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构建新时代审批服务大格局

2019-01-27湖南省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7期
关键词:便民事项政务

● 湖南省委编办

近年来,湖南省委编办以深化地方机构改革为契机,围绕服务“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力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构建了新时代审批服务大格局。2018年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万亿元,同比增长7.8%,发展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

一、创新理念,创优环境

湖南省在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中,结合机构改革精准发力,注重融合创新驱动,整合创新要素,完善体制、健全平台、强化监管,着力构建审批服务大格局。

一是一体设计。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机构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省域范围内对各类改革通盘谋划、配套联动。省委既着眼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又考虑构建基础性长远性的体制机制框架,在《湖南省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县机构改革总体意见》中对各层级审批服务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提出统一要求,省政府印发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有效提升了审批服务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二是两线融合。湖南省大力加强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省直部门政务服务大厅优化硬件、提升服务,市县乡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布局、集成服务。同时,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 依托全省政务服务网打造审批服务“网上超市”,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建立多元化网上政务服务渠道,推动线上网络大厅和线下实体大厅深度融合发展,确保优势互补、比翼齐飞。

三是三方协同。湖南省注重发挥审批服务管理指导、技术服务、监督评估三方面力量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各级审批服务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审改专家团队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积极提供平台和技术服务支撑;“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和服务对象代表适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和明察暗访,确保各方目标同向、成果共享,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

四是四办同步。湖南省制定出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施方案,公布省政府980项“四办”事项清单,明确各级审批服务部门坚决做到“马上办”,简易事项即来即办即结;“网上办”,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就近办”,审批服务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异地转办;“一次办”,一次告知、一站服务,力求“最多跑一次”。

五是五级联动。湖南省坚持上下贯通,统筹构建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审批服务机构职能体系。省政府将审批服务便民化纳入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加大激励支持方案,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审批服务便民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细,坚持“省域同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时间表、路线图、项目书”,有力有序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形成体制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共识和良好氛围。

二、深化改革,深度融合

一是“纵”“横”贯通。纵向上,组建各级政务管理服务机构,打造五级实体平台,确保“纵向到底”。省本级设立省政务管理服务局,负责承担推进和指导全省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子政务等职责,内设5个处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加挂省政务服务中心牌子。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市区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原政务服务中心统一规范。乡镇(街道)成立便民服务综合站所,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打通“最后一公里”。横向上,联通政府工作部门、相关垂管单位和企业,确保“横向到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应进尽进、便民利企”原则,着力推动部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和供水、供电、供气及金融机构交易事项等进中心,力求“中心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交易”。同时,扎实推进基层“多网合一”,将村(社区)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推动审批服务集成化。

二是“网”“窗”相融。在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实体平台的基础上,以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构建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政务服务新模式。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全部通过该系统公布,实现了“一网晒权”。税收系统无缝对接该系统,实现了“一网收费”。对实体大厅窗口到岗、现场办公等进行视频监察,对超过办结时限的给予“红黄牌”警告,实现了“一网监察”。

三是“点”“面”结合。坚持试点先行突破和面上整体推开有机结合,稳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在长沙市芙蓉区和湘潭市经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在浏阳市大瑶镇、桃源县陬市镇、宜章县梅田镇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整合基层审批服务力量。在前期试点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本轮机构改革探索在更大范围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指导蓝山县、攸县、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好试点准备;要求市县结合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将相关领域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和收费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借鉴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经验,适应乡镇(街道)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着力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

四是“立”“破”并重。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推动改革进程中的“破”与“立”相结合。一方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改革精神,推动各级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审批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在深化改革中,统筹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切实发挥法规政策引领和规范改革的作用。行政审批管理服务局的设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的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调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等均严格依法按程序实施。改革后,及时开展所涉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清理规范工作,着力解决现有法规政策文件与审批服务便民化不适应、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

三、有力推进,有效联动

经过扎实有力推进,湖南省审批服务便民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运行效果来看,通过政府权力的减法和除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和乘法,完成了蝶变,实现了审批服务实施机关和企业群众的双赢。

一是政策资源叠“加”。一方面,统筹实施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审批服务便民化、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等政策文件,持续释放多重红利,对全省经济发展环境产生了较好的政策叠加效应。另一方面,各级机构改革实现了审批服务职能整合、人员融合,尤其是单设行政审批管理服务机构,配强编制资源,优化队伍结构,确保了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成本要素精“减”。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积极推动市县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精简了相关机构编制职数;按照“减事项、优程序、缩时限、降费用”的要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截止到2018年底,省本级仅保留行政许可事项273项,精简了65%。向长沙和其他市州分别下放省级管理权限72项、47项,下放省直管县市级管理权406项,省本级取消证明事项74项,大力减少申请、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大幅压减。

三是改革效益倍“乘”。原分散的审批服务职能整合、业务融合、资源契合,各级政务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提升和优势集成,不光“改头换面”而且“脱胎换骨”,不只是“物理变化”还带来“化学反应”。年产能达10亿元的贵德光电产业园,从签约、开工到投产仅用150天,展示了审批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效益。

四是观念旧弊破“除”。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推进,强化了审批服务实施机关“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有效破除重审批轻服务的传统观念。“一网通”的推进,进一步开放了各部门数据库和专家库,破除了条块分割、信息壁垒。“一站式”审批和“全流程”监管的实施,破除了潜规则,制约了行政自由裁量权,降低了廉政风险,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猜你喜欢

便民事项政务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便民公告栏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便民电话缘何不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