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9-01-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药理学中药知识点

郑 劼 洪 敏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药理系,江苏 南京 210023;2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系中药药理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23;3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化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既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又结合现代医药的技术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我校中药学于2017 年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其中,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由于中药药理学的知识点较为分散和抽象,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这可能会制约中药药理学的教学发展[1]。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同时,也为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针对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结合“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网络背景下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1 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

首先,中药药理学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坚持遵循中医学思想与理论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并与中药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加深对中药的认识,阐释中药学的科学内涵。其次,中药药理学重视与现代药理学的结合,借鉴现代药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现代药理学的新研究、新成果,也需要借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其它学科的新理论与新技术[2]。此外,中药药理学也是一门研究进展性学科,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更应注重对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中药药理学从课程结构设置上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重点阐述中药作用的原理和特点、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以及介绍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各论部分总结了各类中药的共性规律,着重介绍中药及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以及代表性中药和经典复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内容[3]。与药理学相比,中药药理学课程需要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知识点分散且晦涩难懂,尤其是各论部分,各类中药的药理作用特点、研究思路与方法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有望切实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效果。

目前,以“互联网+”为教育背景的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趋势,主要教学模式包括:微课、慕课、翻转课堂、Team-based learning(T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充分利用网络背景下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各类教学模式的特点,合理设计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和环节,以期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中药药理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2 采用微课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力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以“精美、简洁、互动、灵活”为特点,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且完整的教学活动,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地点观看学习[4]。在中药药理学总论部分,教学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动力学、中药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认识、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中药新药的发现,所涵盖的基础知识涉及生理学、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等多学科。虽然这些课程皆为学生前期已学习过的基础课程,但因学生时常会出现对相关知识点有所遗忘,或因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的理解程度与深度有限,在学习总论部分时,往往会觉得枯燥、抽象,知识点分散、不易理解等现象。根据总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将相关基础知识背景制作成约5~10 min 左右的短小且完整的知识单元即微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相关基础知识,又可以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例如,将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及配伍禁忌各制作成5 min 的微视频。在课前,学生通过微课,回顾相关中药药性理论知识点,并关注相关热点话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四气、五味与物质基础和药理效应的相关性;归经与药理效应和药代动力的相关性,同时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于中药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热点问题。

3 利用慕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慕课(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都重视和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MOOC 是在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下,打破大学围墙式的传统教学,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5]。其课程的权威性、资源的优质性、良好的组织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翻转课堂是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学生负责备课、讲授、组织讨论,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者和协调人的角色。利用MOOC 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将二者合理结合应用到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各论部分章节时,基于学生对总论部分中药药理基本理论概念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学习,选择代表性中药如: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设计MOOC 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自主安排和设定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及完成期限。课堂上,组织与协调翻转课堂的学习与讨论,围绕代表性中药及复方中物质基础的分子机制,进行凝练、归纳形成多成分多靶点的整合效应图,以期学生通过MOOC 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深入理解各类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各类中药作用的特点与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后,全面总结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综合评价并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此外,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及课时的限制,很多代表性的实验设计内容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利用MOOC 的优质资源,学生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自主安排中药药理学相关实验课程,通过观看操作视频,充分利用开放的实验室,积极练习操作,参与互动讨论,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实验设计与实践操作能力。

4 应用TBL 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

团队学习模式TBL,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小组化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协调下,以设定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学习模式[6]。将TBL 教学模式与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合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组建学习小组,选取各论部分中补虚药的代表性中药——人参,各组分别针对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肿瘤作用、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和促进造血功能,进行课前的小组自主学习和网络调研,搜集和查阅最新发表的学术论文,组织讨论与理解人参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归纳总结研究补虚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在课堂上,每组选派1 名代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10 min 的口头汇报,并与教师和其他学习小组同学进行5 min 的问题讨论与交流。课后,教师针对TBL 学习的情况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总结,相关信息材料进行网络资源共享。TBL 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既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献资源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研究发现与理论更新,又能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表达能力,同时也督促教师实时更新中药药理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形成“教”与“学”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的教学模式[7]。

5 结语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不断发展的学科。因现代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到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中,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的更新,使得中药药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与充实[8]。因此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主体地位,尝试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助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药理学中药知识点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