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构树饲用营养价值分析

2019-01-30施海娜梁万鹏刘雨田徐振飞张金霞李世恩朱正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苜蓿草构树粗脂肪

施海娜,梁万鹏,刘雨田,徐振飞,张金霞,李世恩,高 钰,朱正生

(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庆阳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培育发展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决定以“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但由于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其饲料原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特别是对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需求量变大,这与耕地面积减少,饲料原料产量增长缓慢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畜争粮的问题愈发明显[1]。因此,寻找新的饲料原料替代物至关重要。我国木本植物饲料资源,尤其是阔叶乔木饲用植物种类丰富,木本饲料是一种实用的饲料资源,且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2],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现也见于马来半岛、日本和太平洋岛屿等地[3-4]。杂交构树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树种。它具有突出抗逆性和速生丰产性,在自然界中生存适应性极强,耐干旱、贫瘠、盐碱,且根系发达,尤其是其病虫害非常少。因此,构树不仅被评为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一种优良树种,而且杂交构树叶蛋白质含量较高,经科学加工后也可用于生产动物饲料[2],是一种绿色、高效的饲料来源[5],且可饲喂多种畜禽[6-10]。目前为止,也有不少关于构树叶做畜禽饲料的研究报道[11-14],但在西北地区相关研究甚少。

本研究通过在甘肃省庆阳地区引进种植杂交构树新品种,测定了杂交构树叶和上1/3 部细枝条的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等,并将其与常用的粗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草粉和蛋白质饲料豆粕进行比较,为合理利用、客观评价杂交构树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本试验的杂交构树是2017 年从山东潍坊引进,种植于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盛基地,于当年11 月份采集杂交构树叶片(叶片采集部位分别为主要枝条的上1/3 部、中1/3 部和下1/3 部)和上1/3 部细枝条,分别编号为叶1、叶2、叶3 和细枝等4 个组,每个部位采集4 个重复样品。所采新鲜样品在烘箱中(103±2)℃烘15 min,立即降至65℃,烘干5~6 h。取出后,在室内空气中冷却4 h,处理成为半干样品,储存备用。

1.2 测定方法及测定指标

将处理好的试验样品送往美国Dairy One 附属实验室(蒙古乌兰察布市易马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近红外扫描分别测定其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应用Excel 进行整理,用SPSS 19.0 统计软件中的One-way ANOVA 和Duncan’s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n≥3),P<0.05 为显著水平,P<0.01 为极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构树各部位的常规成分含量分析

由表1 可以看出,杂交构树不同部位营养物质含量各不相同。其中,DM 含量叶1 组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3 个组(P<0.01);CP 含量细枝组和叶2 组极显著高于叶1 组(P<0.01),且叶3 组显著高于叶1 组(P<0.05);EE 含量叶2 组和叶3 组极显著高于叶1 组和细枝组(P<0.01),细枝组极显著高于叶1 组(P<0.01);NDF 含量叶1 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 个组(P<0.01),且叶2 组显著高于叶3 组(P<0.05);ADF 含量叶1 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 个组(P<0.01),且叶2 组和细枝组显著高于叶3 组(P<0.05);WSC 含量细枝组极显著高于叶3 组和叶1组(P<0.01),叶2 组极显著高于叶1 组(P<0.01),且叶2 组显著高于叶3 组(P<0.05),叶3 组显著高于叶1 组(P<0.05);Ash 含量叶2 组、叶3 组和细枝组均极显著高于叶1 组(P<0.01),且叶2 组和叶3 组显著高于细枝组(P<0.05)。

表1 杂交构树各部位的常规成分含量(风干物质基础)%

2.2 杂交构树各部位叶的矿物质含量分析

由表2 可知,杂交构树各部位的矿物质含量各不相同,其中,Ca 含量叶2 组和叶3 组极显著高于叶1 组(P<0.01),且叶3 组显著高于细枝组(P<0.05),细枝组显著高于叶1 组(P<0.05);P 含量细枝组显著高于其他3 个组(P<0.05);Mg 含量叶3 组极显著高于细枝组和叶1 组(P<0.01),叶2 组和细枝组均极显著高于叶1 组(P<0.01),且叶3 组显著高于叶2 组(P<0.05);Cl 含量叶1 组和细枝组极显著高于叶3 组(P<0.01),且叶1 组显著高于叶2 组(P<0.05);K 和S 含量在4 个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杂交构树、苜蓿草粉和豆粕的常规成分比较分析

将检测的杂交构树常规养分与常见的苜蓿草粉、豆粕进行比较,见表3。杂交构树叶和细枝的CP 分别为16.15%和19.57%(折算成在绝干物质中的含量分别为18.26%和22.62%),与苜蓿草粉相比较(以干物质为基础),杂交构树细枝比苜蓿草粉高,构树叶则略低;EE和Ash 含量构树叶和细枝均高于苜蓿草粉和豆粕;ADF含量细枝低于苜蓿草粉,构树叶低于2 级苜蓿草粉,但略高于1 级苜蓿草粉;NDF 和淀粉含量构树叶和细枝均低于苜蓿草粉。

表2 杂交构树各部位叶的矿物质含量(风干物质基础)%

表3 杂交构树与苜蓿草粉和豆粕的常规成分比较(以风干物质为基础)%

2.4 杂交构树、苜蓿草粉、豆粕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由表4 可知,杂交构树叶和细枝的矿物质Ca、K、Mg 和Cl 含量均高于苜蓿草粉和豆粕;P 含量构树细枝高于苜蓿草粉但低于豆粕,构树树叶高于2 级苜蓿草粉,低于1 级苜蓿草粉和豆粕。

表4 杂交构树与苜蓿草粉和豆粕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以风干物质为基础)%

3 讨论

构树作为一种高蛋白的木本饲料,饲用价值高。本试验通过检测可知,杂交构树的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含量各不相同,构树主要枝条的中1/3 部和下1/3 部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钾、镁等均呈现同一水平且大于上1/3 部,而NDF 和ADF 则小于上1/3 部。同时,细枝条的各营养成分含量相对于上1/3 部的叶片也较高。这一结果表明,构树的叶片可能过于鲜嫩导致其营养成分含量较低,且构树的细枝条也可以被当作很好的粗饲料。另外,Ward 等[16]通过对比不同作物调制青贮时指出,适合制作青贮的原料要含有一定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占干物质的8%~10%或至少占鲜样重的3%以上)以及适宜的水分(60%~70%)。杂交构树4 个组的WSC 含量在11.08%~16.51%,表明其原料适合调制青贮。

本试验杂交构树叶片和细枝的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分别为16.15%和19.57%(折算成在绝干物质中的含量分别为18.26%和22.62%)、4.42%和3.82%、2.59%和2.21%、0.35%和0.53%。孙华等[17]的研究结果表明,构树叶粉含有干物质85.852%、粗蛋白20.29%、粗脂肪3.42%、钙2.23%、磷0.30%。孙建昌等[18]研究表明,构树叶风干物质中含水分5.15%、粗蛋白21.42%、粗脂肪2.64%、钙2.7%、磷0.44%。刘国道等[19]也报道,构树可饲部分(叶和嫩鞘)在结实期干物质中也分别含有粗蛋白21.35%、粗脂肪3.69%、粗纤维37.52%、钙2.02%、磷0.43%。唐亮等[20]通过对构树叶粉的调制方法及其营养成分分析也得出,11 月份其粗蛋白含量17.94%、灰分14.33%、钙2.87%、磷0.49%。谭桂华等[21]报道,构树叶的粗蛋白含量远高于传统的常规粗饲料玉米,且粗脂肪亦高于玉米和豆粕。综合各报道,可认为构树叶的CP 含量应该高于20%(干物质基础)。而本试验测定的杂交构树,可能由于其采样季节、地点、气候以及树木大小的差别,导致检测数据偏低。对构树叶进行常规养分分析时还发现,构树叶中的营养成分因采摘时间和产地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14,22]。因此,需要依据种植当地的气候环境,考虑构树的营养成分和产量,进一步选择最佳的采摘时期,以获得最大的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构树叶富含多种氨基酸,且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也十分丰富[23-25]。本试验杂交构树叶和细枝的矿物质Ca、K、Mg 和Cl 含量均高于苜蓿草粉和豆粕,且表现出钙高而磷低,比例差距较大。因此,在配合饲料时,应特别关注此特点,注意调整钙、磷的比例。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杂交构树矿物质含量的特点,与其他饲料原料进行搭配,尽量减少日粮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用量,以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4 小结

通过对杂交构树叶和上1/3 部细枝条的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并将其与常用的粗饲料苜蓿草粉、蛋白质饲料豆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树叶营养丰富,可以作为蛋白来源替代一部分蛋白质原料饲喂动物。

猜你喜欢

苜蓿草构树粗脂肪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的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构树扶贫工程
“构树+”的致富路
构树扶贫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