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中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019-01-30麦劲楠田泓林泽华

智慧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器械冲洗外科

麦劲楠,田泓,林泽华

(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0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微创外科是外科的发展趋势[1]。以此为背景,腹腔镜下外科手术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渗透到普外科的各个领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结直肠癌与甲状腺癌等[2]。近十年来,因癌症所导致的负担在全球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3]。就我国的现状来看,癌症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4。分析癌症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不良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缺少运动、超重、吸烟等因素[4-5]。针对癌症的防治工作,肿瘤切除术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有相关研究指出,在部分肿瘤的治疗中,切除术配合相应的微创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在术中的损伤,同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8]。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若未正确落实手术隔离技术,不仅可能增加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甚至还可能导致癌细胞的扩散,造成术后的局部复发或转移。因此,分析国内手术室护士手术隔离技术认知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9]。

1 外科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中手术隔离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个科室的手术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受到生活方式、生活压力与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也相应增加,尤其是癌症患者。肿瘤的检出,对患者自身、患者家庭无疑是不小的打击,同时还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为患者的快速恢复带来了希望。基于微创手术,能够在尽量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的情况下,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从开始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发展到现在的腹腔镜下肿瘤切除,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与肺癌根治, 微创手术逐步渗透到了医学服务的各个领域。但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问题逐渐突显,手术种类与手术量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院内感染机会,尤其是针对肿瘤切除,容易出现癌细胞的转移、扩散。因此,做好手术隔离工作,有效预防院内感染与术后复发等情况的出现,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0]。

外科手术操作往往会增加肿瘤细胞医源性播散机会,从而影响患者预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套较为系统的手术隔离技术出现。手术隔离技术是在无菌操作的原则上对外科手术过程采取的一系列隔离措施,从而将感染源、污染源、肿瘤细胞、种植细胞等危险因素与正常的组织隔离开,以有效防止或者减少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就手术隔离技术的目的来看,其并非是特指某种方法或者某种技巧,而应该是一个贯穿手术始终的理念。在现代外科手术中,更加强调精准解剖与术中出血量,尤其是腹腔镜手术,要求术野干净,这不仅仅是出于手术安全的考虑,更是为了减少肿瘤切除手术的出血与癌细胞污染。

就目前国内手术室护士对手术隔离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国内手术室护理学者先后开展了有关手术室护士对无瘤技术的知识、信念与行为的调查,结果提示,手术室护士对无瘤技术的认知程度偏低,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较差,无瘤技术的落实行为并不理想,其中,手术室类型、工作年限是影响手术室护士无瘤技术知识、行为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手术隔离技术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手术隔离技术的操作,统一手术室护士的行为。在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教育与培训时,加强手术隔离技术相关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行业交流。此外,加强新技术的探索,及时应用更具有效性、操作性与针对性的新隔离技术。

2 外科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中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

在外科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术隔离技术的目的在于防止肿瘤细胞的医源性传播,避免肿瘤科细胞沿淋巴、血管扩散,以及肿瘤细胞在创面种植。切除术中的隔离技术应当遵循一般的外科手术隔离技术,即明确手术的无菌、无瘤、感染、污染、种植等概念,严格执行手术无菌原则以及一般的外科手术隔离技术操作常规。以下就肿瘤切除术的术前、术中与术后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2.1 术前准备

建立隔离区域。在无菌区域建立明确的隔离区域,将隔离敷料与隔离器械等放置于隔离区域内,分清使用,以避免混淆。

器械、用品准备。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准备两套肿瘤手术器械包,在常规手术器械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手术需要,增加器械、缝针、敷料等,并做好物品的清点工作。针对需要先进行活检术,再进行根治术的患者,必须准备大、小器械包,大包器械用于根治术,小包器械用于活检术。器械护士应当提前15min做好无菌准备,铺置、整理无菌器械台。

2.2 术中配合

器械、敷料管理。严格区分“无瘤区”与“有瘤区”,建立肿瘤隔离区。在肿瘤切除后即将所有接触过肿瘤的器械、敷料等放置于“有瘤区”,并严禁用于正常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应当避免徒手接触被污染过的物品。

切口保护。手术切口的设计以充分暴露手术野为原则,同时考虑到术中出血等意外情况的处理。根据手术切口的大小选择相应的一次性切口保护器,在贴切口保护膜时,动作轻柔。针对术前评估可能伴有癌性腹水的患者,在切口处粘贴、铺好袋式切口薄膜,防止癌细胞在切口种植。

配合与探查。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与监督手术医生的操作,重视肿瘤整块切除、肿瘤隔离等,注意无瘤操作与减少出血。切除的肿瘤不可直接接触,在放入指定容器后即置于“有瘤区”。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细胞的分布情况与转移情况,以从无到有、由远至近的方式进行探查,尽量减少手术探查的次数。探查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挤压肿瘤,探查结束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手套。

冲洗液冲洗。在肿瘤切除后,使用冲洗液进行冲洗,是防止癌细胞残留与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冲洗时,器械护士使用未被污染的无菌盆盛装温度约为43℃的温热冲洗液,对术野进行冲洗,冲洗液灌满创面各间隙并停留3min后,再使用吸引器吸出。使用大量冲洗液反复冲洗2-3次,每次应用吸引器吸尽。使用干纱布擦拭冲洗液可能导致腹膜损伤,进而引起肿瘤种植。因此,冲洗后不建议纱布擦拭,避免肿瘤细胞的种植[17]。

2.3 术后管理

在切除术后,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要求,对器械进行终末处理。

3 结语

在肿瘤治疗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外科切除手术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针对外科腹腔镜下的肿瘤切除术,有效的手术隔离技术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复发或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手术隔离技术的操作繁琐、操作者的意识疏忽或行为差错等因素的存在,手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在肿瘤切除术中,手术室护士应当严格遵照手术隔离技术的相关要求执行手术隔离,避免医源性肿瘤播散的发生,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器械冲洗外科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核电站核岛管路冲洗方式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