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2019-01-27马希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30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机制

马希玲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滨州分中心,山东 滨州25660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行政体制的改革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体系进行了彻底整顿,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特点及内部管理现状,考虑其对公共服质量、效率及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直接影响,2012年我国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的职能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予以有效执行。这是我国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现状,对其所作出的强制性规定。通过该项规范的执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有效地内部管控与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行为。但由于政事业单位依然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在制定及执行内部评价制度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依然需要进一步调整[1]。

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现状

2.1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全面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评价主体、客体、方法、信息及原则,但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国家非营利机构,因此,对组织内部的管控意识较弱。事实上,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是以执行上级任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忽略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并将所有的内控责任点落到了财务预算中,认为节约预算即完成了内部控制,因此,更加无法明确内控评价标准及各个要素。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财务结构管理体系,因此,对内控评价方法的提出造成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当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全面的内控评价体系时,其内控机制也无从抓起[2]。

2.2 财务预算控制机制较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财务预算是实现内控制度的核心。但由于事业单位体制的特殊性,对财务预算提出了很大的难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主要包括差额预算、全额预算及自收自支。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由于对预算知识的欠缺或缺乏工作责任感,使财政预算内容不具体、不全面、不到位。整个预算过程没有从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也没有按照编制的预算体制执行,依然采用传统的基数加因素调整法进行计算,造成了预算误差。另外,由于部分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缺乏充足的准备,在庞大的工作量面前,财务人员的预算时间紧缺、资料准备不齐全,无法为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意识薄弱,而内控评价意识薄弱又对内控机制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导致预算编制制度不完善,使财务部门在执行预算时没有严格的限定标准。另外,当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及获取预算资料时,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欠缺,不但会造成资金的不必要浪费,而且也会影响后期的预算工作。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策略

3.1 完善内控评价机制

首先,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意识,意识的强化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完善提供保证。目前,随着我国新时代制度改革的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强化内控评价意识迫在眉睫,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全面形成内控评价意识,从而使其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全面梳理单位的整体工作流程,同时,结合现阶段单位的工作性质把控资金的进出,有效完善单位的预算机制[3]。其次,要建立健全内控评价制度,在全面按照《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执行的同时,单位负责人要带头学习相关财务知识,夯实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从而建立有效的内控评价体系,促使财务管理部门提高工作质量,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真实情况。另外,在单位内部实施控制报告注册会计师的经济制度管理,可以使内控评价做到有责可究、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使涉及内控的所有部门及垂直下属单位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同时,将工作职责落到实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再次,有效推进财政预算制度,对涉及预算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梳理,从而对单位每年发生的固定预算及灵活预算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收、支各项费用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地统计,为预算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另外,在控制预算的同时,积极与其他部门及下属单位沟通协调,不仅要保证预算得到合理控制,也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细化内控评价的具体结构,明确评价目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收集,将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的各个因素分层、分结构地列入评价结构体系中。同时,加强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通过应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以突出重点[4]。

3.2 明确内控评价原则

首先,为了制定全面的内控评价体系,要明确评价原则。把控好影响评价指标的各个要素,明白所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并将其作为评价原则,不断加强风险调控力度,对涉及单位资金的重点方向给予全面跟踪及把控。同时,在收集内控评价机制资料时,要切合实际,对于资金发生频率较高的领域进行全面、有效地掌握,不断提高内控评价制度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其次,要坚持适应性发展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整体行政框架出发,结合单位的性质、工作范围及管理特点与客观理性的原则,逐步健全单位的内控评价机制。

3.3 加强内控自我评价与监督

首先,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通过结合单位自身体制特点与发展目标,总结评价内容,建立评价体系。当自身评价目标确立后,相应的主体及客体会凸显出来。同时,根据评价原则有效收集评价信息,策划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将内部控制评价的所有要素有效地协调连接起来,从而不断完善内部评价体系[5]。其次,要建立内部监管制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单位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因此,加强内控管理监督,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的力度,从而减少了因单位内部内控机制不严而引发的经济风险,并将各种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执行标准,可以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限定并且区分单位的内控职责范围,使内部监管制度更加有预见性、标准性、规范性及强制性,从而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最后,建立全新的内部审计标准,在参考传统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完善审计工作内容,同时,定期对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与评价,针对财务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票据管理、账务管理及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检查,全面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在监督过程中,及时分析和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意见与建议,不仅完善了单位的内控制度,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够稳定、高效地进行。

4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单位内控制度的具体状态,从而可以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目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范围的有效性做出合理验证。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完善内控评价机制,就要从思想认识、评价制度及财政预算控制出发,突出内控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加强内控评价机制的监督与管理,力求从客观的角度构建内控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机制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