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臭的中西医诊治新进展※

2019-01-30王凤磊茹淑瑛王龙华张福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口臭螺杆菌分型

王凤磊 李 静 茹淑瑛 王龙华 张福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脾胃病科,北京 101100)

口臭(halitosis)为口中出气臭秽,可为他人嗅出,自己能觉或觉察不出者。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交往活动逐渐增多,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及自身社会形象。因此,对口臭的知识普及和治疗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目前,从口臭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方法,中医辨证分型、西医分类,中西医诊治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口臭在上述方面的中西医进展进行综述。

1 口臭的中医命名、常见辨证分型及分类

1.1 口臭的中医命名 口臭在中医学典籍中又名“腥臭”、“臭息”“口中胶臭”“口气秽恶”等[1]。口臭从中医辨病角度分析,并未被独立命名过,主要是在诊治中以各常见疾病的兼症被使用,而随着其发病率的增加和患者的重视,以口臭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加。

1.2 口臭的常见辨证分型 历来关于口臭的辨证分型就存在不同的观点,总结历代文献书籍,比较一致的分型为脾胃蕴热、心脾积热、肺热壅盛、肾虚热、劳郁五型[1]。从辨证方面分析,有学者对有关口臭中医证治相应关系的近代文献展开研究,发现中医辨证分型前6位的依次是:脾胃湿热证、湿热内蕴证、胃火炽盛证、胃肠食积证、肝火犯胃证、肺热证,口臭发病实证以湿热为主,虚证以阴虚为主,主要责之于脾胃[2]。

现代学者冯文林、伍海涛将其分为脾胃蕴热、心脾积热、肺热壅盛、肾虚火旺、劳郁伤脾、胃热壅盛、食滞胃脘、瘀血内阻八型[1]。 王伟等[3]将其分为肝气犯胃、肝胃蕴热、食滞胃肠三型。

1.3 口臭的分类 按照口臭的国际分类标准,口臭分为真性口臭、假性口臭和口臭恐怖症[4]。

真性口臭:包括主诉为口臭症状的患者自觉有口腔异味外,他人有同样感觉或口臭达到周围人难以容忍程度者;用硫化物检测器测量证明口气中含高硫化氢者。

真性口臭可分为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5]。生理性口臭是指机体无病理性变化,主要是由不良生活和卫生习惯引起的短暂口臭,如韭菜、臭豆腐等刺激性食物。病理性口臭是指由机体病理性改变引起口腔异味,主要为口腔内病理性变化及许多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问题。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病理性口臭又分为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又分为胃源性口臭、肠源性口臭以及由呼吸系统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口臭[6]。

假性口臭:系自觉有口腔异味但他人无法证明存在口臭;用硫化物检测器测试,硫化氢气体浓度属于正常范围的患者。此类患者多由心理因素造成,而其所抱怨的口臭实际上并不存在。

口臭恐惧症:是指无论真性口臭症患者还是假性口臭症患者,通过相关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已消失,但患者心理障碍未消除,仍希望不断治疗的情况。

根据相关仪器检测和嗅觉感受口臭可分为硫性口臭和氨性口臭。硫性口臭多来源于口腔,与口腔内微生物及牙龈疾患有关。氨性口臭多来源于全身性疾患。

2 口臭的发病率及流行趋势

口臭因其是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在日常呼吸、讲话或接触时更容易被感知到,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在 19.39%~83%[7]。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对口臭越来越关注,门诊因口臭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

3 口臭的病因病机

3.1 口臭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统计显示,80%~90%的口臭为口源性口臭[8],如:龋齿,牙周病,阻生齿,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黏膜病及舌苔因素等。吸烟是另一个易引起口臭的敏感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与口臭无明显相关性;吸烟与口臭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大于20%的口臭患者患有咽喉炎、鼻炎或胃肠道疾病,但其与口臭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口臭程度与舌苔厚度及面积均显著相关[9]。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硫化氢和甲硫醇气体,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非口源性口臭有关,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缓解口臭,但有关幽门螺杆菌导致口臭的机制尚无定论。胃食管反流病与口臭明显相关,且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较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口臭现象更普遍,症状更严重。50%的消化不良者存在着口臭,经治疗,口臭症状消除十分明显,但消化不良与口臭间的相关性亦无定论[10]。

3.2 口臭的中医病因病机 历代文献对口臭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阐述。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口臭候》曰:“口臭,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隔。然腑脏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明·李梴《医学入门·卷四·口舌唇》: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四卷上·口舌》:口臭是胃火、食郁。宋·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臊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殠也。”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之六·口臭六十七》:“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炼,火主焦臭,故如是也。”明·薛己《口齿类要》:“膏粱多饮,劳心过度,肺金有伤,以致气出腥臭,涕唾稠粘,咽嗌不利,口苦干燥。”上述先贤都是从火、从热的角度,自脏腑脾胃肺而论治,认为中医口臭为脾胃蕴热或肺火熏蒸于上,出于口鼻而成。

明·龚廷贤《医林状元济世全书·口病》: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疾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口。则是从肾虚、气血瘀滞的角度来论治口臭。

4 口臭的诊断方法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口臭诊断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口臭诊断方法如下[11]:(1)问卷调查法:实施简单,耗人力物力少,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2)感官分析法:利用鼻子的嗅觉来评价口臭气体的强度,是最直接的评价口臭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鼻闻法评分标准为Roseberg提出的0~5分制评分标准;(3)仪器分析法:其中包括气相色谱法、携式气象色谱法、便携式硫化物检测仪;(4)生物分析法:细菌培养法、酰基精氨酸萘酰胺水解试验(BANA)、分子生物学法;(5)氨性口臭检测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判断有无口臭。茚三酮法,通过茚三酮与氨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测量吸光度,判断口臭程度。

5 口臭的治疗

5.1 口臭的西医治疗 对于口源性口臭,检查可能存在的易引起口臭的口腔疾病,如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等,针对病因治疗,为了防治口臭还需正确刷牙。选用能抑制舌表面微生物生长的漱口水漱口能降低舌面和唾液的细菌含量,对厌氧菌、革兰氏阳性和隐性的细菌都有效[12]。

5.2 口臭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口臭,以“辨证施治”为基本原则,因证遣方,依方选药,故证型不同,治疗亦不同。临床上常用的方药有很多,大致归纳如下[1,13]。脾胃蕴热治宜清泻脾胃积热,常用泻黄散等;心脾积热治宜清心泻脾,常用五香丸、鸡舌香丸、豆蔻丸、舌香丸、青黛散等治之;肺热壅盛治宜清肺化痰,常用清肺化痰汤、加减泻白散等;肾虚热证治宜补肾泻火,常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玉女煎等;劳郁证需补脾益气,如归脾汤加减;胃热壅盛治宜清泻胃热,常用清胃散等;食滞胃脘治宜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消食导滞丸、加减平胃散等;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降逆下气,常用旋复代赭汤加减;瘀血内阻治宜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6 小结

目前关于口臭的相关研究西医方面主要集中于口臭的病因、分类及与反流性食管炎[14]、幽门螺杆菌感染[15]等疾病的关系,口臭的常用诊断方法及其之间的比较,口臭的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中医方面主要集中于口臭的辨证论治经验观察或医案报道,口臭的辨证论治文献分析,或是对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口臭疾病作用机制进行综述[16]。

研究口臭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有助于口臭病因学的研究、口臭疾病的防治,帮助口臭者克服社交障碍,解除其生活中的困扰,也可以从口臭的角度去协助各类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意义不言而喻。口臭是许多全身性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所以针对口臭进行舌象、辨证分型在临床中的分布进行深入探讨和应用,利于医师对患者的整体辨证分析及辨证施治。

猜你喜欢

口臭螺杆菌分型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为什么人闻不到自己的口臭
细辛甘草桂心去口臭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治疗口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