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练字前后笔迹特征比较研究

2019-01-27杜志淳

中国司法鉴定 2019年1期
关键词:运笔笔迹字帖

叶 靖,杜志淳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1620)

我国司法统计中,多将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为十四周岁至二十五周岁之间[1]。 这个年龄段的行为人较其他年龄段更为冲动、敏感、不安,尤其中学时期更为显著,因此青少年犯罪成为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在一系列绑架、勒索案件中,常会涉及到青少年笔迹鉴定问题,在带有需要鉴定笔迹的文书中往往可能含有案件的重要信息,但是青少年笔迹的不稳定性经常给鉴定人员带来不小的疑惑与挑战。 通过对青少年笔迹样本的观察,发现了这个年龄段的笔迹带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特征,也就是常说的“学生体”,再加上中学时期一般为青少年书写习惯形成的稳定与提高阶段,在这个时期其往往会被要求接受不同程度的练字训练。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67 位青少年练字前后的笔迹样本进行分析,对青少年练字前后笔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研究。

书写运动是一项极为复杂,且具有技巧性的运动,它的进行几乎需要全部与言语活动相关的神经中枢和言语器官的协调配合[2]。 据有关实验表明,年龄会影响人的感官处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感官的灵敏度也随之降低,由此受到影响的包括书写能力[3]。 而青少年时期作为身体及大脑机能的黄金时期,是个体书写习惯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时期,其书写习惯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学期、提高期及稳定期[4]。 中学时期以前,即学龄前至小学低年级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一般为其书写习惯形成的初学期,在此阶段,青少年均处于对字的读音释义、书写方式的认识学习阶段,书写技能普遍较低。在书写习惯形成的提高期,通过一定程度的书写训练,其书写习惯较训练前,可能发生诸多变化。 在这一阶段,书写人已经基本掌握了字的音、形、义,并且在书写时会对于每种书写形式的书写动作付诸较强的注意力。 在这种条件下让其进行重复练习,反复接受书写条件的刺激,从而使得在视觉运动中枢、听觉运动中枢和书写运动中枢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逐渐得到加强并达到稳定状态。 其中其原有的神经联系会与新的神经联系相互干扰,在开始阶段会导致书写运动习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能使得同一单字、同一笔画的书写呈现无规律的多样性。经过长期反复接受书写训练的刺激后,与书写运动有关的各神经中枢之间建立起来的动力定型得到稳固与加强,书写条件反射系统得到重新塑造,各神经中枢间建立其新的联系,各书写器官的机能在新的联系下高度协调配合,从而书写形成的文字符号会呈现出新的特征。

人的书写技能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仿照学习、练习强化、运用稳定三个阶段。 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技能,使其进行练字训练,重新进行仿照学习阶段,是对其书写运动习惯的重新操练,是对其书写技能的提高。 在仿照学习时,书写人需要努力控制自己的书写动作,使得书写形式尽可能与被仿照的字体结构样本相似。 在重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书写练习后,与书写有关的神经中枢之间会接受这种刺激,并建立其相应的条件反射系统。 然而这种条件反射系统与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是否稳定,还会因人而异。 因此对中学时期青少年练字前后笔迹特征的比较研究,对了解青少年笔迹变化的特点及其书写习惯的形成至巩固的演变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练字前后笔迹特征的实验研究与比较,对青少年阶段笔迹特征的发展速度与趋势进行统计与归纳,并对青少年笔迹中最常见与最不常见的个体特征进行探求与摸索,从而为笔迹鉴定中相关专门性问题的检验奠定一定的基础。

1 不同青少年同类字帖练字前后笔迹特征分析

书写习惯本身是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书写人通过大脑皮层控制与书写活动有关的生理器官进行书写运动的产物。 人各有异,由于各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及外部生活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每个人书写运笔习惯存在差异的必然性。

1.1 使用同类字帖练字后青少年笔迹特征的相似性

人们长期临摹同类字帖,其笔迹特征在相同字的搭配比例、运笔特征、起收笔特征等方面会具有相类似的特点,这是由临摹相同字帖笔迹的稳定性决定的[5]。 涉及到书写活动的各生理机制之间的作用是复杂的且共同作用的,书写人在进行描摹、临摹等练字活动时,大脑会发生如下神经活动:视觉器官辨别字体的形态结构,而后产生冲动传入大脑视觉中枢,由视觉中枢再到达书写运动中枢,随后由书写运动中枢对刺激进行感知发生冲动,经传出神经传导至书写运动器官,最后执行书写动作,写出相应的文字符号形态。 同时视觉器官会将书写完成的文字符号反馈至大脑视觉中枢,再到达书写运动中枢,由书写运动中枢重新调整书写动作,纠正错误的书写形式。 经过以上反复多次的练习,在相关的神经细胞间会形成稳固的联系,由此逐渐形成固定的书写运动习惯[6]。 书写习惯的形成取决于长期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书写条件系统反射为书写动力定型,从而具有一定的牢固性、稳定性。 人的书写习惯一旦形成,则很难对其书写动作习惯的各个层次,尤其是单字书写动作习惯进行改变,从而在一定阶段内保持相对稳定。 经过一段时期练字训练后的青少年,其在练习过程中会将熟练掌握的字体或笔划的写法融入自己原有的书写动力定型中去,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书写动力定型,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于是,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青少年书写而成的笔迹中便会带有一定的字帖上的笔迹特征。 虽说书写习惯的变化是绝对的,但是该变化是一种渐变式的、局部性的变化,并不是瞬间的根本性的改变[7],我们才得以对以上实验结果进行认识并分析。

不同青少年使用相同字帖进行书写练习后,其书写的单字,在字的起笔、收笔、行笔特征,以及搭配比例、布局安排等笔迹特征上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1.2 使用同类字帖练字后青少年笔迹特征的差异性

经过练字训练后,不同青少年之间的笔迹特征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各人的书写习惯不同。 本文对青少年开展练字实验,是建立在其原有的书写动力定型之上,进行书写技能提升的活动。 练字的一般机理是书写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仿写练习后,在其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神经之间形成的一种暂时性联系,但是这种暂时联系仍会受到旧的书写动力定型系统的干扰,本身原有的书写习惯在书写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流露[8]。 各人原有的书写运笔习惯的不同,奠定了其即使使用同一字帖进行临摹训练,形成的笔迹特征必然还是存在差异的境况。

1.2.1 书写者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会直接影响与制约其练习书法的成效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成长的非常时期,其心理活动状态与成年阶段相比,较为不稳定,并且会表现在多个方面。 其中一个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的干扰与影响。 在练字过程中,书写者若是注意力有分散或是偏差,其对字体的认识就会产生片面性,导致练习效果的不同。

1.2.2 不同青少年之间的感知程度有差异

书写运笔习惯的建立,需要对字的一笔一画进行全面地观察感知,青少年在练字时视觉感知程度的不同会造成其书写字体特征的差异。 再者,书写者的思维能力之间存在着层次不齐的差异,而书写技能的获得与提升离不开思维活动的介入,因此青少年间思维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其练习同类字帖而形成笔迹特征的差异。

1.2.3 字帖印刷生产自身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相同类型的字帖,经不同厂家印刷生产亦会存在若干差异;而同一厂家生产制造的同类字帖,由于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细微差异。可以说,每一本字帖都是有着个体独特性的。 青少年在练字时所使用的临摹对象,并非同一本字帖,而是同一厂家制造的同类字帖,虽整体上大致相同,但是细节特征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临摹对象的并不完全相同,导致了青少年使用同类字帖练字,形成的笔迹特征仍不尽相同。

2 同一青少年练字前后笔迹特征分析与鉴别

书写运笔习惯与技能的形成是以大脑皮层有关中枢间的暂时联系为基础的,这种暂时联系经过巩固强化后, 可发展为动力定型的条件反射系统,即形成相对稳定的书写习惯。 而书写者进行练字、学习等手段也可中断原有的暂时联系,从而建立新的暂时联系,形成新的书写习惯。 在本文67 位实验对象中,书写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29 名青少年练字者的笔迹特征较练字前变化较大,38 名青少年练字者的书写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仍保持着其原有的书写运笔习惯。

2.1 青少年练字后笔迹特征变化的生理机制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已经基本掌握了书写运笔技能,使用常用汉字的书写活动基本无障碍。 经过反复的学习与训练,其已经形成的完整的书写运笔习惯系统,然而系统地定型化程度较差。 通过反复的仿写训练,同时强化着书写者的书写动觉与眼动觉的配合与反馈动作,知觉系统则能感受到在时间轴和空间轴上按特定分布的动作行为信息模式序列,从而在大脑皮层较高层级结构储存该信息[2]。 在进行书写活动时,大脑皮层通过神经信息传导指挥骨骼肌进行运动实现人对笔的操纵时,就会按照在已经存储的时间、空间信息,执行运笔等一系列动作,由此书写形成的部分单字或词组中的结构字体特征、运笔特征、笔顺特征、布局特征等笔迹特征上存在相对稳定性。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与时间的增长,该稳定性开始逐渐增强,最后趋于动力定型。 随着书写人书写技能熟练度的提高,其大脑皮层对运笔的各个因素、各个局部动作有了更为精细的综合分析,且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扩散与集中更为适度、收放自如, 使得书写运动觉的反馈调节逐渐增强,运笔动力定型逐渐全面形成。

2.2 青少年练字后笔迹特征变化的心理机制

书写运笔习惯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主观上其必然受着书写人心理活动的影响与制约。 显然,与书写运动相关的心理活动,必然地影响与制约着书写运笔习惯的建立与书写技能的养成。 书写技能是大脑思维活动反映出的骨骼与肌肉的实际操作活动,需要书写者从主观出发对动作进行支配。 在练字初期,书写者需要对字体进行观察与感知,在掌握局部书写技巧后,会开始把个别的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较为连贯的动作。 在原有书写动力定型的存在下,书写人往往会忘记新的书写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的地方,会出现短暂的停顿,并且在书写时会带有一定的紧张度。 在经过一定阶段的练习后,其头脑中会形成较为清晰牢固的动作表象,从而使得书写者在进行书写运动时,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且稳定的动作系统。 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时,都要受到主观意识的控制与调节,当其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该项技能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降低,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该技能逐渐发展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 青少年在练字初期通过主观意识对书写器官的控制,对字帖上的字体进行摹仿练习,在仿写逐渐熟练后,字帖上字体的一些笔迹特征便会其原有的书写习惯中去,形成新的书写动力定型,从而导致了一些笔迹特征与练字前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 若是青少年主观上拒绝对书写器官进行控制并以此逐渐改变书写习惯时,则书写技能基本上都能保持稳定状态。

3 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总结与应用

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的变化,从生理机制角度分析,是其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根据字帖字迹,进行反复摹仿练习,在长时间的书写训练中完成的逐步提高与改变。 练字需要完成观察字体的间架结构,领会笔划的收停锋健,对基本笔画进行反复临摹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后融入自己的书写风格,从而逐渐形成书写习惯的过程。 在练字过程中,青少年需要对被摹仿的字形进行观察,感知其结构与笔法,在与原文对照下,由其主观进行监视、控制仿写活动。 可见练字这一书写活动主要靠视觉——动觉系统地紧密配合,而书写人对被临摹的字形结构与笔法的认识能力和他本人的书写机能高低,都会对其经过练字训练后笔迹特征变化的程度有所影响。青少年书写笔迹经过训练后,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其变化的过程是渐进式的,且其笔迹特征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该笔迹特征变化呈现的规律性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人们可随意改变的,因而对该规律性现象加以主观认识,是将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运用于客观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完善的一个有效途径。

3.1 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概括与总结

在青少年进行练字训练时,不同书写人的练习进程会有所不同,并且同一书写人书写技能的提高与变化也不是呈线性增加的。 经过上文理论的分析与实验的统计,笔者认为青少年练字后其笔迹特征的变化存在着下述规律和特点。

3.1.1 书写机能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青少年在接受书写训练时,通常而言,在练习伊始,书写技能提高较快,其笔迹特征变化的也较为明显;之后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其书写技能的进步逐渐放缓。 青春期时,人们会受着新鲜感与好奇心等强烈动机的驱使。 因而在练习初期,青少年的笔迹特征变化较为明显。 笔者发现书写者在初期会着重练习个别笔划的书写,造成该笔划的笔迹特征明显改变。 随着新鲜感的降低与书写训练难度的增加,书写机能的提升逐渐变得缓慢。 准确地讲,青少年经过书写训练时书写机能提高与否,提高程度之快慢与书写者对待练字的态度及其本人的个性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3.1.2 固有书写习惯的制约

在进行书写训练前,各书写人均具有已形成的固有书写动作习惯,其会对新书写动作习惯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9]。 一般而言,旧的书写动作习惯愈巩固则愈难改变,新的书写习惯也愈难建立。 与成年人进行书写训练相比,青少年书写技能的提高与其笔迹特征的改变更为明显。 这是由于旧的书写习惯愈是巩固,新的书写习惯愈是难以形成。 成年人的书写技能相对稳定,书写习惯一般也已定型;而青少年时期,还处于书写动作习惯的形成与提高阶段,其书写技能还处于变化期,其在不同阶段书写的笔迹特征可能变化较大。 从另一角度看,也可解释为青少年书写习惯的可塑性比成年人强。 而笔画的繁简受固有的书写习惯的制约与影响的程度不同,笔画少、运笔简短的汉字较容易临摹学习,也较容易被书写人掌握吸收,融入到自身的书写动作习惯中去,因此受固有的书写习惯制约较少;而笔画多、运笔复杂的汉字则较难被仿写并掌握,受固有的书写习惯影响较大。

3.1.3 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在学习中是常见的,其系指练习成绩并非直线式地上升,而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10]。书写者在进行练字训练时,练习伊始可能提高效果较为明显,此时青少年笔迹特征变化也较大;而当学习达到一定层次以后,可能练习成效并不大,其笔迹特征基本保持着相对稳定。 学习兴趣下降、身体过分疲劳可能会导致高原现象的出现,而固有书写习惯的制约,是引起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其书写技能的内部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因此会限制书写人按照新的方式去组织动作成分。

3.2 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评析与应用

青少年自身笔迹的特殊性,以及其正处于书写技能形成的提高阶段,笔迹特征的相对稳定性较差,是对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进行归纳与分析的重要原因。 对青少年练字前后笔迹特征的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鉴定人在进行检验鉴定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青少年笔迹历时性变化地认识,并从变化的笔迹中寻找相对稳定的笔迹特征,对书写个体进行有效的鉴别与判断。

3.2.1 结合案情与社会热点分析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

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的应用,应充分结合案情与社会热点。 在全面分析检材样本时,可先对检材上的文字内容进行熟悉与领会。 青少年均热爱追逐时尚,其为当下流行的以新颖另类、简洁生动、口语性极强等为个性化特点的网络用语的主力军。 再加之青少年基本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书面表达方式还较为稚嫩,并带有“学生体”的特点。 因此其书写的内容,会带着青春期的种种特点,对文字内容的深入研究,及对案情的适当了解,可以帮助鉴定人初步判断检材是否为青少年所书写。

3.2.2 结合成长教育背景分析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

青少年阶段,由于教育、家庭、生长环境等背景的不同,导致了青少年个体之间笔迹差异较大。 教育质量的高低、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受教育的时代以及性质、青少年成长与生活的地域环境、家庭氛围、社会风俗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书写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其个体随着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且经历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成熟发展,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出现高低分化,而人的认知能力发展和其对应大脑区域的活动和年龄存在相关[11]。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发展对应的关键脑部区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人生各个年龄层次中,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最为迅速,中枢神经系统地可塑性程度也最强。 因此受着学习、训练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大脑皮层会出现一系列结构的变化与功能的重组。 本文所进行的练字集中训练所带来的经验积累会对青少年的大脑结构及功能可塑性产生影响,然而影响的程度会因人而异。 由青少年练字实验结果统计可发现,接受学习和训练后,青少年认知能力对应脑部区域的激活,并不是简单地增强模式,也可能出现减弱现象。 因而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在检案实践之中的应用,应选择同期样本或相近样本进行比较,方能进行比较检验,鉴别、判断能够反映其书写本质特征、鉴定价值较高的笔迹特征,为鉴定人员判断其为特征点的差异或符合作出有力的支撑。

3.2.3 依据临摹练字特性分析青少年练字笔迹特征变化规律

笔迹特征在个人的书写练习过程中,呈现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且随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情况。 在笔迹检验过程中,当涉及到青少年笔迹鉴定的案件时,若是发现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的差异性较大,并且该检材字迹或样本笔迹上的笔迹特征与某一字帖的笔迹特征有所相似时,则可将练字笔迹作为检验方向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青少年笔迹进行检验时,不能仅将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的特征差异点或符合点或进行直接直观的比对,而应对其上下关联的笔画特征进行深入发掘,以建立检材笔迹的书写习惯特征系统。 从笔迹特征系统性的高度出发,全面发现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迹的各类笔迹特征以及其写法、错别字、特殊笔顺、特殊搭配比例等价值较高的笔迹特征,以避免选取特征简单化。 青少年时期的笔迹可以说是其一生中笔迹变化最活跃、相对稳定性较差的阶段,尤其是经过专门的书写练字训练,即可在不断强化练习、巩固的基础上提升与完善书写技能。 因此,同一青少年在较短时间间隔下书写的两份文字笔迹既有可能反映出较为明显的笔迹特征差异。 而使用同类字帖进行书写练字训练的青少年,其书写运动习惯亦有可能显现该字帖的某些笔迹特征,从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以上种种青少年笔迹特征的变化会给笔迹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并可能导致鉴定人员为表象所迷惑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青少年笔迹的变化不外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鉴定人员应当充分把握青少年笔迹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从笔迹特征变化的实质内涵上对有关专门性问题作出准确的鉴定意见。

猜你喜欢

运笔笔迹字帖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写意青蛙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字钉运笔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
笔迹线条主动触觉在笔迹鉴定中的运用
答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