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复习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01-25广东省博罗县响水中心小学赖少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9期
关键词:乙数甲数约数

广东省博罗县响水中心小学 赖少英

一、串线结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纵向串线

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从教材本身的结构可以体现,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内容,其结构为: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面积。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知识的重点,沟通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题.如让学生将学过的计算公式编成下面的图表:

通过编制图表,建立起单元知识之间的纵向联 系,明确计算公式的具体意义.在运用时,只要想到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会张冠李戴地乱套公式了.

(二)横向串线

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比较隐蔽,特别是各种解题方法上的联系学生不容易看出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通过用多种方法解题,可以把相关的知识有机地串在一起,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将多种解法“成块”地储存在大脑中,既便于记忆,也便于检查,更便于沟通。如出示下面一个问题: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对开,5小时后相遇.相遇时,货车行了225千米,已知客车速度比货车快,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认真审题后,用已掌握的知识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1)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两站距离”列出了以下算式:

225÷9×(9+11)

(3)运用比例知识,列出方程

①设甲、乙两站相距x千米,依题意得:225:x=9:20;

或225÷(x-225)=9:11

②设客车行了x千米,依题意得:225:x=9:11

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解题,学生不仅复习了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归一问题等等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建立了知识之间的横向结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辨析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许多数学概念貌似相同,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异.如整除与除尽,约数和倍数等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区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辨析它们的异同,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如在复习“数的整除”一章时,可以出示下面一组题让学生思考:

1.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就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甲数就是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甲数能整除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倍数,乙数是甲数的约数.

3.由等式4÷8=0.5可知,8能被4除尽.

4.一切自然数,如果不是奇数,一定是偶数;如果不是质数,一定是合数.

5.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通过以上题组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倍数和约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辨别它们的异同,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精编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练习是巩固复习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要使练习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就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选编.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基础性,要突出基础知识,又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既要注意多样化,即练习形式要多样,又要有综合性和思考性。.

1.单项练习题

这是练习的最基本题,它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判断把哪个量当作单位“1”,可以出示下面一组题:

下面各题中应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甲数是乙数的20%;

(2)甲数的20%相当于乙数;

(3)乙数的20%是甲数;

(4)甲数比乙数大120%.

2.综合练习题

这是复习阶段的主要练习题型.它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复习完“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后,可出示类似

一个零件的上半部是直圆柱,底面直径是4.2厘米,高6厘米;下半部是一个和上半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3.拓展练习题

这类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的,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这类拓展题时,仍然要紧扣复习内容,但综合运用的层次更高,灵活性更大了。如当复习完“比和比例”的知识时,出示如下拓展题:

(1)两个圆的周长比是4:1,则这两个圆的面积比是( );

(2)甲数:乙数=8:5,乙数:丙数=15:1,甲数:丙数=( ):( );

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实施新课程形势下,广大数学教师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事实上,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给我们的复习教学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更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乙数甲数约数
约数词语,不简单
分数除法的算理
最强大脑
“比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换个说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推导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