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工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的自我发展规划研究

2019-01-30张兰华张兆臣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9期
关键词:医工素质规划

张兰华 聂 斌 张兆臣 王 玫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环境的社会化、信息化,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教育资源丰富的新时代,在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大学生充满了竞争和压力,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境况,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且随着教育资源的投入、学分制改革以及国家创新教育的导向,学生发展的空间越来越自由、自主,这就突破了传统知识传授的模式,加上社会和个人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走自我发展的创新之路,同时对于高等教育者而言,必须紧跟时代和专业前沿,积极探索学生自我发展的机制和方法,创新高等教育工作和服务模式,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求[1]。

1 医工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政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国家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医工融合专业需要结合专业特征开展创新教育。面对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创新的需求,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既是教育者的任务,又是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同时作为创新的主体,学生的自我发展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过程中重要的课题。

在客观上,国家政策不仅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更要求人才培养的目的是能力和素质,强调的是人才的学习能力。当学生迈入社会之后,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适应专业和社会能力的人才;而在专业需求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科学和适应社会的素质。因此,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都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具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素质,而这一切都推动了学生必须主观上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在主观上,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建立知识创新的能力;既要具有专业能力和素质,又要具备专业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自我发展机制,才能满足主观、客观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才能具备创新的基础[2]。

对医工融合专业的学生而言,自我发展要充分考虑专业背景,医工融合专业大多是新上专业,也是社会急需专业,是在现代信息科学和医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医学信息处理与应用需求的背景下创立的,需要结合专业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发展与创新机制探索才更有意义[3]。

2 自我发展教育引导方法

虽然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最终目的,但放任学生完全自我是不可取的。为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创新与自我发展,在前期制订了调研报告,围绕学生自我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强烈需求,但缺乏自我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大多数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以及人生规划都是被动接受,只有极少数学生对大学生涯和人生规划有初步的打算,因此针对调研结果,制订了自我发展的教育引导方法[4]。

在调研结果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学因素、网络因素和案例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受社会评价的影响,家庭因素主要受自家人和亲戚朋友主观意见的影响,学校因素受学校宣传和教师引导的影响;同学因素主要受同学之间差异趋势的影响,网络因素主要受网络报道、网络数据的影响,案例因素主要受高年级学生、毕业生就业或考研个案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来自家庭、教师、同学和案例的影响比例最高,而个人因素的影响在调研结果中几乎为零,一方面,数据说明学生在新的环境下主观能动性还不强,容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客观因素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专业和职业生涯,表现出困惑而迷茫[2]。

当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从紧张的监管环境和高强度学习任务下迈入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环境、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发生以上现象是合理的,也是客观反映。

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认识周围的客观环境,根据个人的主观条件确立属于自己的发展规划,以医工融合中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的自我发展机制探索,通过积极的导向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向上的自我发展规划[3]。

首先,从思想道德教育上引导学生,让学生接受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时选择积极向上的方式处理问题,利用思想道德课程、讲座、专题活动以及网络平台等向学生进行宣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端正的、高尚的人格。

其次,从心理上积极引导学生,大学阶段是青春期自由而又美好、心理形成的实践阶段,但现实的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变化复杂,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很难处理到位,因此要通过心理课程、心理协调会、专题讲座以及代表性的文学和网络作品,积极引导学生达到健康而又美好的心理状态。

再次,从专业教育上引导学生,当学生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以后,面对新的学科,特别是全新的专业,会因为环境、知识、学习方式等变化,以及高年级学生、家庭及社会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压力和偏见,因此需要在学生正式学习专业之前进行专业教育,全面介绍和分析专业的知识、前景、工作以及发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和面对的职业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认识专业,认识如何从事专业,规划学习,并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专任教师、专业讲座等逐渐引导学生建立起稳定的、成熟的专业学习和规划。

最后,从创新教育上引导学生。大学是将知识进行应用进而创新的阶段,因此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创新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创新活动。

自我发展规划的主体是学生,所有引导的实践和效果关键是学生,因此在思想道德、心理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自我发展教育引导的最主要方法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身的意识,实现以学生主体的真正的自我发展。重点从3个方面进行自我发展的规划引导[2]。

一是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创新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开展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建主自立学习意识,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学习和创新,鼓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发展规划,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对学习制订规划,对生活制订规划,对情感制订规划,对业余时间制订规划,对创新制订规划。

总之,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环境,面对主客观的压力,需要全体教育者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3 自我发展创新设计与实践

为了配合自我发展的教育引导,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自我发展进行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阶段设计、实践设计、验证设计、综合设计和职业生涯设计。

自我发展的阶段设计主要是指将教育引导的内容在大学生涯中分阶段完成,整个阶段大致分为3个时期,由于学生情况和条件不同,时间上进行弹性设置;一是入学期,半年到一年;二是实验巩固实践期,一至两年;三是自我发展稳定期,一至两年。在各个时期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对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利用不同手段开展不同程度的实践,同时把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发展规划融入引导。特别是在专业教育和实验巩固实践期中要围绕医工融合的社会现状、专业前沿以及医工需求重点加强引导。

实践设计是指在第二、三个时期中,围绕医工融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社会对医工融合专业学生的需求开展理论与实验、实践教育。在课堂教学上,围绕学生对专业和知识、能力的需求进行分级教学、分层教学,设计不同需求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我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服务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第三个时期中,利用分流培养等模式引导学生稳定自我发展的决心,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4]。课堂之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竞赛、社会项目实践以及科研创新等领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验证设计是指围绕学生初步的自我发展规划开展实践,进而通过自身实践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规划,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规划,建立稳定的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初期的规划容易受家庭因素、同学因素和个案的影响,通过学生在第一、二时期开展的验证实践,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建立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综合设计是指围绕自我发展需求开展的政策引导、弹性学制设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等,包括设计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计划,提高国际应用能力的英语学习计划,提高交流、团队等综合能力,提高科学与人文等素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学习平台的综合素养等。

最后,引导学生将自我发展应用于职业规划中,以大学中的自我发展规划为基础,结合毕业需求和基础,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4 结语

从最终毕业生的统计数据看,在医工融合专业开展自我发展引导和创新设计与实践,学生取得的最终成果逐年增加,学生在考研、就业及创业方面均有突破。因此,学生的自我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也是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捷径,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加以正确引导,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不再是难题。

猜你喜欢

医工素质规划
新医科背景下“医工”融合LIMS课程建设研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新环境下医工教研室构建的设想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