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粳稻宁84机插密度试验

2019-01-28黄宣叶朝辉陈国金林灿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插秧机粒数结实率

黄宣,叶朝辉,陈国,金林灿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宁84[1-4]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熟常规晚粳稻品种,201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浙审稻2015004),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短挺,叶色淡绿,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稻瘟病,米质达到部颁2等。宁84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栽培。近几年来宁84在浙江省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集成宁84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促进良种良法配套,进行了宁84最适机插密度试验,为宁84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蔡郎桥村进行。参试水稻品种为宁84,插秧机采用东风井关PZ80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1.2 处理设计与田间管理

试验设4种机插密度处理:30 cm×14 cm;30 cm×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每个大区面积667 m2左右。

各处理随机纵向一字排列,每个处理纵向机插1个来回。

试验于2016年6月2日播种,采用塑料盘小苗育秧,6月24日移栽。基肥施赛康特配方肥375 kg·hm-2;追肥,栽后7 d施尿素75 kg·hm-2,栽后20 d施尿素9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栽后40 d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75 kg·hm-2。整个生育期防病治虫5次,未发现病虫为害。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每处理定点5丛,考察基本苗、高峰苗。成熟期各取5丛考察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区收割测产,各取2.5 kg晒干,按折干率算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宁84的最高苗和有效穗随着机插密度的减小而减少,30 cm×14 cm处理最多,分别为511.8万和327.0万·hm-2;成穗率表现先升高后下降,以30 cm×17 cm处理最高,为74.4%;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随着机插密度的减小而增多,分蘖率随着密度的减小有逐渐递增的趋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机插密度越小,水稻分蘖能力越强,这与不同环境下群体自我调节有关;千粒重和产量随密度的减小先增高后降低,30 cm×21 cm处理最高,分别为27.3 g和9.836 t·hm-2。试验中机插密度对宁84的生育期及株高没有影响,不同处理下宁84的生育期均为166 d,株高均为105 cm。

表1 晚粳稻宁84不同机插密度处理的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宁84属于常规晚粳稻品种,自审定以来累计推广3.33万hm2,在生产中表现分蘖能力较强,穗形较大,粒数较多,后期转色较好。从本试验的结果中可看出,在30 cm×14 cm的密度下,虽然高峰苗最高,但是群体过大导致无效分蘖也多,成穗率下降,穗形偏小,产量不高,且在田间发现有轻微纹枯病发生;在30 cm×25 cm密度下,虽然穗形较大,结实率高,但是有效穗不足,群体结构不合理;在30 cm×21 cm的机插密度下,表现群体结构合理,穗大粒多,产量高,达9.836 t·hm-2。因此在生产中建议宁84的机插密度为30 cm×21 cm。目前生产中还有不少使用25 cm行距的插秧机,由于条件限制,未进行试验,下一步需对此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插秧机粒数结实率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超智能插秧机
稻田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