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高职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模式探索

2019-01-30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厂毕业生实训

王 花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青海 西宁 810000)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新加坡高等教育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年轻的南洋理工大学今年QS排名世界11名,亚洲第1,与新加坡成功的“教学工厂”实践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也引起人们对国内高职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一所大学不发挥自己的特色没有发展。联系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进行了深刻的认真的思考,对今后高校实践教学发展形成新的思路和想法。

一、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和举措

(一)创建“教学工厂”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多元化技能。

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学工厂”是在现有的理论+实践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是在教学环境中创造一个企业性质的实践环境,以项目作为二者联系的桥梁,将学生的实践环境由原来的单纯模仿变为一种模拟的企业环境,培养学生多元化技能,将所学知识融合成实际的经验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1]。学生在“教学工厂”里即可项目制作,也可进行企业实习。教学中的学科专业有明显界线,而项目制作则是无界线的。为了“无界合作”理念顺利实施[2]。通过承接大量的国内和海外项目,强化各部门的配合协作;提供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促进各学科之间无缝对接;通过举办不同学科院系间的合作项目及教学活动交流,推进教师之间的无偿协作;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团,鼓励和支持各个社团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熟悉多元化技能的操作流程和项目制作的各个环节,早期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二)创建“教学工厂”项目库,拓宽师生视野。

为了开展自动化项目共享以配合“教学工厂”理念的执行,南洋理工大学创建了一个“教学工厂”项目库(AES系统)[3],主要录入在“教学工厂”教学过程中制作的项目,为学院积累宝贵的财富。该系统对师生开放,是学生加速了解项目,快速获得项目经验的有效途径,是教师跨学科合作和各部门间知识和经验分享的平台。拓宽了师生视野,增进项目合作,实现了共赢。

二、科学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经验,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模式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教学工厂”是院校合作共同育人才最科学的做法,课程是“教学工厂”的血液与灵魂,没有与市场相衔接的课程,“教学工厂”将无法运转。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的研究,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学生合作项目开发,使教学与项目相融合。通过项目研究,为教师提供与企业沟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意识、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高职院校可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创新适应市场专业需求变化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教育体系。推行“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办学空间延伸到企业,形成“企业内建课堂,学校内建厂房”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推进学校与企业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二)探索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1.“分段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高职院校“行业导向、工学结合、校院合作、课证融通、突出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 “分段式”工学结合(项目1培训—项目2培训—项目3培训—集中见习—集中岗前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职业教育办学的传统与现代办学理念相融合,重在强化技能,“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奠定学生企业工作基础。将教学模式按项目分成几个阶段,进一步加强实训、见习及实习。通过分段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岗位综合工作能力,早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形势下专业人才的多行业服务需求,在教学中注重校内教学实训与校外企业见习、实习紧密结合,突出应用意识、强化能力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双证书或多证书”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4]。

2.临床实践能力全程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集中实训教学模式基础上,为了把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素质提高的主要渠道和切入点,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全程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入校第一学期开始就安排学生到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相关科室见习,培养学生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诊疗环境和流程。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3.滚动式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实施新型的院校合作“1+2”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本专业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在校内进行公共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期间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同步实训”;第二、第三学年在医院及医疗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和实习,采取床边教学和滚动式顶岗实习方法。通过校院合作共建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实现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推行“见习—实训—实习”一贯式教学模式,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课间及毕业综合实习、职业培养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迅速顺利地通过资格考核,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符合社会需求,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

三、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根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制定了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高专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在针灸推拿专业实施了“分段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74人考取中级保健按摩师,23人考取本科继续深造,实现了学生“双证书或多证书”就业;2010级针推班在“青海省2011届‘赢在青海’大学生创就业能力挑战大赛”中荣获冠军;4名毕业生创业成功,4家保健按摩连锁店开业,成为我系创业成功的典范;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胜任力强,临床技能熟练,基本功扎实;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优秀的教学团队;实施了“双带头人”制度;编写了10本实训教材;弥补了实训教材的不足。

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临床实践能力全程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达到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目标;加强了院校合作育人办学模式;33人考取本科继续深造,60人考入住院医规范化培训班继续学习,20人考取眼视光配镜员,45人获得省内临床影像诊断资格,拓展了毕业生就业空间,满足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提升了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实现了与临床零距离对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用人单位反映我专业毕业生能很快胜任工作,培养了一批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多行业服务需求的人才。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了滚动式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床边教学和滚动式顶岗实习;20人考取中级保健按摩师;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用人单位反映好;完善了“学生课内实训—临床仿真实训—校内实习前实训基地集中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的技能训练链,使学生在到医院实习之前,就已经在仿真的实训设备、实训课堂上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和基本的操作,能尽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厂毕业生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最“叛逆”的毕业生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