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改革 强阵地 树新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01-26

中国民政 2019年9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乡镇政府民政

陕西省有107个县(区)、1303个镇(街)、16992个行政村,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份。全省涉及秦巴山、六盘山、吕梁山片区等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共有贫困县56个、贫困村496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3万人(目前,已摘帽县4个、达到退出标准的县23个)。2015年以来,陕西省民政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八办三组”牵头单位作用,坚持“统筹衔接、托底有力、覆盖全面、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盯主责主业,聚焦兜底脱贫,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300.77亿元,实施项目7520个,为全省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兜底保障作用。特别是把夯实基层基础、实现“有效治理”作为脱贫攻坚固本之策,坚持推改革、强阵地、树新风“三措并举”,积极探索,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镇村改革,筑牢脱贫攻坚基层基础。一是合理调整布局。从2014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陕西省全面启动了以合理调整规模、加快职能转变为主要内容的镇村综合改革,按照结构合优、规模合大、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对地处偏远、发展受限的部分乡镇进行了全面优化:关中2.5万人且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陕北2万人且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下、陕南1.5万人且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乡镇,均予以撤并及整合。到2017年底,镇村改革全面完成,全省共撤并乡镇205个,减幅17%;减少行政村9597个,减幅36%,为脱贫攻坚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加了人、财、地等发展要素,使贫困地区具备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完善机构设置。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整合驻镇单位,将全省乡镇政府机构统一为“六办三站一中心”,构建了配置合理、管理高效、运行顺畅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省市两级均出台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权责更加明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和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出台文件明确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统一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落实民政编制3157个,配备人员4956名,平均每个办公室3.8名。率先实现全省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级儿童主任、民政协理员全覆盖,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基层民政网络体系,为民政领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人力保障。

建强村级阵地,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一是规范村级自治组织运行。创新民主协商体制机制,广泛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四民工作法”。紧盯脱贫攻坚村务公开突出问题,推广实施电子显示屏、手机APP、电视平台、村务公开栏“三屏一栏”公开法,确保村务公开内容指向精准、群众认可,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严格执行贫困户动态调整的村级“两评议一公示”制度,2018年全省新识别贫困人口8547人、返贫1539人,实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二是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平均每年投入资金6680万元,按照每个社区不低于300平米的标准,加快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省级资金的有力支持下,全省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村已建成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探索民政福利园区建设模式,全省县(区)民政福利园区覆盖率达到44%。三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结合“放管服”改革,厘清镇村权责边界,全力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推行村干部代办制,推动乡镇政府服务管理和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加快省市县镇村五级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互助服务等向农村社区延伸,全省累计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9660个,覆盖全省56.8%的行政村,其中482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全覆盖。特别是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量大面广的特点,陕西省民政厅牵头,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搬迁社区自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移民社区纳入全省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范围,以“强管理、促融入”为目标,从移民搬迁点自治单元划分、组织建设、民主管理、社区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多维度推动移民社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厚植新民风,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村组织振兴行动方案》为统揽,按照省上有平台、县级有典型、村村有抓手的思路,协同推进“三治融合”。一是搭建四个省级平台。分别是省委组织部的“千村示范、万村达标”的党建标准化、宣传部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定期现场会、政法委的“学习枫桥经验”讲评会、民政部门的“优秀村规民约”推介会,通过协同用力、传导压力、下沉力量,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破解了乡村治理难题。二是推广“旬阳经验”。指导旬阳县结合实际探索出“自治固本,民主管理促和谐;法治兜底,重典整饬扬正气;德治为基,成风化人树新风”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经验,得到李克强总理、王勇国务委员批示肯定。在此基础上,在安康市开展新民风建设工作,通过“乡村精英”参政议政,建立县镇村组四级调解组织,健全家规家训,定期开展道德评议等多项措施,让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树立见贤思齐、诚孝俭勤、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做实了村规民约。制定关于运用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村规民约集中清理、修订工作,确保村规民约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法律规定、体现地方特色。建立了依靠村“两委”“农村四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的村规民约执行机制,采取“项目超市”“三会评榜”等群众认可、易于操作的措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乡镇政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完善与发展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村规民约法制审核需要制度性设计
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乡镇政府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探讨
乡镇政府缘何容易“敷衍了事”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创新供给方式,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