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XCR4基因突变致WHIM综合征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9-01-25陈秋瑜孙碧君王文婕应文静周钦华惠晓莹孙金峤刘丹如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中性骨髓

陈秋瑜 孙碧君 孟 新 王文婕 应文静 周钦华 惠晓莹 孙金峤 侯 佳 刘丹如 王 莹 王晓川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3例WHIM综合征患儿,均为男性,均无明确家族史,患儿父母均否认近亲结婚。主要临床特征见表1。

1.2 临床表现 3例患儿均有明确反复感染史。例1表现为肺部、消化道及尿路感染,曾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同时伴有糖尿病。例2于3月龄起反复呼吸道感染。例3于3岁后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伴鼻窦炎及中耳炎,致使双耳不同程度听力下降。3例患儿均无皮肤疣表现。病原学检测出细菌及病毒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轮状病毒及EB病毒(表1)。

表1 3例WHIM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及血生化检查结果

注 该表中截取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儿住院期间多次检查的最差值。AN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LC:淋巴细胞绝对值;EC :大肠杆菌 ; SP:肺炎链球菌; HI :流感嗜血杆菌; BC:卡他布兰汉菌; RV:轮状病毒

1.3 实验室检查

1.3.1 血生化 多次随访血常规,3例患儿无感染时均表现为外周血WBC显著降低,最低值(0.7~1.2)×109·L-1,其中中性粒细胞最低值低于0.1×109·L-1,淋巴细胞绝对数(0.5~0.9)×109·L-1。3例患儿感染期间中性粒细胞均可上升至正常值范围。3例患儿免疫球蛋白均低于正常,其中例2和3全免疫球蛋白降低,例1为IgM和IgG降低。

1.3.2 骨髓穿刺术 2例患儿行骨髓穿刺术,例2表现为明显粒系增生活跃,但无典型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表现;例3两次骨穿结果均表现为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myelokathexis)。

1.3.3 基因检测 取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后,采取父母及患儿EDTA抗凝外周血各2 mL,行全外显子测序。3例患儿均有CXCR4基因突变,均为CXCR4基因第2外显子C端杂合突变,在该基因第2外显子剪切位点发生碱基替换突变(1000C>T),即CXCR4基因c.1000C>T(p.R334X),为已知致病突变。该突变为自发突变,3例患儿的父母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

1.4 治疗和随访 例1予二甲双胍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感染时予抗生素治疗,无感染时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例2和3感染时予抗感染和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并定期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升高外周血WBC,WBC可升至正常,但易波动反复。随访至2018年9月,3例患儿均存活。

2 文献复习

以("WHIM syndrome" OR CXCR4)为检索式检索PubMed和OMIM,以("WHIM综合征" OR CXCR4)为检索式检索万方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19日,筛选诊断明确的WHIM综合征患儿。检索到46篇文献(英文45篇,中文1篇)[1-46],共报告WHIM患者74例(包括本文3例)。

74例患者中,男32例,女42例,成人36例,儿童(0~18岁)38例。感染:反复肺部感染47/65例(72.3%),反复上呼吸道(包括中耳炎、鼻窦炎)感染39/65例(60.0%),消化道感染17/65例(26.2%),皮肤感染14/65例(21.5%),泌尿道感染及齿龈炎各7例(10.8%);脑膜炎2例、脓毒症4例及骨髓炎1例。41/74例(55.4%)描述了有疣表现,其中20例报告了疣的初发年龄(中位数为6.5岁);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16例,其中5例[26,38,39,41,45]皮肤损害进展为肿瘤。10例罹患肿瘤,8例发生于30岁后。7例患者伴有法洛四联症。6例死亡病例,其中胚胎期药物终止妊娠1例[41],淋巴瘤2例(死亡年龄分别为26岁和54岁)[27,35],细菌性脑膜炎1例(31岁)[1],分枝杆菌引起的肝衰1例(40岁)[41]以及HPV感染导致的生殖器肿瘤1例(40岁)[41]。WHIM综合征患儿常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肺炎链球菌9例、流感嗜血杆菌7例及铜绿假单胞菌3例;易感病毒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HPV)4例、单纯疱疹病毒(HSV)4例和EB病毒(EBV)4例等;既往报道2例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53/56例患者骨髓穿刺术后可见典型Myelokathexis样表现,18例未行骨穿。55例具有较完整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患者中[M(P25,P75)],最低外周血WBC 1.25(0.89,2.09)×109·L-1,最低中性粒细胞 0.2(0.1,0.39)×109·L-1,最低淋巴细胞 0.9(0.5,1.22)×109·L-1。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通常非常轻微,免疫球蛋白水平在-1~-2 SD,17例患者并未表现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60/74例报告基因检测结果,突变位点见表2,均为CXCR4基因突变,包括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及无义突变。野生型CXCR4亦有报道[10,41]。1例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一期普乐沙福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缓解全血细胞减少症及疣的发生[17]。

表2 既往文献报道WHIM患者CXCR4突变总结

3 讨论

WHIM综合征(WHIM;OMIM no.193670)首次报道于1964年[3],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免疫缺陷病,常表现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疣状物、反复感染及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1]。大多数WHIM综合征患者携带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杂合突变,突变位点位于胞质C端,进而导致编码蛋白胞质尾区的区域提前终止或框架移位[2]。CXCR4 C端对其配体介导的内化和脱敏起到关键作用,在该关键区域的突变可导致获得性功能缺陷。CXCR4有助于中性粒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停留于骨髓[47,48],故CXCR4信号通路异常增加可使粒细胞滞留于骨髓中,造成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现象及反复感染[49,50]。

WHI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起病年龄各有不同。大部分患者起病早,表现为反复感染,包括肺炎、鼻窦炎、蜂窝织炎、泌尿道感染、血栓、脐炎、骨髓炎、深软组织脓肿和皮肤感染。常见病原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WHIM综合征患者疣广泛见于双手、双足及躯干,已报道病例中疣的发生率为55.4%(41/74),初发中位年龄为6.5岁,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16例,其中5例[26,38,39,41,45]皮损进展为肿瘤,这些皮疹与HPV的感染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WHIM患者对HPV极度易感及难以控制的机制可能与pDC细胞功能缺陷有关[51]。另外,患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亦缺乏有效控制,1例患者死于分枝杆菌感染性肝炎[41]。7例WHIM患者伴有法洛四联症,提示WHIM相关的CXCR4截断突变可能提高法洛四联症的患病风险。本文3例均为儿童,均发生反复感染,但均未出现疣的表现。例1患糖尿病,既往文献中亦有1例糖尿病报道[22]。近期研究发现CXCR4可能参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在发生1型糖尿病的非肥胖型(NOD)小鼠中观察到,其β细胞自身免疫性破坏是由凋亡异常介导的[52]。β细胞表达CXCR4,且CXCR12对β细胞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53]。在NOD小鼠模型中,胰腺淋巴结和炎性胰岛中CXCR4表达增高,CXCR4 T细胞阻断了致糖尿病T细胞促糖尿病的能力[54];另有文献提出CXCR12可促进NOD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其机制与其改变T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迁徙有关[55]。上述研究均提示,CXCR4/CXCL12通路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具有保护作用。

WHIM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有粒系明显增生,粒红比增高,许多细胞表现出胞质液泡化、超分化细胞核和染色质超缩合的细胞凋亡的特征异常,被称为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表现(骨髓中成熟粒细胞异常滞留所致的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4]。但既往报道仍有2例骨髓穿刺结果无典型的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样表现[35,44]。本文2例行骨穿,例2表现为明显粒系增生,但无典型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样表现,例3骨穿2次结果均表现为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WHIM综合征患者的粒细胞减少特点与其他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ELANE基因突变等)患者不同,在急性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肾上腺素或糖皮质激素刺激下,WHIM患者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可迅速释放,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在数小时内可达到正常水平[41]。说明WHI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缺乏是由骨髓中中性粒细胞释放障碍,而非产生障碍引起。

WHIM综合征患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多表现为全丙种球蛋白减少,其中以IgG减少最显著。可解释患者反复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荚膜菌性肺炎及支气管扩张的体液免疫缺陷典型临床表现。文献报道未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占33.3%(17/51)。部分患者接种疫苗后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说明患者体液免疫缺陷并不完全,但抗体滴度维持时间较短,提示本病患者可能需要对一些疫苗进行复种[45]。尽管淋巴细胞减少及单核细胞减少并非WHIM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既往文献中大多数患者不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还存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减少。故有学者提出将本病另命名为WILM综合征(warts, infection,leukopenia and myelokathexis)更符合本病临床表现[41]。

CXCR4是一种G蛋白耦联趋化因子受体,其功能获得性突变是本病的致病机制。CXCR4-CXCL12信号在调控粒细胞稳态及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56]。首例明确CXCR4基因杂合突变所致WHIM综合征报道于2003年[7]。至今,共有9个突变位点被报道。这些无义或框架移位突变导致CXCR4蛋白C端截断,突变蛋白失去C端的磷酸化作用位点进而影响蛋白的脱敏及内化功能[47]。野生型CXCR4患者体内也存在着CXCR4功能失调的表现,说明WHIM综合征是一类由CXCR4-CXCL12轴异常导致的

疾病,野生型患者可能存在该通路上的其他基因突变,但尚未见报道[41]。

早期识别本病,并采取相应的医学干预以减少反复细菌感染频率、控制HPV感染而造成的异型增生或肿瘤,可改善本病预后。WHIM综合征患者在合理管理下(注射G-CSF/IVIG/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致死的发生率较低,但致死性脑膜炎及脓毒血症仍有发生。肿瘤亦是造成WHIM死亡的原因之一,有10例报道发生肿瘤。本文总结的已报道病例中,无20岁前死亡的病例。死亡病例中包括:淋巴瘤2例(死亡年龄分别为26岁和54岁)[27,35],细菌性脑膜炎1例(31岁死亡)[1],分枝杆菌引起的肝衰1例(40岁死亡)[41]以及HPV感染导致的生殖器肿瘤1例(40岁死亡)[41]。8例患者在30岁后发生肿瘤,提示在30岁后该群体罹患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

G-CSF注射可部分提高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G-CSF的注射剂量需要个体化并根据患者体重或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通常而言,G-CSF的起始剂量为皮下注射3 mg·kg-1·d-1,通过调整使治疗后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至1.5×109·L-1以上[56]。但部分研究显示,G-CSF虽能提高外周血粒细胞数量,却无法改善患者反复感染的表现[41,45]。而IVIG可有效减少患者感染风险[1],每6周可进行一次IVIG,以使患者血免疫球蛋白水平达到正常低值。有研究显示,患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表现可被G-CSF纠正[20],故可定期复查患儿丙种球蛋白水平以调整IVIG剂量。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亦是本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口服磺胺甲恶唑可覆盖广泛的荚膜菌谱,但部分患儿服用磺胺甲恶唑后,可造成粒细胞减少,可改为口服头孢菌素[45,56]。

WHIM综合征一大特点是对HPV的极度易感性,部分患者严重的HPV感染所致皮肤侵入性病变,可最终导致癌变。这些病变可反复发生,临床工作者需提高警惕,并需皮肤专科医生、妇科医生的反复评估。对可能的癌变则需手术完全清除。HPV重组蛋白疫苗可有效防止HPV相关性肿瘤的发生,目前有研究显示接种HPV疫苗后患者随访期间暂未有疣表现[41],但仍需长期随访。WHIM患者B细胞的缺陷可能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及保护周期,使得患者可能需要重复注射HPV疫苗。

虽然上述措施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仍然无法有效控制HPV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仅有1例8岁患儿成功进行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移植风险高,干细胞移植并不推荐用于WHIM患者[30]。基于WHIM是由于CXCR4功能获得性改变造成,FDA批准的CXCR4阻滞剂(普乐沙福,Plerixafor)可从机制上使患者受益。自2011年以来,该药在临床治疗中显示了可喜的结果。一期临床试验以低剂量、长疗程普乐沙福纠正了3例WHIM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症达6个月,明显减少患者感染发生率、缩小疣的大小,减少疣的生成,且暂未发现不良反应[17]。但需更多的临床研究以明确其治疗效果及远期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中性骨髓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