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9-01-30徐秀丽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骨骼岩石实验教学

◆徐秀丽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三小学)

科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小学生科学思想的启蒙阶段,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托,蕴含着大量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知识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从观察入手,发现科学的乐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小学教学的特殊性,保证教学方法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因此对教师而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第一步,就是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相关问题研究中指出,观察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无数的科学成果是通过仔细观察得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将“观察”作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渐发现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课程《观察春天的植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布置作业,鼓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到公园来观察不同植物的情况,如“柳树有没有长叶子?花朵有没有绽放?”等,并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眼中植物的情况。到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先采用小组讨论法,将本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春天植物的样子”,在学生讨论之后,邀请每个小组代表上前台发言。在学生代表发言时,教师可以发现,在每个同学的眼中“春天的植物”是不同的,有的同学看到的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而有些同学看到的是早已经盛开的迎春花等。此时同学们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花卉开放,而有的花没有开放呢?”针对学生的这种疑问,教师利用课堂上的多媒体设备,分别展示迎春花与其他花卉的图片,并鼓励学生观察两种花卉之间的差别。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原来盛开的迎春花并没有长叶子,而没有盛开的花卉上长了叶子。这样,同学们就掌握了一个知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先长叶子后开花。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科学实验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不同植物从春天发芽一直到秋天枯萎的动画,在动画播放过程中,学生会保持相当高的注意力,观察是否有的植物会像迎春花那样,花先于叶开放。在动画结束之后,教师留下作业,有时间再到公园,观察一周之后的你们所画的那些花是否有变化呢?如果有,请画出来。

通过上述教学,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在做事之前,能够仔细观察、细心对比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别,有助于加快小学生识别不同的植物。

二、联系生活,创设不同的生活场景

小学科学教学源自于生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强化学生生活能力。所以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努力还原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在《多样的岩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摆放多种多样的石头,如普通石块、雨花石、大理岩、花岗岩、石灰岩等。之后教师依次邀请学生上台,分别指认这些岩石的名称。很多学生在走上讲台之后,都表示不认识这些石头。在每个同学都急的抓耳挠腮时,教师公布答案,用图片的方式来展示不同的岩石的特征与名称。这样同学就知道不同岩石的特点,如大理岩坚硬、雨花石漂亮等。此时教师将课堂内容联系到学生的生活中,指出这些岩石可以做成的装饰物,如盆景、地砖等。很快,在教师的提示下,部分学生会反应:“我家的砖是大理石的,原来真的大理石是这样的啊。”也有些同学表示在海边玩耍时看到了鹅软石,并且公园的卵石路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岩石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给全班级同学分发一些小块的岩石(碎石),先要求学生按照多媒体设备来识别不同的岩石,在学生们都正确回答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手摸、闻、按等方法,分辨不同岩石之间的差别。在进过亲身体验后,学生会发现一些岩石表面圆润、一些岩石十分坚硬、一些岩石易碎。在放学之后,学生很容易在路上回想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在路上发现一块石头之后就有可能研究一番,判断石头的种类,并判断自己家中有没有这种石头。

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类石头的认识,也能通过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让学生对各类石头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了基本了解,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三、保证学生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

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科学实验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根据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如在《骨骼和肌肉》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摆放人体骨骼及其图片,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身体,与教师一起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在讲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时,先让同学明确骨骼的定义,包括人体中有哪些触手可摸的骨骼,如手指骨骼、胳膊关节等。之后,教师带领同学触摸自己的骨骼,此时学生会发现“原来骨骼是坚硬的”,在学生对骨骼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教师播放骨骼的三维动画图片,让学生了解手指骨骼的基本结构。此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试一试,在不用骨骼的情况下你能抬起你的胳膊么?”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很多同学都会露出自己的胳膊,任凭自己怎么用力,都无法让胳膊上动起来。此时教师可以指出:骨骼具有保护人体器官、支持人活动的作用,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因为贪玩而让自己的骨骼受伤。

在发现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的骨骼”好奇不已时,教师提出问题:“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学生之间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左手拿起放在黑板上的粉笔盒,缓慢的将其移动到自己的胸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右手不断触摸左手的不同部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拿文具盒、书本等,观察自己左手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并思考自己的手臂在拿文具盒的过程中,有那些组织参与了这个活动。一些同学会表示:感觉自己的“肉”在动。这样,教师开始讲解肌肉,并介绍肌肉与骨骼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手臂的弯曲,展示屈肘、伸肘时的肌肉状态,此时的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讲解来做屈肘、伸肘动作,通过触摸的方法来感受不同状态下的肌肉运动。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有了深入的认识,了解了骨骼和肌肉对人的影响,对骨骼的构造、肌肉分布等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能够在未来生活学习中保护自己,避免骨骼和肌肉受伤,不会让身体遭受损害。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科学实验,将观察、生活、学生参与等诸多细节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骨骼岩石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海藻与岩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