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19-01-28崔仙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萜类三萜茯苓

崔仙红 张 鹏 朱 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版)收载的“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1]。菌核埋于土中,寄生于松属植物根部,在中医临床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茯苓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可分为野生茯苓与栽培茯苓。野生茯苓多寄生于赤松、马尾松、云南松等松属植物较老的根部。目前,野生资源已罕见,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进行茯苓种植的国家,目前南方10 余个省(区)虽有栽培,但数量较少。茯苓的主要成分为茯苓多糖、三萜、树胶、蛋白质、甾醇和脂肪酸等[2]。

目前研究较多的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茯苓多糖类和三萜类。茯苓多糖类主要包括茯苓聚糖、茯苓次聚糖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茯苓三萜主要包括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茯苓酸、土莫酸及依布里酸等。茯苓皮中的三萜类物质种类更多,含量更丰富,更加适合作为药用成分提取的原料。基于此,本研究就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茯苓三萜类保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1 抗肿瘤

茯苓抗肿瘤作用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高度关注,关于茯苓三萜类成分的生理活性研究热点也集中在其抗肿瘤活性方面。Ukiya 等[3]的研究表明茯苓中3,4-开环-羊毛甾烷三萜烯类茯苓新酸A 对人体癌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茯苓新酸G 能显著抑制白血病HL-60 细胞,推测茯苓新酸G 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茯苓新酸A 抑制对苯二甲酸诱导的EB病毒早期抗原与其抑制癌细胞之间的活性作用有着紧密联系。Akihisa 等[4]首次报道了茯苓中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类3-酮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和去氢依布里酸能够抑制小牛胸腺DNA 聚合酶α 和β,而DNA 聚合酶活性抑制剂因其细胞毒性可能成为有用的抗癌化学试剂;同年,Mizushina 等[5]也有类似报道。2006年,Gapter 等[6]研究表明,茯苓酸可以通过抑制雄性激素敏感的LNCaP 减少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通过诱发线粒体功能紊乱促进癌细胞凋亡。Akihisa 等[7]研究表明,茯苓新酸C、16-去氧茯苓新酸B 能抑制由二羟甲基丁酸作为诱发剂、对苯二甲酸作为促进剂诱导产生的皮肤肿瘤生长。2011年,Kikuchi 等[8]将从茯苓中分离出来的6 种三萜以及其的甲酯化和羟基化衍生物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通过筛选,Poricotriol A——茯苓新酸A 的羟基化衍生物,对6 种细胞的IC50值在1.2~5.5,具有潜在细胞毒性,而其对正常的肺细胞杀伤作用很小,因此对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016年,林嘉[9]对茯苓总三萜诱导人结肠癌RKO 细胞调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能够抑制结肠癌RKO细胞的增殖反应(代谢活力),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凋亡途径主要是线粒体凋亡通路,因此茯苓总三萜在治疗结肠癌方面有一定前景。

2 降血糖

2002年,Sato 等[10]研究表明3-酮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在大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模型中能减少高血糖症,通过葡萄糖耐量实验证实该茯苓三萜类化合物可以作为胰岛素敏化剂,从而有希望成为敏化胰岛素的药物;2010年,Huang 等[11]研究表明茯苓酸、去氢土莫酸、猪苓酸C、去氢茯苓酸、土莫酸和3-差向去氢土莫酸能够提高葡萄糖的摄取、GLU4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以及GLU4在3T3L1 脂肪细胞的易位,但对GLU1 基因的表达无任何影响;2011年,Li 等[12]研究了茯苓甲醇提取物对链脲菌素处理的小鼠的抗高血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来降低血糖。

3 抗氧化

2011年,程水明等[13]以茯苓皮三萜甲醇提取物为材料,熊果酸为对照,通过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三萜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且清除率与三萜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4 抗炎

汪电雷等[14]研究表明茯苓总三萜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急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亚急性炎症也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三萜类成分抑制磷脂酶A2 的活性有关。Seulah 等[15]从茯苓中分离出14 种三萜类成分,其中4 种是新化合物,有两种是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作者研究了这14 种三萜对LPS 活化的RAW264.7 型巨噬细胞产生NO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4(茯苓新酸C)的抑制作用最强,研究发现其通过下调核因子-κB 来抑制iNOS 和COX-2 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5 治疗肾病

Zan 等[16]研究了茯苓的水醇提取物(主要含三萜类成分)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给药30 d 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尿蛋白量明显下降,尤其是中剂量组,尿肌酸酐量以及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细胞因子IL-4 均有恢复趋势,因此推断该提取物可能对肾病综合征有治疗作用。Dahae 等[17]研究了从茯苓中分离出来的10 种三萜,对顺铂引起的LLC-PK1 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其中化合物1(去氢依布里酸乙酯)和化合物9(3β-acet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对顺铂引起的细胞死亡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1作用最强,因此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被顺铂处理过的细胞,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JNK、ERK、p38以及caspase-3 的磷酸化水平会增加,但通过化合物1治疗后该作用会有所下降,因此推断化合物1 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实现的。

6 免疫调节

谢健航等[18]通过脂多糖及刀豆素A 刺激小鼠脾细胞活化,采用兔红细胞免疫小鼠制备体液免疫反应模型,采用二硝基氟苯制备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免疫反应)模型,制备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灌胃模型动物茯苓总三萜,通过对各个模型的结果进行检测,显示出茯苓总三萜能抑制小鼠的免疫反应,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7 保肝

2012年,张先淑等[19]通过四氯化碳制造小鼠肝损伤模型组,治疗组以高、中、低3 个剂量茯苓三萜进行灌胃,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 活性,病理切片清楚地显示茯苓三萜能够显著减轻小鼠肝损伤程度,证实茯苓三萜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8 美白

2017年,石成方等[20]通过黑色素生成反应过程中的酶活抑制实验,研究茯苓三萜粗提物、萃取物、纯化组分对黑色素合成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三萜三氯甲烷萃取物及其纯化组分具有明显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能有效调控黑色素生成,适宜开发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祛斑美白产品。

综上所述,茯苓作为传统常用中药,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抗炎、治疗肾病、免疫调节、保肝、美白等功效,市场需求较大,开发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三萜类三萜茯苓
白芨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灵芝三萜提取工艺优化*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西藏白肉灵芝三萜高效液相检测分析及含量测定
悬钩子属三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云茯苓
紫芝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大孔树脂纯化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茯苓 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