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2019-01-30◆张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规交流微信

◆张 丽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一、微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其现有的功能与地位不能再简单归为社交通信的应用程序。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信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软件,其便捷的操作方法,几乎涵盖了全年龄段的使用者,深受年轻人喜爱。尤其追求是个性与自由的青年人,微信强大的功能,海量的信息对其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1.微信成为学生“日常工作”

大学生在学习与社会过渡阶段,有大量空余的时间接触网络。微信在大学生面前,无疑是交流方式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微信间的交往,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拿着手机,屏幕上显示微信的聊天界面、公众号界面。这种想象看起来仿佛微信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如同每日工作一样。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微信,沉溺与网络虚拟世界里,忽略了学习与社会交流,逐渐与社会脱节。长时间接触网络对大学生身体有巨大的损害,虚弱的体质与敏感的心理不再适应社会交流,对于今后进入社会有严重的影响。

2.微信受众广,信息复杂

微信与众多社交软件一样,注册条件简单。注册后发布信息没有太多约束,一些虚假信息直接显示在平台上,通过宣传后迅速传播。同时,微信强大的功能,有些一般社交软件无法拥有的受众,如企业、政府。企业与政府依托微信宣传业务、提供服务与售后保障。这使得微信平台鱼龙混杂,信息稂莠不齐。在海量信息面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信息甄别能力不足,同时青春年少,容易冲动行事,不法分子抓住这一心理弱点进行引诱,骗取钱财。另外,微信也存在污秽,暴力的不良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微信群相互流传,一旦被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接触,思想行为很容易被带偏,脱离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对个人与身边人带来安全隐患。

二、微信与教育管理

微信的公众号功能方便学校的工作展开,也方便学生使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微信上建立相关的应用小程序,方便学生的在校生活。“微时代”背景下,微信与教育管理已不能拆分。学校把握好信息时代的利与弊,双向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微信变成教育的同伴。如学校利用公众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公众平台,可以为学生普及心理知识,推送相关校内举办的相关活动。根据沉迷微信的学生普遍特性,利用能吸引注意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参与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帮助学生走出沉迷微信的状态。

三、应对策略

1.增加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

增强自控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自控能力是今后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具备一定的自控力,有一定的时间观念,有效地避免沉迷微信。微信仅仅是网络世界的一部分,网络仅仅是世界中微小一粒。人与人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人并不是一座孤岛,学生意识到这其中的差异,意识到沉迷微信对自身的危害。让微信成为服务自身的工具,而不是成为微信的工具。学习合理分配时间,规划未来,加强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越是自律,越不被虚拟网络影响,同时增加更多学习时间与身边同学、老师交流的时间,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学习改变这种现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加强学校校规约束

学校应当完善相关校规,对学生进行约束,两者结合,共同改善学生沉迷微信的现状。如近来兴起的上课手机袋,上课期间学生自动交出手机,避免出现课堂中使用手机浏览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其实这样的规定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控制手机的使用,对于学生的沉迷微信作用效果甚微。实际上,学校校规无法对学生网络的使用有效地约束,避免沉迷微信与网络主要靠学生的自控能力。另外在约束工作中,应当注意不要采用强硬的措施,对处于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学生,这种做法适得其反,造成学生逃避心理,躲进虚拟世界寻找安慰。

3.定期开展教育工作

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如专题座谈会、心理咨询交流会等。宣传网络危害,让学生对网络事物保持警惕,接触到一些不法分子及时联系辅导员,避免上当受骗。另外,辅导员积极与学生相互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使沉迷网络的学生感受到交流的美好。部分学生并不清楚由于心理的问题,造成逃避现实,躲进微信等虚拟网络世界。由此可见普及心理知识,定期举办心理咨询交流会是非常必要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在会上进行讨论沟通,让学生自省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调整。心理教师与辅导员积极地通过情感与心理的共鸣进行教育,让学生多与外界沟通,接触现实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不同的交往模式,丰富社会经历,减少学生对微信的依赖,对网络世界的沉迷。

4.加强社会实践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到社会中为人处世,锻炼交流能力。辅导员关注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沟通,缓和学生不适应心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实践过程中,企业与学生双方都有一定的反馈,这种反馈让学生体会到虚拟与现实的差距,通过对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思考,有效地意识到自身问题,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改善,帮助他们重回现实的生活。另外,开展文化活动,让学生们与艺术文化相接触,通过作品的解读与交流,感受到美与快乐,感受到文化独特魅力,拓宽知识面。学生丰富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和抵抗能力,在使用微信过程中,不会被虚假不良信息轻易影响。

四、结语

从整体来看,微信是一款成功的社交软件。微信从开发至今,提供便捷的交流方式,微信强大的功能改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公众号信息,方便碎片化阅读。诚然,微信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通过文化活动、实践活动、心理座谈会等相关活动的展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宣传微信合理使用观念。同时加强学校校规约束,增加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避免学生沉迷于微信,沉迷于虚拟网络,让微信发挥其优点,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校规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校有校规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微信
微信
微信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校规啊,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