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2019-01-30张均波宋鹏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肺区间造影

张均波,宋鹏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9)

0 引言

心肌梗死是产生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ST段升高心肌梗死的出现是在冠状动脉基础上含产生纤维蛋白血栓,从而产生急性闭塞,进而形成心肌损伤[1]。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法简单,然而ST段抬升患者心肺复苏后心肌梗死诊断作用不确定。此次研究主要探究心肺复苏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现将研究内容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此次研究中的100例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45-70岁,平均(60.1±2.3)岁。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2]:入选患者入院后为心肺复苏患者;入选患者排除心脏外因下住院14日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而后实施血运重建;患者通过复苏后包含心电图数据和冠脉造影数据。

排除标准[3]:将患有电解质异常、脑卒中、肺栓塞和出血性疾病等患者予以排除;将冠脉造影和心电图数据不全患者予以排除;排除左心室肥厚、心肌病以及冠状动脉旁落移植术史。

1.3 方法

(1)心电图。患者入院24小时内旋转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进行同步记录,每秒走纸速度为25 mm,定压为10 mm/mV,起点为QRS波群,将其作为ST段测量基点,基线为TP位置,J点后80 ms为测量点,检测5个ST段,ST段变值选择平均值,具有意义为ST段抬升大于0.05 mV。

(2)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入医院后14日是冠脉动脉造影,评估标准为:①出现闭塞;②狭窄位置呈现缺损充盈情况;③梗死动脉出现再通,狭窄位置产生闭塞现象。

1.4 统计学数据

选择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而后制定ROC曲线对ACU进行计算。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初步检索140篇文章,对摘要进行阅读并将系统、综述、病例报道和主题不相关文献进行排除,而后排除未报道非ST段高型患者有关文献,排除研究胸痛症状和ST段抬升和造影结果表明为急性冠脉闭塞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选择病例数100例。

2.2 文献质量

入选4篇文献均为特定阶段持续性病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排除心脏外因后实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考虑复苏后心电图表现。2篇文献通过伦理学认证,1篇文献对心电图和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时选择盲法,1篇文献在进行治疗分析时选择双人独立分析方法,按照QUADAS文献质量评估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估。

2.3 统计结果

异质性检验DORIz为87.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检验诊断阈值效应产生偏倚,结果表明Spearman系数为0.3,表示无阈值效应,通过文献提供病例治疗对患者年龄、无灌流时间、低灌流时间、室颤/室速得等指标选择Moses-Sha-piro-Littenberg方法予以分析,DOR并无确定差异显著,DOR值为0.56、0.22、1.19、0.65,P>0.05。异质性来源的产生因素大致为:①研究不同排除显著心脏外因引发的心脏骤停标准有所差异,入选病例并不严格同质性。②经过计算后可知复苏后心电图ST段抬升AMI SEN为 0.58,95%C/0区间为 0.55-0.64,SPE为 0.87,95%C/0区间为0.83-0.91,+LR4.5,95%CI区间为1.77-10.27,LR为0.38,95%6/0区间为0.24-0.67,DOR12.29,95%C区间为3.56-42.52,ACU为0.86。

3 讨论

心脏骤停可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临床均广泛应用除颤、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按压等方法,进而提升心脏骤停自主恢复比例,但是提升了复苏后院内死亡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4]。心肌梗死的主要引发因素为心脏骤停,患者经过溶栓治疗后少数患者并未改善,依旧产生冠脉病变。因此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实施AMI诊断,同时对其创建血管血运,有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升,改善自身神经功能。目前,心肺复苏指标推荐的方法则是对于ST段升高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有助于血运恢复,此外通过复苏后心电图ST段升高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临床中尚存在争议。

临床诊断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为心电图,部分病例可起到决定效果。心电图 ST段抬升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标志,能够有效判断心肌梗死的位置和血管阻塞位置,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可对病情程度进行预测[5]。产生早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出现闭塞,或者患者产生痉挛说明此位置的心内膜下心肌由于急性缺血产生T波高耸宽大,同时此位置心外膜下心肌伴随产生的损伤ST段抬升,致使T波产生变化。ST段抬升变化在患者患病初期2小时病情较为显著。伴随心肌缺血的发展,多数患者患病1-6小时后降低了ST段。aVR导联可及时获取心脏右上方的电活动,左主干急性闭塞对间隔血流形成影响,致使室间隔基底部出现透壁缺血,大间隔支降支会形成闭塞表现,致使室间隔基底部出现透壁缺血,此现象说明提升aVR导联ST段[6]。ST段升高幅度能够说明患者的实际损伤情况,损伤面积大说明升高导联数增加,进而需要对患者实施早期再灌注。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电图ST段抬升AMI SEN为 0.58,95%C/0区间为 0.55-0.64,SPE为 0.87,95%C/0区间为0.83-0.91,+LR4.5,95%CI区间为1.77-10.27,LR为0.38,95%6/0区间为0.24-0.67,DOR12.29,95%C区间为3.56-42.52,ACU为0.86,说明其敏感度较低,可能因素如下:①急性心肌梗死自身依据患者病变位置、病变程度以及性质划分为ST段非抬升型、ST段抬升型,按照ST段抬升实施诊断极易产生漏诊,从而降低了诊断正确率[7]。②对患者实施心脏复苏时,按压、血管活性药物以及电除颤均可对血液循环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对心电图心态产生影响,无较强的特异性。③患者为三支或者多支血管产生梗死,会形成缺血预适应[8]。④诊断时间大于6小时,ST段呈现下降趋势后心态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后可有效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提升患者存活率,然而复苏后心电图ST段升高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无较强的灵敏度,极易出现漏诊,不能将其设为决定指标。

猜你喜欢

心肺区间造影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心肺血管病杂志》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