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评价与培养体系的探讨

2019-01-25李清富李朝政刘晨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工科

李清富 李朝政 刘晨辉

摘要:工科作为一类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对高素质人才的评价与培养体系也有诸多不同。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咨询、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主要结合工科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评价与培养体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科;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221-02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新型工业革命正在加速进行,现代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现代化经济呼唤现代工科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深入实施呼唤现代工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工科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工科人才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现状

虽然工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拥有认识实习或专业实验等实践环节,但是还是主要以考试或者考查的方式进行评比,适当参考平时的学习成绩,采取“谁授课、谁命题、谁改卷、谁评定”的方式[1]。考试制度作为一个较为单一的评价模式,具有明确性和易操作性的优势,但是仍然以分数或评级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真实水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滋生学生的应试思想。

1.考试考查内容单一。现有的考试试卷,因为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化,考试难度维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命题内容主要是所学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概念或者应用,命题形式较为单一,以主观和客观题目为主。学生存在一定的应试思想,死记硬背,单纯地靠记忆掌握,并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比如交通运输工程中很多专业课程的理论名称相近,考试卷面经常反映出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命题,答非所问,以及对公式生搬硬套不知所以然的情况[1]。

2.考试定位不明确。考试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学习,检视某一段学习过程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在下一段学习中调整方法和状态。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分数或者绩点,影响自己的学分或者专业院系排名。考试结束,并没有一个好的交流反馈的总结环节,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不足和欠缺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不利于老师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对于学校和老师都是一个损失。

3.实践环节不重视。工科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有较多的认识实践和现场实习的教学环节,这一类教学活动普遍不受到重视。大多数实践实习最后的考核评定形式以心得体会和总结为主。学生对于这些环节的定位更多的是丰富课余活动,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将所看上升到所想,没有将包含一些最前沿的工程技术的实践实习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投入实际工程应用,更需要学生在认识实习中重视起来。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不能很快地融入实际工作中,需要较长的过渡时间和进一步的实践学习。

4.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忽视。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储备,而且需要健康正确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工科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抄袭、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工程技术领域频发的一些学术道德问题都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有关。为此严守学术道德底线,加强个人道德和人格修养,对于培养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显得格外重要。

二、完善工科高素质人才评价与培养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完善现有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最主要的是构建一个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是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主要是教育理念,包括人才培养的规划、要求与措施,人才培养的机制与管理;二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内容的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学术氛围,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等方面;三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主要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2]。

1.培养理念的转变。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不是单纯地培养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生态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等,着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树立创新型、科技型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工程科技创新、创造能力;树立综合化工程教育理念,推进学科交叉培养,覆盖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树立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人才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成效,建设质量文化,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水平。

2.培养内容的发展。逐步改变单一的试卷笔试这种评价形式,增加诸如学生分组讲解、辩论探讨、课题研究、实践操作等考试评价形式,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人才培养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局限于课堂,更多的知识获得在这个“范围”之外。所以,加强现代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各个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时代发展接轨。一是不斷丰富发展传统工科专业的内容,不断加入新知识、新理念、新创造,体现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二是加快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争取由“追赶者”向某些领域的“引领者”转变,实现后来者居上。目前知识的传授主要还是以老师为主,应该制订符合现代工科教育发展特点的师资评价标准与教师发展机制,探索与新工科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强化教师的实际工程背景,对教师的科研创新经历提出明确要求并积极创造条件。“上行下效”,由老师带领一股良好的学术氛围,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科的某个学科不再局限于自我的发展,更多的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例如现代交通工程的发展与材料、电子通信、信息技术等学科紧密联系。

3.培養效果的提升。工科主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所以应该推动大学和行业共建,探索建设一批与行业领域共建共享的产业化平台,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现代工科的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也就是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和创造。强化工科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广泛搭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束语

扎根中国、放眼全球,推进工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构建沿线国家工科高校战略联盟,共同打造工科教育共同体,提升我国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我们在“走出去”造福“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同时要输出“中国技术”、输出“中国标准”。这就需要我们把握现代工科的新要求、加快建设发展新兴工科,持续深化工科教育改革,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科人才,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科教育体系,加快从工科教育大国走向工科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于建军,冉昊,贺媛媛.工科院校学生评价方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104-105.

[2]李忠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Abstract:As a basic discipline of Applied Mathematics,physics,chemistry and other basic disciplines,engineering has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of high-quality talents.The training goal of engineering is to train senior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who are engaged in planning,exploration,design,construction,consulting,project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field.This paper,based on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alents,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modern engineering,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level of high quality personnel in engineering.

Key words:engineering;evaluation criteria;evaluation methods;personnel training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工科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