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沃土栽梧桐 “邻里”解乡愁

2019-01-26

中国民政 2019年4期
关键词:邻里社区

杭州白杨街道“故乡再造计划”创新实录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一个独特的新型社区。说她独特,是因为社区辖属的3个小区——邻里中心、东尚国际寓所、和达自由港居住了来自东芝信息、矢崎配件等30余家企业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83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完全由外来人口组成的社区。社区围绕这些新杭州人的需求,构建美食广场、超市、理发店、健身广场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阅览室、小剧院、排练厅、培训教室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活动场地,通过充满人情温暖的家文化为他们营造“第二故乡”。习近平、赵洪祝、陈晓光等中央领导也先后视察过邻里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极其关心,对社区治理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卓著,中国经济冲出重围,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杭州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为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除了政策的东风,正是这些“打工仔、打工妹”将杭州下沙从一片农田,建设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年轻人远离桑梓,常年在外,见识了霓虹灯下耀眼的城市,回归不了父辈的农耕生活,这也造成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困境:这边是留不下的城市,那边是回不去的故乡。

梧桐乃嘉树。《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所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凤凰引百鸟和鸣,梧桐也更加繁茂。邻里社区借此美好的寓意,致力于打造这样一片“梧桐林”,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杭州人”打造一个“新故乡”,让他们在下沙安心工作,助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共建温暖下沙与和谐杭州。

社区培沃土,党建引领聚人心

邻里社区所处的下沙本是钱塘江冲出的一片滩涂,在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十几万民工的两次围垦,才将这盐碱地变为一片沃土。“梧桐树”想要茁壮成长,离不开我们对于“土地”的深耕与改良。

邻里社区居民平均年龄只有21岁,由于12小时的倒班,依赖网络生活已成习惯,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心理隔阂,他们很少外出活动,融入社区也显得有些困难。如何跳出这个困局?邻里社区党支部决心要边松土,边扎根,改变年轻人的观点,让他们的心在社区先扎下根来。支部通过党员走访调查,依托大党建格局,发动辖区两新党组织举办主题党日、党课宣传、党课知识竞赛,阅读报刊、解读政策等活动,将力量凝聚起来。在党建引领下,邻里社区协同治理,引进公共参与,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的能力最大化。社区加强与产权、职能部门党组织的密切合作关系,开展大走访,解决居民实际困难,传递党组织关爱。通过党组织一系列为民服务举措,疏松、培育土壤,进一步扩大社区影响,“梧桐树”根系开始生长。

先锋聚合力,社企联席壮枝干

凭借社区力量单打独斗,无法满足居民多元需求。邻里社区推行先锋服务+民生项目举措,利用每月25日的固定主题党日与先锋服务结合,联合在职党员、产权单位、职能部门、辖区企业,从居民需求出发,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为民服务项目。与街道安监科联合开展为商铺免费更换煤气软管,消除安全隐患;与佳尔仕口腔联合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助力居民健康;与各党组织达成党建共同体,实现1+1>2,形成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发展共促的党建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

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队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元素和有效载体,推进三社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之举,也更能够强壮“梧桐树”的枝干,以此承载更多的枝叶与果实。三社联动,协同发展,以社区共同利益为使命,吸引社区志愿者,组建平安巡防、景泰蓝工艺画等社区团体组织,开展爱护环境、清扫垃圾等活动。用积分卡的形式对志愿者活动进行评分,年度统一兑现奖励,以老志愿者吸引新志愿者,让他们乐于参加社区的活动。通过先构建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再满足社区居民获得感的方式进行鼓励,促进良性循环,推动社区环境共建、平安共护、文明共创、文化共享、事务共商、发展共促,促进六共联席共治。

经过一系列探索,治理共同体共商事务促发展,搭建平台强服务,化解矛盾促和谐,广交朋友,统筹资源。“梧桐树”枝干遒劲、生机勃勃,为一系列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服务重精准,情系居民暖千家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邻里社区找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大关键词,致力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在党建引领基础上,依据邻里品牌,让“梧桐树”开枝散叶,切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

助力青年追梦。邻里社区居民平均年龄只有21岁,社区坚持以文化“引导青年、教育青年、成就青年”的理念,建立“邻里梦工厂”“邻里学苑”“蓝领成长工程”。开设职业技能教育、礼仪培训等课程,让青年人在家门口学技能,扶助他们继续成长。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除了学历提升以外,社区成立了景泰蓝工艺画工作室、篮球队等文化团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心理工作室提供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帮助来访者疏解心理困惑。帮助年轻人做好职业引导、婚恋指导、人生规划等,实现人岗和谐,让“新杭州人”的工作、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累计开展活动200余次,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次。

陪伴“小候鸟”成长。每年暑假,“小候鸟”就会来到父母工作的城市,享受一年中难得的亲子时光,但父母无法全天候地陪伴他们。这样一来既浪费了孩子的时间,也很不安全,企业困扰,家长担心。社区自2011年以来开设“小候鸟”免费暑期班,经过多方面合作,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开始单纯地辅导作业,到开设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课程。发动在职党员变身“爱心爸妈”带孩子们看电影,逛西湖、博物馆,乘船游览运河。参观父母的企业,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表达对亲人的爱。给他们讲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树立正确价值观,播下爱的种子,使情感与认识协调。暑期班开班至今,有1000多名“小候鸟”受益,实现了孩子开心、职工放心、辖区企业省心的多赢局面。

关爱“老漂一族”。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井喷式”加速的大环境下,邻里社区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老漂族”众多。这些老年人大多是从老家来到这里照顾孙辈的,他们不熟悉环境,不熟悉人,不敢建立新的关系。结合社区实际,关爱更多的“老漂一族”是维护社区和谐重要的一环。邻里社区依据“助人自助”准则,搭建平台,促进“老漂族”融入社区,提高晚年幸福指数。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我们提供健康咨询,定期进行保健义诊。开展“邻居节”“邻里百家宴”活动,让“老漂族”结交新伙伴,熟悉新环境。每逢节日,社区工作人员还上门探望老人。社区新建墙门,为“老漂族”找到老伙伴,建立新的邻里关系。老家江西的俞大伯为了给子女带孩子,抛下老伴孤身来到杭州,在社区的帮助下,他自学了二胡,人也变得开朗了。在社区举办的活动中,他成了骨干,平安宣传、文明劝导、文艺晚会样样不落下,不仅参加了街道的社区文化节演出,还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温暖游子心。家乡味是缓解乡愁的良药。社区多方协商,改造小区餐厅,引进了全国各地的小吃,让这些职工能够“胃暖心安”,乐居在此。每逢佳节倍思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多居民春节不能返回家乡和家人团聚,邻里社区连续13年,大年夜不关门,在除夕夜陪不能回家的居民一起做家乡菜、吃年夜饭、看春晚……让他们节日不孤单,让温暖全年不打烊。

如今,“梧桐树”已深扎大地,枝繁叶茂,社区已由提供基本生活服务转型成为促进人的成长、成才的新舞台。除夕年夜饭、明亮工程、公厕革命、爱心冰箱等活动纷纷被媒体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引来的“金凤凰”们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激发,社区共同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在邻里社区,他们找到了新朋友,逐步适应了杭州这个第二故乡的新生活,还有的在此组成了家庭。在邻里社区,他们得到了新生长,成了邻里新风的风向标,常年给老人小孩免费理发的杨闽华,不顾危险救人的热心青年杨李,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保安佟心立……青春邻里,成长家园,这里是“新杭州人”扎根的沃土,也是解开他们乡愁的新故里。

猜你喜欢

邻里社区
打造“新时代·邻里睦”乡村治理品牌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社区大作战
影像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历史变迁中的美国邻里组织运动——评罗伯特·费希尔《让人民来决定:美国的邻里组织运动》
影像社区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