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微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9-01-29汤万权董永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护理学知识点微课

汤万权 赵 影 董永欣

(黄淮学院医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医护理学的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在教学内容上文字语义更为抽象、知识点更为分散,无疑增加了护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让护理专业学生学好中医护理这门课程成为了各级医药卫生类院校中医教师的心中大事。为此,中医教师们不断探索中医教育的规律,尝试用新的教学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近年来,微课教学受到了各级医药卫生类院校中医教师的青睐和广泛关注。微课又称为“微课程”(micro-lecture),在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兴起后被引进到中国,强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并形成教学交互,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直观化学习”“互动性学习”的需求[1]。国内不少教师运用微课教学开展中医课程的教育,形成了一些经验,笔者结合这些经验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微课教学进行仔细分析和实践,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中医护理学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1 中医类课程的微课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微课在中医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总体还属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教职人员认识和认同度不足、微课实施运用条件欠缺等。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在讲授抽象理论知识、操作要领时播放微课素材作为导入或者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的教师将微课作为课前、课后辅助学习资源,通过拷贝或者建议学生上校园网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学习。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微课就是视频,和以往的教学视频录像类似,学生不必使用微课进行学习,教师也不必花时间播放微课视频甚至制作微课视频。张方等[2]认为微课在中医课程教学中的症结主要在于内容零碎化、制作局限化、观念功利化、资源匮乏化。乌文虎[3]认为微课的有效运用离不开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不少院校信息化环境较为薄弱,一般仍难以开展有效的、全面的微课教学,微课教学只能以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缺乏交互性。在一些院校部分实验课程受课时安排、实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课程的开展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借助微课可以解决复杂实验难、实验成本高、标本不足等问题。吴筱夏等[4]认为在职业学校中医课程开展微课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改变课堂行为习惯,使其适应翻转课堂的微课模式。

1.2 中医护理学课程微课教学的学情分析 不同课程微课教学的条件及效果不同,虽然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实施微课教学,学科差异必然引发微课教学的差异[5]。中医类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中医经典选读、针灸学等,门类丰富繁多。有的属于以操作为主的课程,有的属于以理论为主的课程。一般而言,操作课程比较容易实施微课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因为操作课程较理论课程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开放性,枯燥乏味、深奥晦涩的内容更少,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中医护理学是属于以操作为主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传统疗法和生活饮食护理技能。在一定的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运用微课教学,使微课的视频情境与课堂融于一体,学生能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翻转课堂。张昌玲等[6]通过统计发现在中医护理培训中应用微课教学既明显提高护士中医技能水平及临床辨证施护能力及对培训的满意度,又能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升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完善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微课教学:首先,需要加强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素质,只有树立学生为本、团队协作等教育理念才能做好微课教学设计、视频制作、教学实施等工作,使微课教学获得同行认同,只有学习信息设备、软件等运用才能和微课视频开发人员做好沟通,创作更互动、更优质的微课。其次,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微课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微课教学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特别是在操作实训课中这些特点会更加明显。主讲教师和助教要引导好学生的思考学习、小组讨论、操作体会等学习活动,组织好使用信息设备学习和传统观察、思考、模仿学习的学习形式,让微课教学与课堂融于一体,真实的反映教学状态,而非为了拍摄、为了获奖、规定时间的表演。再次,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微课教学应注意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关系,微课是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手段的有机组合,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并非普通的、新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更非演示法、展示法。教师在微课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的新颖性、艺术性,使教学富有成效。

2 教学实践

微课并非简单的视频教学、公开课录像等。完整的微课教学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问题引导—观看视频—问题解决。根据这些环节,相关人员需完成如下工作:

2.1 完善教学设计 发现教学问题 在录制主教学视频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将其中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细化,并安排学生预习。比如,对于神经衰弱病辨证施护法,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神经衰弱病的中医健康宣教、穴位保健指导内容。可以将学习任务细化为以下几个内容:①神经衰弱病的中医证型分类。②与不同证型神经衰弱患者沟通并指导其饮食、生活。③指导神经衰弱患者按摩相关穴位。组织学生搜集中医病案,查找不同证型神经衰弱患者的病史、症状特征,让学生根据病案信息提出问题并汇总。

2.2 制作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分为主视频和分视频,主视频以本次课实况为主,可以添加临时加工链接、字幕、提问语等内容。分视频可以根据本次课进行录制,也可以选取其他影视、文献资料进行后期加工。无论主视频和分视频,都应遵循如下制作原则:

2.2.1 细化 微课短小精悍。视频长度应控制在10~15 min,这样既有利于缓解微课教学下师生由于视频拍摄、学习量集中等带来的高度紧张状态,也有利于体现微课“简明性”“交互性”等特点,并便于开发人员后期制作。

2.2.2 艺术性 要使制作出的视频学生愿意反复看、喜欢反复看,微课教学时,除了教师要发挥其教学的语言艺术、教育风格外,在视频切换时可插入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视频,如专家访谈、工作场景、不同组讨论等,也可增加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视频内容如血液流动图像、人体病理生理机制的模拟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医。

2.2.3 整体联系性 中医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整体联系性,其体现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微课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注意了这些整体联系性,然而学生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利用移动终端播放视频学习资料,且常常满足于内容精练、短时高效的某个(或几个)微课学习过程,缺失知识体系的建构意识,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所以开发人员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应正视系统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扬碎片化学习之长,补系统化学习之短[7]。

2.2.4 线下课堂 线下课堂教学主要由师生之间课后活动构成,如知识点测验、个体化答疑、操作练习、复习等。在知识点测验时教师通过包括个别提问、分组提问、全体提问等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相应课程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也可以制作专门的试题库以字幕形式出现在移动端。个体化答疑主要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遇到的困难。线下课堂可以作为分视频的部分进行录制,也可以不作录制,体现了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3 反思与展望

微课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团队的评估、实践,更离不开校园信息化、微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兴起,它给中医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中医类课程虽然普遍具有文字语义抽象、知识点分散、学习过程枯燥等特点,但是在教师运用好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中医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加有效、有味道,哪怕是理论课程。在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浪潮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创造有利条件,把微课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医的各门课程、各种教学过程中,让微课提升中医类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让微课为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并取得学业成功服务。

猜你喜欢

护理学知识点微课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护理学杂志》稿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