技术负责人会议,目睹每逢电影院包场时,陆中光除了将入场券分发给与会人员外,还会在百忙中搀扶着他的老母亲穿巷过街地进电影院陪伴着看电影。

1995年退休后,陆中光过着平静而幸福的晚年生活。2016年12月,他因病去世,享年89岁。

猜你喜欢

鄱阳湖水文地质江西省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于晓明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喻木华陶瓷艺术
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