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与改造的几点思考

2019-01-25

智能城市 2019年1期
关键词:住宅养老老年人

袁 帅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在一些现代化的都市中,老年人口的占比越来越大。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医疗条件等,我国目前采取了以家庭养老为主,辅助以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多元化养老方式。随着社会和养老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养老社区以及专业的养老机构等在快速兴起,因此,对于养老建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设计养老建筑时要掌握老年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为老年人的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同时也要兼顾子女照顾老年人的要求。此外,还要对现有社区进行改造,丰富其原有的功能,为社区养老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现代都市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

1.1 养老建筑设计选址的要点

在选择养老建筑位置时,设计人员应考虑到老年人需要安静的环境,对大自然有较强的亲近感等特点,应选择自然环境比较良好的区域进行养老建筑的建设。另外,由于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身体状况不好,且行动不便的特点,对医疗条件有较高要求,因此,养老建筑的选址应与医疗卫生机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且地势比较平缓,这样也为其子女的探访照顾创造良好的条件。

1.2 养老建筑的设计布局

在设计养老建筑时,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例如,在养老公寓的设计中应尽量采用一居室的空间设计,而在设计家庭式养老建筑时,则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的家庭构成情况,对住宅空间的大小进行优化。在老年人的居室设计中,应保证居室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以满足老人对于晒太阳和清新空气的要求。在养老建筑的中心区域应设置专业的医护室和活动中心,使建筑内的所有老人都能便捷的到达这一区域。在设计养老建筑的图书馆以及食堂时,由于老年人通常不会长时间在这些地方逗留,对采光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因此,可以将其安排在养老建筑背阴区域。在设计养老建筑的出入口和通道时,其空间大小必须要适合轮椅活动的需要,同时建筑内的电梯要能够满足担架等医护设施进入的空间要求。在出入口、通道、电梯、楼梯以及住宅内的设计中都应采取无障碍的设计,避免存在高差,如需要设计缓坡时,其坡度应控制在1/12以内。在建筑的走廊以及公共坡道等区域应设计相应的扶手等装置。

1.3 养老建筑的设计应体现其自然性

在设计现代都市的养老建筑时,由于城市中大多为高层建筑,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亲近自然以及接触植物的需要,在设计中应合理运用自然元素,并充分利用住宅环境设置可以进行花卉等种植的区域,这样既可以使其成为建筑中的景观,也能够为老年人创造与自然元素接触的条件。

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在养老建筑中适当增加附楼建筑,将其作为空中景观平台的方式来为老年人提供种植活动的场所以及进行绿化景观的营建。设计人员也可以在养老建筑中采用退台式建筑的设计方案,使养老建筑能够获得更多的露台空间,并将其设计为微型种植园或者空中花园,使老年人能够与自然元素进行近距离接触,并为他们提供健身和交流的环境。

1.4 养老建筑的其他细节设计要点

在设计养老建筑时,还应考虑老年人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特征。由于老年人在意识和记忆力方面往往存在下降的问题,因此,在老年人的住宅中应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避免发生意外状况。养老建筑的窗户应选择下拉式设计,避免老年人在使用时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养老建筑的室内空间面积要合理,防止由于空间过大而使老年人产生空旷孤寂的心理感受。在室内设计中要合理选择搭配的颜色,可以使用暖色系涂料使建筑空间增加温馨感。室内设计中,应尽量在南侧设置床具,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晒太阳。要注意是,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夏季的温度控制设计,防止老年人出现中暑的情况。此外,养老建筑的室内窗户应适当降低高度,使老年人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也能够看到室外的景观环境。而在养老建筑的公共空间应增加休闲椅等设施的设置,为老人提供便利的休憩条件;还应设置不同的感官提示设施,为存在视觉等感知障碍的老人准确判断其所处位置提供帮助。

2 现代都市养老建筑改造分析

2.1 原有社区住宅进行养老改造的基本设计思路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观念和传统习惯,很多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养老,同时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也不具备在高档养老院养老的经济能力,所以,在解决养老问题时还需要对原有的社区住宅进行改造,使其能够适应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同时经研究发现,将老年人集中在专业养老机构内生活,也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将社区住宅改造为适合老年人和子女共同居住交流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养老的成本。

在改造中,可以采用将社区内的一栋住宅建筑改建为养老建筑的设计思路,在该养老型建筑中应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即适老型住宅、护理住宅、普通住宅以及公共活动场所和相应的服务设施。这种养老建筑的改造设计思路能够同时满足老年人和子女的居住需要,并且同时兼顾了机构养老以及家庭养老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2.2 原有社区住宅进行养老改造的基本设计方法

在改造设计时,可以在原有社区住宅中根据老年人的人口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全龄化养老公寓。对于全龄化养老公寓的底层,可以将其设计为健身活动场所、餐厅、商业场所以及幼儿园等,以适应全龄化的需要。在公寓中层,则主要将其设计为护理型住宅,并由专业养老机构对生活无法自理或者需要医疗服务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或照管服务。适老型住宅应设置在护理型住宅之上,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在此居住并获得相关的居家式服务。如果这部分老人由于年龄或者身体情况下降而需要护理时,只需要进入护理型住宅居住即可,而不需要离开其所熟悉的大环境,这样也为子女提供了照顾老人的便利条件。此外,还可以在适老住宅与护理型住宅间设置养老设施,例如,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中心、活动室或者日间照料机构等。而在公寓的高层则仍将采用普通住宅设计,并将其提供给居住在本公寓的老人的家属,以便于子女对老年人的照料和陪伴。

3 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人口比例特点在一些现代化都市中更加突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扩大养老建筑的规模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设计养老建筑时,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并结合现代都市的实际条件,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设计中要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选址,科学布局,丰富养老建筑的功能,并老年人的生活创造更加优美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要考虑我国养老的特点,对现有社区住宅进行合理化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养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住宅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