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郓城柳编工艺美术品的传承、保护与建设研究

2019-01-28彭文雅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柳编工艺品柳树

彭文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一、国内柳编手工艺美术品的前世今生

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主要用手生产出来的一种工艺品。柳编是人民群众选取本地的柳材,手工制作,从而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要的审美需求的手工艺美术品,它是独具特色的,承载着鲁西南文化和传统的手工技艺。

柳编手工艺美术品以柳枝为原材料,我国是世界上柳树资源颇为丰富的国家,柳树极易成活,正如诗中所云;无心插柳柳成荫,全世界约有五百种柳树,在中国有大约二百五十七种,一百二十二变种。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鱼凫王封权才定界,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盛的鲁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郓城县在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方向,处于黄河的下游,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加上柳树的适应性强,因而成为栽种柳树绝妙的地方。从古至今柳树也因为柳条的质地柔韧,颜色高雅,外加其蕴含着独特的象征寓意,因而被人们使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柳编。在民间,人们用柳条编织饭篮、炕席、柳条包等生活用品,通过不同的设计和不同的编织方法让它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用处,柳编成为了当时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在精神层面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先生更是以‘五柳先生’自称。柳树的高洁,不屈的品质象征的是朴素顽强的中国人民。

柳编的起源可以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谈起,因为在那个时候的原始人,采用简单的编制方法创造出了一些最初的柳编产品,到了战国时期,用柳编做成了杯、盘外部涂漆,称为杯椿,随着时代的发展,柳编的编织手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编五种、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具有了装饰作用,人们乐于使用用柳条做成的凳子、桌子、床等家具,其独特的材质和具有设计感的外形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给生活的空间增加了趣味。另外,因为柳编的无毒,无污染,因而在市场能够很快的发展。在中国,柳编的生产基地主要在山东,河北和安徽。在2011年,固安柳编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柳编工艺品是我国最具典型的手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柳编是历史中最传统的手工艺品的代表。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运用柳条编制各种各样的生活器物比如篮、筐。春秋战国已经有了柳条编制而成的杯、盘等,并且开始在物品的外部涂上漆。至唐代、宋代,河北,山东以北的地区开始不断地对柳条的编制进行改良,在此之后,柳编的传统工艺有了质的飞跃。1960年以来,党中央对传统工艺进行着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针政策,这使得中国柳编传统工艺品生产得到巨大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由于战争导致的经济衰落,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但是传统的艺术在这个时期却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至1980年达到了高峰,柳编工艺美术品和其他的一些工艺品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技艺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柳编编织工艺遍布全国,菏泽地区的柳编资源极其丰富,自1986年开始该地区的柳编制作产业迅速的发展,乡镇作坊大面积地兴起。

二、郓城“彭氏柳编”的艺术个性

菏泽“郓城柳编”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特定的地域优势,‘天工开物,匠心独韵’,表明了工艺制作的四个原则,天时,地利,人和,材美,工巧。郓城柳编也是如此,郓城家家户户种植几十种柳树,其中杨柳资源最为丰富,柳编工艺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传承,田埂上,山野河畔旁也有大量的柳树资源分布,这里的柳树柳枝细长,容易弯折,坚韧如丝,耐水,耐酸碱腐蚀,是柳编工艺品的不二之选,郓城柳编技艺用柳枝作为材料,制作生产生活工具,编制生产工具,并且再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良的编织技法。郓城柳编大多以经纬法为主,配合,插,折,插,套,缠,锁,绕等技法进行编制,产品现有蓝子,碗,瓢,灯饰,配饰,画,扇子,椅子,盆,近百十来个类别,近些年,手工艺大师融入一些新的技法,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又开发出一些新的工艺品,比如,壁画,茶具,家具,凉帽等等,其中柳编家具最为出名,堪称一绝。

郓城柳编工艺精良,历史韵味浓厚,在山东境内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它产生在郓城为中心的全县范围内,其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汉代,古人用柳树编制一些简单的生活器具,到了唐代技艺逐渐成熟,到了清代郓城柳编用品已经有少量进入宫中,成为朝廷用品,到了民国初年,一些精巧绝伦的柳编工艺品成为达官显贵的收藏珍品,解放后,郓城柳编业变得更加兴旺,种类多种多样,技术精益巧妙,60年代后郓城柳编工艺加速发展,实体单位也得到壮大,其规模空前盛大,到了近现代融入现代元素,加入了一些科技力量,让柳编工艺品的制作技艺更上一层楼,不但推动了郓城柳编工艺的发展,扩大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动了全国柳编技艺的发展。

三、郓城柳编工艺美术品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解析

通过对菏泽市郓城县相关公司和一些柳编工艺美术停售商店和生产困难企业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柳编工艺美术品存在的问题,从下表中可以得出一些柳编工艺美术品商场滞销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从而自然而然的淘汰了,从表中还能看出,一些柳编工艺品,如柳编椅子、灯罩等工艺美术品,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柳编的手艺传承,以及新鲜人才的流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了柳编手艺的没落,另外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例如一些复杂的手工艺品由于其复杂性和耗时性导致其无法打开市场。

四、发展对策:基于创新产业的继承和开发模式

“彭氏柳编”是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保护不能仅仅是“彭氏柳编”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员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关心,参与与支持,始终保持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才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与科学的发展。因此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力度,将“彭氏柳编”与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必要时,政府要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等。对柳编传承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增加,对柳编工艺的研究和技术革新的投入也要增加,对柳编技法的保护与发展的力度要增加。其次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建立郓城“彭氏柳编”博物馆,增加柳编藏品的数量,提高柳编藏品的质量,免费向公众开放,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了解“彭氏柳编”,来更好的提高人们对“彭氏柳编”的保护意识。再次是将“彭氏柳编”与文化旅游和购物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整理和利用现有的资源,设计合理的产业链,在产业文化中保护柳编工艺,在市场化中发展柳编工艺,在提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提高从事柳编行业的工人的收入水平。该基地的柳编传承方式是集家传,师传和社会传承为一体的传承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柳编工艺人才。培训大批量成熟的柳编技术人员投入到生产一线当中去,提高柳编的质量和产量。柳编工艺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游客可以到柳编基地参观和学习柳编工艺的生产过程。不断地创新作品,将高雅融入生活,开发家用的柳编工艺制品,旅游纪念品,成品在博物馆集中展示,既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供游客挑选购买。参观的游客可以将柳编工艺品带到世界各地,极大的推动对柳编工艺的传播和宣传,从而可以推动柳编工艺在全世界的发展和影响,从而维持产业的活性,最终达到活胎保护的理想状态。

五、结语

山东郓城的“彭氏柳编”拥有长久的历史,集天时、地利、工巧于一身。我们要在继承中去创新,将高雅融入到生活中去,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相互关系,使得艺术和生活的相互结合,将艺术和技术相互融合,促进艺术和市场的相互作用,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对柳编手工艺的重视程度。打造一个集继承、发展、创新、生产、旅游、购物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合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设计合理的产业链,在产业化的活态保护下到市场中去发展柳编工艺。“彭氏柳编”将会欣欣向荣,活力永驻。

猜你喜欢

柳编工艺品柳树
设计教育社团活动中的滴胶工艺品制作实践
帛锦时韵*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非遗柳编展神韵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