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交流生管理与评估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学分交流

(武汉大学医学部)

一、总论

国际交流的定义,大致可分为“方法说”和“过程说”。“方法说”具体化了国际化中涉及到的各种活动,包括课程改革、人员交流、技术援助、合作研究等。而“过程说”则着重于国际化文化和氛围融入到高校教学科研中去的一个过程。这些定义共同勾勒出国际交流的面貌:是跨地域跨民族的交流合作,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趋势,是以发展国际化人才为己任,提高本土高等教育水平的过程。国际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一系列国际交流项目,将国际前沿科研成果与学术信息带进国内高校,加快缩短我国高校与国外一流大学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接受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国际水平的知识,体验多元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丰富创新思维模式。

二、目前中国高校交流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国际交流愈加频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

1.管理体制较僵化,部门间协作不流畅

国际交流是一个涉及部门广泛、工作环节复杂的工作,这需要高校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由于我国缺乏高校国际交流活动开展的统一标准,加之一些高校也没有制定分工明确的国际交流管理机制,导致参与国际交流工作开展的各个部门等无法形成合力。学校没有真正形成一体化管理,不利于交换生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2.课程衔接及学分转换机制不完善

课程衔接和学分转换是实施高校校际交流的重要前提。国内外高校课程是否能够衔接得到认定,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而很多国内高校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积极性。另外,不同国家学分体系不同,如前期缺乏细致沟通,只单一依据学时作为学分转换标准,将势必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很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要求的学分而选择退出交换生项目。

3.配套服务不充分

在国际交流项目的管理服务过程中,很多高校缺少完善的配套服务,具体体现在行前教育、跟踪服务等方面。学生出国前,缺少足够的行前教育,在思想上没有充足的准备,导致交流质量的降低。到国外高校学习以后,基本上处于与国内高校“失联”的状态,在选课或者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没有被足够地关注与帮助。很多学生回国以后,面临课程的补修,甚至不能按时毕业。而对学生回国后的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环节缺少重视,则直接影响了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

三、美国高校国际交流生管理经验

虽然经过了几十年发展,但由于起步晚,我国高校国际化的程度仍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先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因此,吸收世界高水平高校的国际交流生管理评估经验,将其与本国特点结合起来,是我国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经之路。而美国目前是世界上国际化教育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美国部分高校在国际交流生管理与评估方面的情况。

1.国际化行政管理架构

美国高校大多都设立了专门处理国际交流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用于提高行政效率,以及更好地为国际学生及教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设立了国际交流中心。其设立高级领导层,并指定国际交流负责人,帮助各个办公室负责国际交流的老师解决问题,各个办公室主管国际交流的工作人员向自己所在的学院和单位领导汇报,不向国际交流负责人汇报。各个部门都牵扯国际事务,形成矩阵关系。这种组织的优势在于各个部门多参与到管理事务中,有利于多方讨论,给予意见,但也有一定劣势,就是没有主领部门,任何部门都没有绝对权威。

2.课程国际化,衔接实践

美国旧金山大学商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做得较为出色。旧金山大学商学院细化课程分类,比如将MBA课程转化为更加精细分类的MSEI、MSFH、MSOD课程;紧跟硅谷最新趋势,同时充分利用旧金山湾区的科技资源优势,结合到课程中,让学士将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课程设置全球化,如全球企业创新管理课程,学生需分别在台北、巴塞罗那、旧金山三地的学校完成课程。此外,旧金山大学商学院设立了学生大使项目,即在全校所有学生范围内选拔30名学生前往中国参加商业研讨会议、与中国当地商业人士接触和交流。目前已开展两年,分别在上海和廊坊进行。该项目的特点是项目在校内开展学术课程,在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实践。

3.学分兑换及评估机制完善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在交流项目开始前开展向导宣传活动,交流项目中期要求学生开会讨论自身的学习情况,项目结束后提交项目报告。并且该校将不同交流项目的评估方式区别开来,涉及学分的项目由课程设置的教授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分要求,不涉及学分的项目参考CRCC ASIAN或者G-MEO评估系统。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则是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制定目标,要求学生在交流期间达到相关目标,部分专业在交流后会对学生进行纸质评估。

四、美国高校经验对我国国际交流生管理与评估的启示

1.推动国际交流管理机构改革

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改进现有的多部门协作多头管理方式,成立专门的出国交流管理部门,学生出国交流所有工作统一由该部门负责,包括对外联系、学生派出、学生在国外期间管理、学分认证、评估反馈等,这样的一条龙管理便于统一协调,能够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在部门内快速解决。

2.派出学院要做好校内课程和交流课程衔接

学生在出国前,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外院校提供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描述,优化课程结构,确保国内外教学内容融合。学生在回国后因国外课程与同时段国内课程存在差异,回国后在继续本专业的学习时必然有一个过渡适应期,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的衔接制度,关注此阶段的学生情况,实时了解回国后的课业衔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相关辅导或者相关课程补授等。

3.建立统一完善的学分兑换及评估机制

完善的学分管理规定是国外成绩认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各高校的学分管理规定一定要科学地制定,能够保证学生的国外培养效果并且易于实际操作。各学院、教务处及国际交流部应将交流项目中的课程与本校课程进行详细的对比,全面考虑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的差异,制定统一完善的学分兑换制度。另外,参与交流项目的学生要定期提交评估报告,方便教务人员进行项目评估反馈。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学分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分美食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