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样本
——基于浙江跨贸小镇建设的启示

2019-01-27

浙江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全域跨境小镇

浙江作为特色小镇的发源地,在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政策扶持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全国各地发展特色小镇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浙江跨贸小镇为例,通过分析浙江跨贸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和特点,总结出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些启示,为我国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参考。

现状与特点

浙江跨贸小镇是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跨境电商作为产业特色的省级特色小镇。2018年12月18日,浙江跨贸小镇正式获批为国家3A级景区,2016-2018年间,浙江跨贸小镇累计接待游客数21.5万人次。浙江跨贸小镇依托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以跨境电商为产业特色,集成跨贸产业、旅游文化、城市生活等功能要素,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型功能区。在发展过程中,浙江跨贸小镇全域旅游形成了以下特点:

以科学规划为指导,构建旅游格局。2015年9月,跨贸小镇建立之初,便完成了《杭州“跨贸小镇”概念性规划》的编制,规划明确提出将跨贸小镇打造成为集CID(创业创新城)、CBD(跨贸产业城)、TBD(旅游购物城)、NLD(新贵生活城)于一体,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新型跨贸产业功能区。并强调要加强商旅融合发展,推进跨贸小镇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以休闲购物、城市休憩、消费和服务体验等为特色的城市型旅游功能,构建面向境内外游客,涵盖商业综合体、步行街区、线上平台等多种商业载体,开展零售购物、服务体验、商品采购直邮配送、服务采购境外消费等多种消费模式,成为国内最大的复合型跨境消费休闲旅游购物中心,积极探索和推进跨境消费免税政策。规划至2020年,跨贸小镇要年旅游人次突破3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亿元;至2030年,跨贸小镇年旅游人次突破5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超过6亿元。

以跨境产业为依托,发展产业旅游。跨贸小镇将跨境电商作为核心产业,也由此产生了国际商贸相关的文化背景,其面向的消费者、游客也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征。跨贸小镇将旅游与跨境电商产业相融合,以跨境电商产业为依托、以跨境电商项目为载体,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节、西狗海淘节、中芬文化节、武林洋淘进口商品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旅游。同时,跨贸小镇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工业遗址文化元素、跨国商贸文化元素、跨境物流文化元素、运河文化元素以及生态环境等创建区价值进行全面整合、挖掘和利用,重点围绕时尚生活、品质生活,集聚发展各类跨境电商020业态,开发体验性的产品和项目,提高观赏游憩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围绕打造进口商品中心和市民购买优质进口商品的首选地,依托下城区商贸大区资源和跨境电商的先发优势,精选优质进口商品,进一步布局新零售、新窗口,助力品质消费升级,最终实现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融合。

以多方协同为支撑,形成发展合力。跨贸小镇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集合多方主体,形成跨贸小镇建设和发展合力。建立之初,跨贸小镇以新天地集团、浙江跨贸小镇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大骨干企业为主导,非政府投资占比达100%。跨贸小镇还积极引入市场资(基)金,推动投资建设多元化。在发展过程中,杭州市政府、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跨贸小镇管委会、跨境电商企业、旅游公司共同发力,推进跨贸小镇旅游资源的不断集聚、旅游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游客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基础设施为载体,提升服务品质。跨贸小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社区和旅游功能完善,顺利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方面,小镇客厅七大功能齐全,社区服务、住宿、餐饮、购物、教育、医疗等配套完善,小镇及周边1公里内幼儿园3所、小学1家,15分钟医疗圈内二乙以上等级医院3家。智能化建设水平高,小镇范围内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微信公众号“跨贸小镇”动态实时更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全面渗透生产和生活。文化功能突出,小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每年坚持开展各种与产业定位有关的文化活动及各类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配套2.4万平方米,各类开放式文体设施布局合理、使用频率高,充分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另一方面,跨贸小镇生态环境良好,公园绿地质量高,休闲步道设置合理,公共场所卫生整洁,绿化覆盖率达41.1%。光伏技术、海绵城市技术、地源热泵、充电桩、绿色建筑等5项低碳化技术在跨贸小镇得到充分应用。小镇积极开展核心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已建成展现主要功能和风貌的1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建筑风貌符合产业定位要求,并与周边环境协调,VI体系设计完成并实际应用于小镇各处。

若干启示

如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而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特色小镇建设与全域旅游战略发展相结合,既能助力特色小镇的建设,又能助力全域旅游战略的全面推进。

重视小镇顶层设计。第一,因地制宜编制特色小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特色小镇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明确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与战略方向,深度挖掘、梳理、整合特色小镇旅游资源,科学进行规划,将旅游功能拓展到特色小镇全域。第二,强化规划的落地实施。推进旅游相关配套的落地、制定全域旅游规划行动方案,通过编制规划、梳理短板、策划项目、招商引资、打造路线等方式,推动特色小镇旅游项目的落地,并建立全域旅游规划实施评估和监督机制,提升全域旅游的实施效果。第三,抓好全域规划布局。把“全域旅游”理念延伸到特色小镇发展的全时段、全市场、全领域,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项目的落地,营造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

推进产业旅游融合。第一,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应以产业为先。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是发挥自身产业特色、凸显地方人文底蕴、引领地区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生态圈。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一定要以特色产业为先,以特色产业带动旅游发展。第二,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特色小镇要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依据全域旅游发展需求配置相关要素。另一方面,“旅游+”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要把旅游与特色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强化“旅游+”功能,促进旅游与特色产业在产品、业态的融合发展,形成旅游与产业全域联动的格局,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最终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第一,明确特色小镇面向主体。特色小镇在设计旅游产品与服务时,需要首先明确特色小镇自身的辐射范围、游客数量、消费能力、客群年龄等特色,打造符合客群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满足多个层次的客群需求。第二,以客群需求为导向,研发产品与服务。一方面,创新旅游产品,组织各类旅游产品展销,深度开发适合不同游客、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另一方面,丰富旅游服务,根据不同游客的特点和需求,推出不同的旅游路线与旅游体验,满足不同层次客群的需求,最终实现特色小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旅游服务的多样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特色小镇加快推进交通、网络、商业设施、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的前提,特色小镇要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同时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完善LBS、智能导游、电子票务等网络服务功能,实现旅游业态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加快酒店、公寓、写字楼、商场、超市等设施建设,提供多功能服务。一方面,加强特色公寓、多功能写字楼、大型商场、超市、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等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宜居、宜业、宜产的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加快高档酒店、特色民宿、餐饮等的建设,同时加快旅游道路连接提升工程、智慧旅游应用、旅游厕所革命、导览工程完善和旅游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外来游客提供集休闲、旅游、度假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实体,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

引入多方发展主体。第一,政府引导。政府层面要成立专门的特色小镇创建领导小组、建立特色小镇全域旅游工作机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特色小镇全域旅游发展,特别是在规划编制、宣传推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二,企业主导。在全范围内调动市场资源,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因地制宜对接和吸引特色小镇所在区域的大型企业以及其他外来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小镇建设,也要采取创新性做法激发全社会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意向,引导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种专业机构、艺术机构、社会团体等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的积极性,促使特色小镇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全域跨境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