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走出去战略的中医实验针灸学双语教学设计

2019-01-29刘白雪敖有光白雅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针灸学双语中医药

黄 娟 刘白雪 敖有光 白雅雯 李 雁*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IM M U,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1 基于走出去战略中医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中提出巩固并拓展与沿线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根据沿线各国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等领域合作,拓展海外中药市场,提升传统中医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8年也相继开展了中医药外向型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鼓励中医药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建立中医药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交流“走出去”,做好人才储备。

以“一带一路”为先导的一系列中医药“走出去”战略取得了良好的势头和效益,中医药健康服务和相关企业的海外市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对于外语能力好的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随着国际范围内对于中医药认可度的提升,中医药“走出去”已成大势所趋,如何培养出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中医药人才也成了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优势项目,通过积极的开展海外医疗服务、加强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拓展中医药企业的海外市场,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也有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走出去”战略对于相关人才的要求也有提高,首先要懂专业,必须是中医药相关专业人才,其次精通外语。对于临床工作的外语交流要尽量无障碍,还要满足学术交流要求,甚至能够承担培养人才的需求。这就对于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有较高要求。要完成培养外语和专业能力俱佳的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仅靠英语教学显然是难以胜任的,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便催生了专业英语教学的诞生[1]。我校中医专业学生除了大学英语的学习之外,目前已有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美中不足也存在课时不足等问题,而对于中医英语的教学还处于空白,这其中不乏师资缺乏的原因,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医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存在于对外交流过程中,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也是急待需要提高和完善的。中医专业《实验针灸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也应适应这一需要,有针对性、全面而有深度。

2 实验针灸学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专业课程中尚未有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首批选择在2015级、2016级教改班开展《实验针灸学》中英双语教学。理由如下:(1)授课对象为大三、大四年级教改班学生,具备较强专业知识能力,也具备大学英语和医学英语的学习背景,接受能力较强,易于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能够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实验针灸学作为一门实验课程,是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连接的纽带,也是现代科学研究与传统针灸学的结合,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中医术语,多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表述,这对于开展双语教学而言,较传统中医课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也更有利于原版英文资料的引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视野无疑也是更好的提升。

3 实验针灸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方法

为了在双语教学中满足学生求知的热望,又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还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对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专业2015、2016两个教改班的学生在授课前做了双语教学认知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其中,愿意尝试双语教学的占47%,不愿意尝试的占53%,理由主要是英语水平有限,担心学不会,担心加重课业负担,学习中医专业课程已经很吃力,无力接受更多课程;认为双语课程的加入有利于或者可能有利于专业课学习的占48%,不利于专业课学习的占52%,主要原因担心老师授课水平有限,无法用英语讲清深奥的中医理论;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或者可能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占74%,主要在于可以加强语言环境和提高学习兴趣等;另外对于教材,授课英语比例,教师要求等方面学生也给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在课程设计方面做出以下调整。

3.1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一般采取的方式有三种:沉浸型、过渡型、保持型[2],我们选择的是介于沉浸型和过渡型之间,授课时中英文比例接近,基本做到一比一翻译,涉及到中医专业性强的内容以中文讲解为主,加强学生互动、提问,增加英语对话机会,提高学习兴趣为主。相关医学英语专有名词多次英语讲解,加深理解[3]。这样设计的目的就在于不给学生以英文理解上的压力,在对英文理解模糊的基础上依然可以完成课程学习,另外又可以对学生英文学习对环境给予完善,良好的英文输出必定是以大量的输入为基础。

3.2 教师与教材 双语课程教师选择中医专业教师中英语能力较强、甚至具备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同时精通专业课程的讲师,课程讲授能够做到流利的使用英语。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必须有所要求,最好有相关水平考试证明,后续还要加强对于授课教师的语言培训及海外学习、工作、交流。教材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加入英文翻译,中英对照,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并加入相关英文文献进行扩展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和词汇量。中医医学术语主要以西太平洋地区WHO在2007年公布的《WHO INTERNATIONAL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为标准,以保证专业术语表达的准确性;讲稿提前发给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课前充分预习,尤其是专业医学术语部分的提前预习及背诵,可以使之后的授课过程更加的顺畅及容易。此外,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互联网、英文书籍及杂志的相关资料,帮助同学自学[4]。目前,三位教师中,一位具备多年海外工作经历,一位英文水平突出,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雅思成绩优秀,课题承担者本人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一带一路”中医外向型优秀骨干人才,参加对外交流的学习与工作。

3.3 教学目标与考核 通过对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尝试,预期目标使得参与的学生能够提高对中医英语学习的兴趣,开阔眼界,对于相关中医专业术语能够进行英语表达和翻译,具备一定词汇量,可以就相关专业问题展开英语讨论和交流。考核方式以平时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书写作为依据,不设书面考试,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4 对于今后在中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

时代在发展,各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的学生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教师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现在政府、学校层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对外交流机会,我们的教师却因为语言能力的问题错失良机。学生也存在对于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我们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去”,即便无法踏出国门,也应该在思想上和国际尽量接轨,医学无国界,知识更无国界。国际交流能推动学科的发展,通过交流借鉴吸取他人优秀之处才能促进本学科发展。目前整个医学界正努力探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加上近年我们的推广,现在中医药、针灸正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更多的国家和机构开始研究它,国际交流尤为重要,迫切需要培养既懂针灸专业知识,又能进行国际交流的人才[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医在国际的地位和发展状况也很有必要,由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心态,做与时代同步的“新时代中医人”。

猜你喜欢

针灸学双语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