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学手太阳小肠经的说课设计

2019-01-29彭传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总论循行腧穴

彭传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说课,是在教师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并与同行和专家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能力[1-2]。

《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对针灸临床及其他临床各科具有指导意义,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中医针灸人才的必修课之一。但是,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难理解,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难以掌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充分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针灸学中篇各论内容手太阳小肠经进行说课设计,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 教材分析环节的设计思路

1.1 教材的选用 本文选用的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由梁繁荣、王华主编的《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第4版)[3]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经络总论和腧穴总论的内容为本节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1.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的内容是教材《针灸学》中篇经络腧穴各论的第六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接上篇经络腧穴总论和针灸治疗学的桥梁内容,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

1.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经脉循行、主要病候、主治概要和本经腧穴四部分内容,本节约占2个学时。

2 教学目标分析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课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非针推专业学生,学生在已经系统掌握了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从情感和态度、知识、能力三个层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1 情感和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关心和体贴患者。

2.2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手太阳经脉循行以及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同时需要熟悉经脉病候和主治概要。

2.3 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正确掌握经脉循行路线及重点腧穴的定位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3 教学重难点分析环节的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是手太阳经的经脉循行、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是重点腧穴的准确定位,腧穴的定位书上仅为文字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取穴要点结合解剖学知识,掌握针刺的操作要求,注意针刺安全性。同时正确理解经脉的病候,如“主液所生病”等。

4 教法和学法分析环节的设计思路

4.1 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掌握难点,采用“病案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和“归纳比较法”等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PPT案例“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如何采用针灸的方法去治疗。对经脉循行、重点穴位定位除进行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外,还应结合直观演示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手太阳经的经脉循行和重点腧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动手能力。

5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总体安排设计为 80 min,内容包括:导入新课(5 min)、新课教学及病案讨论(50 min)、课堂小结(10 min)、实践操作(15 min)。

5.1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案例“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提出问题,引出如何通过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紧接着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有心理准备。

5.2 新课讲解及案例讨论 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动漫演示进行经脉循行的讲解,并将医古文中重点及难以理解的词语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同时讲述手太阳经为“肩脉”,在讲授经脉循行中应结合经络总论中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手太阳经的经脉循行概况。在经脉病候中可以归纳为经脉病候和脏腑病候,增加理解手太阳经病候为“主液所生病”的讲解。液,与手阳明经主“津”相对。清而稀薄者称为“津”,浊而稠厚的叫作“液”,津主要分布于肌表,有温养肌肉,润泽皮肤的作用;液多藏于关节、孔窍,有润滑关节、补益脑髓、濡养孔窍的作用。本经主“液”所生病,所举病症有“耳聋,目黄,颊肿”等,其涉及部位为耳、眼、面颊等处,这些是手太阳经脉到达,也是“液”所润泽之处。因此,用“液”来概括有关病症就比较合适。另外,所列病症中无小肠腑症,自然不适合说明是主“小肠”所生病[4]。在讲重点腧穴的定位应结合直观演示法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需要突出讲解少泽、后溪、腕骨、养老、指正、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和听宫等穴。对于重要腧穴的主治作用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腧穴总论中“腧穴的主治规律”以及腧穴命名的意义进行分析归纳。除了讲解它的一般作用外,还应突出它们的特殊作用,比如少泽穴有通乳的作用,可以联合导入课案例讲解。同时,还应补充一些相关内容,比如,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疾病,可以补充“肩三针”肩贞(手太阳小肠经)、肩前穴(经外奇穴)、肩髃、大肠经等相关配穴。在新课讲授结束后,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如何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以加深印象。

5.3 课堂小结 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以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比如腧穴的主治作用,主要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近治作用是由腧穴所在位置决定,远治作用由所属经脉决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特殊作用。同时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信息,布置复习题。

5.4 实践划经点穴 在理论课结束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课的操作。学生一般分为4人一组,首先由带教老师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经脉循行演示,学生根据分组进行练习,接着对重点腧穴的定位和针刺进行演练。对于重点腧穴的讲解,应当突出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相互纠错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演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6 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进行学习;(2)本节内容中与腧穴总论、经络总论中相关的知识点,应让学生注意知识点的关联性;(3)本节需记忆的知识较多,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时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比如横向归纳记忆法、纵向归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等,如让学生总结所学经脉中带“海”字的穴位有哪些?分别属于哪条经脉等;(4)案例的选择要恰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适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猜你喜欢

总论循行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旅途止泻按脾腧
女性主义与《总论》教学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督脉循行考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