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 绘制古楠美丽新画卷

2019-01-27文丨彭朝新靖安县高湖镇党委林峰易团飞万鑫琳

江西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建设

文丨彭朝新(靖安县高湖镇党委) 林峰 易团飞 万鑫琳(本刊记者)

今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积极转变思想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将昔日普通的小山村打造出全新的“白云深处,靖安人家”的幸福图景。

创新经营模式,做好产业兴旺文章。古楠村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2012年,村内52户共同投资入股成立了古楠生态种养合作社以及圣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把全村的山林、田地集中流转,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合作社农产品全部注册为“古楠村”品牌,其中古楠大米已通过国家农业部门绿色认证;整个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收入2017年达到200余万元。

目前,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290余万元,流转山林、土地2100余亩,已建成种植基地950亩、养鱼水面100亩、养殖场4个,在山上发展名贵树种、鸡、鸭、鱼等特色种养,拓展垂钓、苗木观赏、乡土特色餐饮等绿色生态健康联锁经营项目。此外,为提升消费者对“古楠村”产品的信赖度,投资15万元建立生态农产品远程监控系统,对公司水稻、白茶、鸡、鸭、鱼、猪等农产品的种养过程进行24小时监控并同步展示。只要键入“www.jxgn.ccoo.cn”进入“江西古楠村”门户网站,便可直观、真实地了解古楠农产品的种养全过程,实现以诚换信,以质取胜,增强市场竞争力。

今年,古楠村计划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亲子活动+采摘园+自然文明村共建”的新模式,栽种连心果、罗汉果、百香果等水果200亩,打造采摘园,供游客采摘。

优化人居环境,做好生态宜居文章。古楠村将原本散乱小的山水田进行园田化改造,完善村史馆建设,聚焦生态、生活和人文,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展示名人志士的美好事迹,融入群众奋斗的光辉历程,激发村民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完成全村污水处理系统,做好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推广垃圾分类试点等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实现古楠绿色崛起。古楠村将继续以精美村庄建设为契机,从入口道路拓宽、道路黑化、村牌建造到沿路村房的庭院提升、美化、老祠堂广场的改造提升等方面着手,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厚植文化根基,做好乡风文明文章。古楠人自2011年便开始了以学习传统文化为主线的以德治村之路,于每周六晚在活动中心集中授课,使传统文化穿越千年内化于心,渐渐转化为古楠人朴素的精气神。村党支部还开始了移风易俗的探索之路,组织村民推举成立红白理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钟英华、公司总经理舒敏璋等党员带头抵制大操大办,以党风带动社风民风转变,新风扑面。

民风正、村风淳一直是古楠人的不懈追求,村党支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村情、民情和当地风情,组织开展村民学习日、孩童洗礼日、孝老爱亲日等“三日”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风。2014年11月,古楠村文明村规打造和谐生活的做法入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百家经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连续3天专题报道。

如今的古楠,邻里和睦、父慈子孝、诚恳包容,四处洋溢着爱和幸福。每逢春节,合作社都会给20多位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100元长寿红包、5斤猪肉,给每个孩子50元压岁红包;每逢老人过生日,村民和全村的孩子们都会带上蛋糕,一同为老人祝福生日,其乐融融。

健全村务民主,做好治理有效文章。在古楠,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管、大家定的制度大家执行。古楠人共同拟定、共同遵守着《村规民约》,并将之写入了公司《章程》:股东年终分红按每户《村规民约》得分比例发放。该村《村规民约》共10条量化为120分,对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做了较为细致的规范,以户为单位实行加减分制。如:说一次脏话扣1分,打架一次扣10分,吵一次架扣2分,乱丢瓜皮果壳发现一次扣1分,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不乱砍滥伐奖10分,尊老爱幼团结村民家庭和睦奖10分,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奖20分等等,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实行收入共享,做好生活富裕文章。由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社抱团发展,古楠村率先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工作,村民主要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两种形式相结合,2017年平均每户分红达到了4200元。

“古楠村”品牌的绿色大米、土鸡蛋、皇菊、蜂蜜等10余种农产品,及靖安县境内的果脯、菜干、百河鲜等各类农产品,正在通过实体店及淘宝店两大媒介,对外强势推介。2015年1月9日,古楠绿色农产品南昌首家实体店在恒茂开业,其后,又相继在南昌开设了五家生鲜农产品店,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此外,还开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在古楠村还有农产品认领模式,通过认领一亩稻田、一头年猪等,带动了乡村旅游,提升了古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起,合作社出资帮全村村民缴纳了个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承担了全村28名上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的杂费、4名高中生的学杂费,实现了多方位的关怀。

瑞州街道办事处

瑞州街道办事处处赣江支流锦河干流高安段以北,为高安市区中心城区。近年来,瑞州街道办事处以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高碧公路、高港公路沿线秀美乡村带建设,按照道路硬化、风景绿化、灯光亮化、环境美化、卫生净化的要求,努力实现“交通畅通、整洁有序、生态优美、出行安全”的目标,着力打造高安中心城区美丽花园和“十五分钟”生态休闲圈。

2018年,瑞州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违规建筑、乱搭乱建和环境卫生进行全面集中整治,对沿线农村所有危旧老房、无人居住的空心房进行集中拆除,对3个村委、30个村庄、2151栋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栽植树木1200棵,种植草皮45000平方米;精心实施了20个自然村28个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港溪村委会上港背自然村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通过高标准的打造,已成为2018年高安市新农村建设和秀美乡村建设的精品示范点。

通过全面推进宅基地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秀美乡村带建设,街道所有村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环境优美、道路畅通、干净整洁、城乡互融、休闲观光的生态秀美乡村呈现在民众面前。

祥符镇

祥符镇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遵循,统筹精品通道建设、集镇建设、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融合发展之路。

祥符镇注重城镇与乡村的结合,产业与区位的结合,做到对接顺畅自然,各有各的功能和建筑风格,在产业布局和承接上,坚持具有延续性的同时,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祥符镇建设了3公里的高安高速东出口-祥符圆盘路段精品通道,出资1600多万元改造了道路周边环境,按照简约版风格改造了房屋,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全面完成。同时以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打通了祥符南北大通道,对祥符-龙湾段进行了硬化,对祥符-南山段建设了10公里的通道景观带,对320国道、祥南路沿线的20个村庄进行了提质打造,形成了串点连线成片扩面的秀美乡村示范区。

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需要倍加细心呵护。需要统筹推进,强化领导抓持久,也要明责追责,聚焦担当抓实效。对集镇的管护,不仅组织人员实行了常态化督查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而且对屡次管理不善,经常整改不到位的,在全镇会议上或微信群中实行通报批评。

灰埠镇

灰埠镇耕地多、山地广、水面阔,全镇森林覆盖率为48%,矿产资源丰富,富有铝土矿、高岭土、耐火土、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煤、钻、锑以及金矿。

全镇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种植有棉花、油茶等经济作物。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碧山益农果业合作社、荷山蔬菜基地、五里中药村种植、希岭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等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壮大。灰埠镇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上,以项目为发展支撑,以服务为发展保障,引进安秀实业、富霖针织等精品项目,支持忠鹏陶瓷、高安桥腐竹等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全镇脱贫致富。

灰埠镇以“进入全市前三强、打造区域明星镇”为工作总目标,以镇村联动建设为契机,借助黄付公路、杨太线的改造升级契机,进一步拉大集镇框架,增强集镇的辐射带动功能;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启动建设了生态公园、中心幼儿园、物流交易市场等,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镇村居民生活富足。

马步乡布城村宋家湾

马步乡布城村宋家湾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目标,加速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宋家湾村点从拆“三房”、规划到施工建设,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从解决群众饮水难、行路难、环境差等急盼的热点难题入手,让群众在得到实惠方便的同时看得到变化。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得该村点项目实施顺利开展。目前,该村拆除“三房”率达到100%,改水、改厕、改路率均达到100%。

宋家湾村立足自然风貌、区位条件、人文积淀、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着力挖掘文化、历史、物产等元素,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从源头上进行规划管控,充分体现农村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凸显田园风光和地域文化。目前,一个6亩的池塘、一片美丽的风景林、一个停车场、一个休闲小广场等已成效初显,屋面亮化、文化墙、绿化等工程已经全面完成。

三兴镇红旗新村

红旗新村位于万载县城东北,山清水秀,生态优良,在被定为全县秀美乡村精品示范点后,全村充分利用原有文化和生态环境,将红旗新村建设为集红色文化展示、绿色旅游观光和农家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和谐秀美新农村。

村内“知青宿舍”和“忆乡竹林”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上海知青下乡插队的记忆,“红旗水圳”“原晒谷场”展现村民生产生活的自然面貌,“胜利三樟”“红炉塘”“大队广场”彰显勇争先进赶超发展的“红旗”印记。红旗生产大队文化中心的红色文化展示厅、党小组活动室、红旗书舍更成为各地游客到新村观光旅游的必去之地、全县红色文化旅游体验的集中之地。

三兴镇花塘中心村

花塘中心村围绕“花”做文章,以花点题,墙绘、窗花、游步道融入花元素,家家户户门前种植各类花卉,形成各具“花”

文化特色的农家庭院。以花为媒,依托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连片

种植桃花(春季)、蔷薇(夏季)、菊花(秋季)、梅花(冬季)等花种,配植多种花卉,与群山、池塘、花塘古桥、古樟等景致相映衬,形成色彩缤纷、四季有景可赏的农村新貌,重现“到花塘看花”的盛景。

花塘中心村又由“花无百日红”的古谚,因花及人,延展出一条“惜”字构成的文化主线,将廉洁、农耕、治学、任能用贤、礼义孝悌等文化通过墙画、雕塑、文化长廊等形式展现出来,号召人们惜亲、惜友、惜爱、惜时、惜权。

罗城镇

罗城镇位于万载县东北部,因地形圆平似锣,谐名罗城,清代初建有木柴陂,又名罗陂头。罗城镇下辖9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今年建成有5个秀美乡村精品示范点,共有49个秀美乡村建设点,累计拆除“三房”1562间,面积52652.09m2,所有村点“三房”全部彻底拆除。

秀美乡村建设,机构先行。罗城镇新村建设之初,各新村点都成立了以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同时强化督察制度,实行月度报表、图片汇报制度,做到一周一督察,一月一调度,每月末村里将村点“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上报到镇新村办。

通过建设秀美乡村,罗城镇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有了保障,优越的基础设施与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吸引旅游产业的入驻,而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集体经济增收、新村后续管理维护提供资金保障。如罗城镇南垣村淳江自然村以开发观光旅游乐园——淳淳乐园、特色水产养殖、特色水果栽种、特色人文景观为主的新农村观光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罗城镇将三千亩油菜花项目、藏溪体育民宿项目、横坑游泳基地项目、四合院民宿项目、一万亩马家柚种植项目、南垣淳淳乐园项目、南垣鹭栖生态园项目等七个项目与秀美乡村建设联动,每年可吸引5万余人次的游客量,走出了一条用秀美乡村建设成果反哺秀美乡村后续维护的特色之路。(文/邱倬敏)

高湖镇古楠村

古楠村位于靖安县高湖镇,全村52户228人,耕地面积368亩,林地面积3394亩。近年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古楠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先后被评为:省人居环境范例村、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生态文明村等。

双溪镇马尾山村

双溪镇位于靖安县西部山区,境内山清水秀,原生态植被保护良好,特色风貌明显,交通便利。近年来,该镇以建设精美村庄为抓手,促进精美村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

双溪镇政府采取政府搭平台,以市场投资经营管理为主体,投入4000余万元,高标准、高品质建设4公里长9米宽的进村沥青公路,5公里山地骑行道,生态停车场、环保公厕、垃圾分类处理站。对整个村庄进行全方位打造,带动周边九峰源田园综合体、云必居休闲度假高端养生养老、笔架山景区发展。政府再以股份制的方式联同旅游公司、农业公司开展长期合作运营,使马尾山康养小镇景区化、生活社区化。通过不断地发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带动活力双溪、美丽家园建设,彰显水木清华、禅韵靖安特色。

猜你喜欢

建设
走好关键“五步” 加强自身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抓好“五化”建设 促进代表履职
规范组织建设强化为民服务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