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

2019-01-25孟波曾卫兵李林芹刘颖鲁爱梅朱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院系党政党组织

孟波 曾卫兵 李林芹 刘颖 鲁爱梅 朱明

摘要: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线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加强对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机制及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了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7S运行模型。

关键词: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7S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048-03

校院二级管理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运行模式。院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对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担负着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线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高校院系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建设上主要经历了八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8年,“党只管党”,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行政没有领导或指导关系;第二阶段,1958—1961年,实施党组织领导下院系委员会负责制;第三阶段,1961—1978年,院系党组织发挥“监督保证作用”;第四阶段,1978—1983年,院系党组织领导全系工作;第五阶段,1983—1990年,院系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第六阶段,1990—1996年,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六个阶段,高校院系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基本在“党只管党”形成的“小书记+大院长(主任)”党政工作模式与“党管一切”在院系形成的“大书记+小院长(主任)”党政工作模式之间转换。第七阶段,1996—201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提出了“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应当共同做好工作”的高校院系党政工作机制。但因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工作中院系党的领导功能往往弱化成为“小书记+大院长(主任)”的党政工作模式。第八阶段,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2017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通过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那么,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进一步加强高校院系党的领导,健全和优化院系治理结构,切实落实“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高校院系党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院系党组织在大学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1)院系在大学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一是学校层面对于校院两级的权力配置和责权边界不够清晰。学校和学院的权力配置、责权边界、权力运行、权力制约和监督缺乏明确的划分和规定。二是院系层面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各高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三是治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高校内的各个院系之间也不平衡。(2)院系党组织在院系治理中的职责不够清晰。院系党组织在院系治理中的职责不够清晰,作用发挥不平衡。院系党组织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事务管理、群团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强,在行政事务、学术事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弱。

2.规范有效、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还未形成。(1)院系内部还没有形成严谨、规范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政联席会、党委会、院务会、学术委员会和二级教代会之间的关系还没理清;对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监督权力的边界划分还不十分清晰;党组织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發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的工作机制和党组织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把握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工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2)院系党组织在院系治理中的决策和监督还比较薄弱,决策权力的分配、均衡、制约、监督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院系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院系班子配置与班子建设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单位的领头羊,其能力素质是影响院系工作成效的重要的因素。目前,由于书记、院长在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学术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往往存在“小书记+大院长(主任)”的现象,这是院系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经常出现“两张皮”的主要原因,也是院系党组织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2)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个别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3)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载体和方法还不够新颖和丰富,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教育的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对现代化传媒特别是手机媒体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满足党员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心理需求。

三、探索构建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7S运行模式

针对目前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借鉴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7S组织模型为研究框架,设计了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7S模型。由院系治理结构(structure)、工作机制与制度(system)、院系发展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师生员工(staff)、素质与职业技能(skill)、学院文化与风格(style)7个部分组成。

1.建立科学的院系治理结构(structure),明确院系党组织在院系治理中的职能定位,是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要建立科学的院系治理结构,明确院系党组织在大学治理中的职能定位,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要理清党政联席会、党委会、院务会、学术委员会和二级教代会之间的关系,对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监督权力的边界进行清晰的界定;二是要建立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院系党组织的主要责任与权力清单。

2.建立有效發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与制度(system),是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进院系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与制度(system)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修订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严谨、规范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的工作机制;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在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把握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工作机制。

3.制定科学的院系发展战略(strategy)是院系党组织坚持把方向、谋大局、解放思想,汇聚合力的重要体现。院系发展战略是高校院系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院系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院系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院系发展战略既是学院精神和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院系制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它关系到高校院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因此,制定科学的院系发展战略是院系党组织坚持把方向、谋大局、解放思想,汇聚合力的重要体现。

4.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是院系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可以激发全体师生的热情,统一全体师生的意志和欲望,齐心协力地为实现院系的战略目标而努力。院系党组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员师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师生共识;三是加强院系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与学校、院系荣辱与共、同心同向的学院精神,增加全体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

5.建设一支与学校、院系荣辱与共、同心同向的师生队伍(staff)是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能否建设一支与学校学院荣辱与共、同心同向的师生队伍是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院系党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从三个层面加强对院系师生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院系领导班子的建设。通过建立院系分党委书记、院长、副书记、副院长的胜任能力模型,加强对院系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培养和能力建设。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建设“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民主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加强对师生骨干的培养,建设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师生骨干队伍。三是建立、完善院系师生关怀与激励机制,铸就互相信任、守望相助、温暖如春的同志真情,建设一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亲于兄弟”的师生队伍。

6.建构院系师生培训矩阵,实现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技能(skill)的同步提升是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院系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师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同时也需要师生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师生良好政治素养的养成与职业技能的掌握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院系党组织与院系行政紧密配合,精心谋划,建立院系师生培训矩阵,对全体师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院系师生培训矩阵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以中心组学习、党课、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骨干培训、院系分党校培训、北京长城网、E先锋、共产党员公众号、手机党校等线上线下载体,打造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平台,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建立以青年教师导师制、学长计划、学术论坛等为载体的师生职业能力发展平台,提升师生的职业能力和学术水平;三是建立以挂职锻炼、校企合作、社会调研、服务地方等形式为载体的教师实践平台,提高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能力。

7.加强院系党风、院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形成独特的学院文化与风格(style)是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特征。良好的党风、院风、教风、学风是院系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党风建设是院系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院风、教风、学风好不好,关键看党风。因此院系党组织首先要抓好党风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关键少数,以优良的作风带动党风;另一方面是要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意识、身份意识,以严明的纪律和自觉的党性修养建设良好的党风。其次,要加强文化建设和价值塑造,打造积极向上、便于传承、富有人文精神的院系文化,形成良好的院风。三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和要求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觉抵制学术腐败,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四是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榜样树学风,以实践倡学风,建设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

[3]张雷,房广顺.我国高校院级领导体制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建设[J].理论月刊,2009,(10).

Abstract:College courtyard Party is the Par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a line of political core and fighting forts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from departments of college running mode and mechanism resear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combing the university facult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main mode,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arty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ode and mechanism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at the same time,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explore the Party organization operating efficiently play a role of 7S model.

Key words:department Party organization;operation mode and mechanism;7S model

猜你喜欢

院系党政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1949~1956年党政关系的建构与嬗变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