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2019-01-30侯景明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内容

◆侯景明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由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的主动性较强,因此,学习兴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兴趣能够成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重要驱动力。反过来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制定近期目标,并完成目标,这能够让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使其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数学教学趣味化,这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培养自己自主探究的能力。

2.时代发展与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方式等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于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在独自应对问题时展现出较强的应变处理能力,而素质教育也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出面临问题时冷静思考、沉着应变的人才。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积极地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这能够使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良好地培养,满足当前时代与素质教育的需求,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特征,应当引起师生的共同重视。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1.课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可有效掌握学习脉络,明晰学习重点,自主发掘学习难点,在教师进行课内讲解时,学生可与教师形成高效交互,将课前自主学习难点反馈给教师,指引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避免教育冗余部分浪费课堂时间,徒增学生学习负担。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本校数学课程教授情况,制定“校本”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该内容指引下,可有效落实课前自主学习各项目标。例如,教师可结合本校教育实况,设置课前自主学习表格,表格分为三栏,第一栏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如理论知识、例题解析、实例运用及阅读与思考等内容,第二栏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结果的自评,如若认为学习得当则打钩,若存在较多疑点则打叉,并在第三栏中标记自主学习疑点,通过实践此类“校本化”课前自主学习方略,学生可有效梳理自主学习脉络,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继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课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使高中数学教学成效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应满足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深切期许,在课内给学生充足的学习与思考时间,用学生数学思维的闪光点,照亮数学课堂发展方向,继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上,可扩展数学知识辐射范围,超脱原有数学课本固有内容,为学生构建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可鼓励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小组,以2~6人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同合作,共同探析数学知识,发酵数学思维,掌握自主学习思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基准,给学生足够的学习与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小组,相较于学生盲目展开独立思考学习方式,其学习成效更高,同时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3.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教师秉持“校本”探研理念,从本校数学教育实况出发,思考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进度及教学目标,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且符合本校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课后复习题”。例如,教师在设计“解三角形”的课后练习题时,可启动“微课”教学法,依照学生该阶段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结合本校数学课程教育进程,将课后习题设为三个模块:你了解三角形吗?你掌握几种解三角形的方法?想挑战自己深度剖析三角形吗?这三个模块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展开,用以巩固三角形相关知识,夯实三角形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检验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后的积极反馈,可了解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继而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成效若想得以有效提升,仅靠教师教授数学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相关内容显然不行,需要学生通过课前、课内及课后自主学习,夯实数学知识,梳理学习脉络,明晰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将其反馈给教师,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继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主要内容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