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京时代矿物志

2019-01-24段景颐

大自然探索 2019年1期
关键词:维京沼泽方解石

段景颐

提起维京人,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身材魁梧、满脸胡须、挥舞长剑的北欧海盗形象。公元750~1100年期间,他们曾经生活在如今是丹麦、挪威和瑞典的北欧地区,是当时大海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不过,维京人不仅是烧杀抢掠的凶徒,也是技法老练的工匠和航海知识丰富的水手。维京人对各种矿物的利用,不但帮助他们称霸欧洲数百年,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维京,指的并不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而是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同部落的总称。在中世纪中前期,维京势力突然扩张。在维京时代350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大肆劫掠、殖民欧洲沿海和内陆地区,足迹甚至踏上过今天的加拿大。北欧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为维京人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船材和武器原料。随着维京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又因为人口不断增加,要获取足够的食物,只有走出斯堪的纳维亚,向外扩张。

沼泽奉上铁矿石

维京人能够大肆扩张,靠的竟然是不起眼的铁。维京人的武器加工技术享誉当时整个欧洲,而他们制作武器所使用的铁矿石叫做“沼泽铁”。在河流溪水的溶解作用下,高山上含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被流水带到下游沼泽。瑞典南部是维京人重要的沼泽铁矿区,这里聚集了大量泥炭沼泽。

铁矿石为什么会集中在沼泽里呢?这是因为,一方面,酸性的沼泽水有利于铁化合物形成沉淀;另一方面,低溶解氧的水体有利于泥炭层底部的厌氧微生物富集铁元素。在生化反应作用下,溶解在沼泽水体中的铁元素,被泥潭中茁壮成长的厌氧亲铁微生物吸收、代谢并排出,产生了不溶于水的铁化合物沉淀,不断积累增大就形成球状沼泽铁。

维京人寻找沼泽铁没有太大难度。沼泽铁富集的区域一般都有嗜热菌存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会在沼泽水表面形成一层油性彩虹薄膜——被称为“铁油膜”。这种明确的标记让维京人能够很方便地发现沼泽铁。维京人只要挖开泥炭层,就能很容易地获取铁结核。虽然沼泽铁混杂有许多杂质,但再生速度卻非常快,因此每一代人都能在同一个沼泽中反复收获。

维京人在夏天开采沼泽铁,接下来,斯堪的纳维亚漫长冬季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冶炼钢铁。首先,维京铁匠会烘烤这些铁豆子,增加表面的气孔率。矿石气孔率越高,表面积越大,和一氧化碳的接触越充分,还原效果也就越好。接下来,完成初步处理的豆子会被送入小型木炭炉中。木炭燃烧的热量将铁矿石熔成不纯净的中间产物——“花朵”。

沼泽铁一般体积较小,大块沼泽铁很少见(虚线部分)。

“花朵”中还混有许多硅酸盐杂质,因此要去除。在反复冶炼过程中,维京铁匠学会了用雪橇腿等工具敲击“花朵”,目的是压实并尽可能除去其中的气体(钢材中的气体会让钢变脆)。就这样,“花朵”经过反复敲打并折叠,大部分的硅酸盐杂质被除去。残留的少量硅酸盐能在铁器外层包裹上一层玻璃状薄膜,从而提高耐腐蚀性。最终得到的产品被称为“锻铁”——一种耐腐蚀性强的优质低碳钢。锻铁被维京人用来制作斧头和耕犁等农具,锻铁铆钉被用于造船,锻铁制成的大刀和长矛刃口锋利、耐用。

现代人用传统维京工艺制成的冶炼中间产物,俗称“花朵”。

无比迷恋白银

虽然维京人生产和打仗都离不开铁,他们最喜欢的金属还是银。维京人对银制品的迷恋到了让人猜不透的程度——考古学家都知道,维京人的藏宝处必有银制品。1999年,瑞典哥特兰岛的维京人藏宝处出土了大量银戒指、银臂章、银锭、银片等银制品,总重量约为30千克,此外还出土了约1.4万枚伊斯兰银币(年代为公元6~9世纪)。

无比迷恋银制品的维京人,很大程度上维持了整个欧洲的白银流通。在维京时代,欧洲的白银总量并不多,照理说银这种稀缺贵金属本无法作为流通物。但喜欢白银的维京人硬是通过掠夺和收取纳贡的方式,搜刮到了大量白银。根据古代法兰克和盎格鲁一撒克逊的文字记载估算,在200多年间,仅法国和英国上交的纳贡,就为维京人贡献了大约62吨白银。

维京人还喜欢将白银制成各种首饰,最常见的是胸针。普通人家穿戴的胸针造型简单,采用开放模具浇注工艺,价格较低。富裕人家佩戴的是用更复杂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制成的胸针。精品胸针在失蜡法铸造的基础上,还要辅以掐丝、压花和穿线等工艺。维京银匠为了更加凸显白银洁白闪耀的光泽,会在银制品外围捶打或蚀刻线条,并在其中填充“乌银”(一种由银的硫化物制成的黑色膏状物)。有了灰暗乌银的衬托,白银制品显得更加光亮。

维京人对白银的迷恋甚至超过黄金,让人猜不透。图为维京藏宝处出土的银制品。

维京人还时常用银装饰他们引以为傲的武器。他们会在大刀、斧和矛头上或雕刻或打孔,然后用锤将银线仔细敲入凹槽中,再将武器送入炉中进行热处理,最后银线会被牢牢镶嵌在其中。

次宝石

维京人还喜欢佩戴各种次宝石,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琥珀。波兰和立陶宛的波罗的海沿岸是全世界最大的琥珀产区,维京人航行可以很容易到达这里。后来,在维京人的藏宝处中也被发现大量琥珀原石和琥珀工艺品。

煤精石是一种特殊褐煤,海洋沉积环境中少量出产。因为煤精石的密度和可加工性类似琥珀,维京人甚至相信煤精石就是黑色琥珀。

红玉髓(一种红色的微晶质石英亚变种)和水晶(无色透明的粗晶质石英亚变种)是黑海一带盛产的两种宝石,它们也深受维京人喜爱。当时还在维京统治下的南俄罗斯有直达黑海的水路,因此维京人经常前往黑海购买红玉髓和水晶饰品。

另外一种被维京人广泛使用的宝石是铁铝榴石。这种矿石是石榴石家族的一员,看起来像暗红色的红宝石。维京人相信这种红色宝石能保护战士。虽然维京人大量使用铁铝榴石,但这种宝石的来源地却一直是个谜。

维京人的珠宝收藏品中也不乏玻璃珠。他们从现在的意大利和德国等地区的商人那里购买彩色玻璃珠。除了成品玻璃珠,维京人也会购买彩色粗制玻璃。他们用小型熔炉将粗玻璃融化,用铁棒将熔融玻璃拉扯成长长的空心管,然后再切成一颗颗中空玻璃珠。

维京时代的斧式琥珀护身符。

维京时代的多种次宝石。

超越时代的制镜工艺

维京人不仅用矿物晶体制作装饰品和首饰,他们还利用矿物制成光学制品,并且运用的技术远超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多个11、12世纪的维京墓地中,考古学家都发现了精美的水晶透镜,它们被命名为“维斯比透镜”。维京人可能用这些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让人吃惊的是,这些透镜不但被精细抛光过,而且还被精准地切割成“双非球面镜”。非球面镜有利于消除畸变等像差,让成像更加真实,因此被现代光学镜片厂商广泛使用。但是,非球面鏡加工难度高,而双非球面镜加工难度更高。通过对比,科学家认为维斯比透镜的光学性能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德国制造的消球差透镜。

许多学者最初认为,维斯比透镜的加工难度如此之高,应该是维京人从拜占庭或东欧商人手中购买的。但是,1999年,瑞典考古学家在对瑞典哥特兰岛一处墓葬进行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加工透镜的制作车间和部分成品透镜。这表明维京人本身已经具备加工维斯比透镜的工艺。维斯比透镜的发现,证明了约1000年前,维京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复杂的镜片制作技术。在各种关于光学的计算公式被发明之前,这些工匠们必须经过大量反复试验,才能摸索出有最佳折射效果的透镜设计。

一枚保存十分完好的维斯比透镜,其被镶嵌于银底座中。

谜一般的“太阳石”

既然提到透镜,就不得不提太阳石。维京人早在公元980年就登陆了北美大陆,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还早400多年。根据历史考证,当时维京人的帆船从挪威出发,路过冰岛,经格陵兰,最后抵达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

然而,船只在这个高纬度地区航行时,天空大部分时间阴云密布,太阳常藏在云雾后方,夜晚也看不见星星。在那个还没有罗盘的年代,维京人在这长途航行中如何分辨方位呢?根据13世纪冰岛修道院的文字记载,维京人航行时,遇到阴天或冬季黄昏,会利用“太阳石”导航。不少科学家认为,太阳石就是冰岛出产的方解石,也称为“冰洲石”。

方解石为什么能帮助维京水手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找到方向呢?答案就是方解石的双折射特性。一些透明晶体会让入射光线朝两个方向折射。水晶就是其中之一,如果透过水晶观察一束头发丝,你会看到两束头发丝,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区分水晶和玻璃。方解石也具有这种特性,但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文字记载,方解石是否就是维京历史中记载的太阳石,一直存在争论。

2011年,考古团队在英吉利海峡奥尔德尼岛的古代沉船上发现一枚方解石。后来,研究人员对这块方解石进行分析后认为:这块方解石可能就是维京传说中的太阳石。

科学家认为,冰岛出产的方解石可能就是维京人用于海上导航的“太阳石”。

方解石能作为偏振器,借由过滤天空中的偏振光来定出太阳的方位。虽然太阳光透过云层后已经经过无数次反射,但反射不会改变偏振方向。所以即使是在阴天,太阳光穿过云层后,偏振方向也不会改变。甚至当太阳完全在地平线下时,只要天空中尚有微弱的光线,也能准确地测出太阳在地平线下的位置。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2011年一个秋季某天的19:00~20:30,每隔10分钟用方解石测定一次太阳方向并做记录。结果,所得的30个位置数据竟然与理论太阳方位角十分接近。实验结果证实了方解石可侦测出太阳的位置,纵使是在日落或日出前微光的情况下也可以。

当然,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方法过于复杂,维京人很可能有非常简便的方法。研究人员猜测,维京人可能会在方解石中心放入一小块黑色物质(煤渣或松焦油),这样,在白天时,黑点会映出两个不重合的像。当时航行在大海上的维京领航员可能将方解石放在眼前,并不断旋转方解石,当黑点的两个像亮度相等时,就能确定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进而通过前人传授的方法,确定太阳位置。

11世纪,维京人因内战而实力大减。与此同时,欧洲其他国家却日益强大,殖民统治变得越加困难。最终,随着1066年维京王哈拉尔战死英格兰,维京时代正式结束。不过,维京人对世界历史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影响了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建立,他们对矿物的热爱也在历史上留下传奇。 (责任编辑 王川)

维京人取得的成就

维京人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设计并制作出了造型独特的维京长船。北欧木材资源丰富,这给维京人取材带来了极大便利。他们用整棵椽木制作船身,坚硬的橡木赋予龙骨极高的强度;较为柔软的松木则被用来制成桅杆,松木柔软,可在大风中适度弯曲,不至于轻易折断。维京船又分为战船和商船。战船吃水浅、航速快、转向灵活;商船则体型更大、吃水深、适合越洋航行。

对坐船不能到达的地方,维京人就骑马。冬季大雪封山时,维京人用雪橇出行。雪橇不仅装载量大,还能承载行动不便的老幼和病人。在野外,维京人会从树皮上收集一种叫作火绒的真菌,并将其置于尿液中连续煮沸数天之久。然后,他们将处理好的火绒晒干,并捣成类似毛毡的薄片。被尿液充分浸润的火绒中含有大量硝酸盐,这种物质能大大减缓火绒的燃烧速度。因此,维京人可以将燃烧的火绒随身携带,作为火种在野外生火。

维京人还是武器锻造大师。2017年,考古学家利用“中子成像技术”照射收藏于丹麦国家博物馆的三把维京古剑。扫描结果显示,三把维京古剑都是由不同种类的薄片钢铁焊接在一起。这表明維京人不仅掌握了铸造和锻造技术,还掌握了更复杂的金属锻焊技术。进入10世纪,维京人从中东进口品质极佳的“乌兹钢”,这种钢材能承受的最大撞击力能达到同时期其他钢材的3倍。因此,以艾斯博特剑为代表的维京剑,凭借其锋利坚固和难以破损的优越性能,帮助维京人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维京人的扩张为欧洲进行了一次农业技术普及。维京人以肉、鱼为主食。他们饲养猪、鸡、鹅、鸭、牛和羊,以得到肉、奶和蛋。他们种植黑麦、大麦和小麦,这些谷物被用来做面包和酿酒。甘蓝、洋葱、大蒜和芹菜被维京人用作调味品。维京人喜欢用木杯或被掏空的牛角喝啤酒、牛奶或蜂蜜酒。在维京人不断扩张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农业、渔猎和酿酒等技术也在欧洲广泛传播。

维京人对当时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促进了国家间的贸易。维京人顺着河流,很早就进入欧洲内陆。他们不但掠夺,还在欧洲各地定居,这些定居点后来也成为维京贸易网的重要节点。维京人顺着第聂伯河进入黑海,再走陆路来到君士坦丁堡。他们用琥珀、皮毛和蜂蜜,换取来自东方的香料、酒、丝织品和金银器,并运回北方。随着维京商船驶向各地,北欧、东欧、西欧甚至亚洲的商品得以在全欧洲流通,进一步促成了文化和经济交流。

以长船遗骸为基础进行修复的维京长船,位于挪威奥斯陆。

猜你喜欢

维京沼泽方解石
维京人用水晶“太阳石”发现了美洲?
维京火祭节
F-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及其对方解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不,发现美洲的不是维京人。以下是这一迷思有问题的原因所在 精读
氯化钙和碳酸钠对方解石浮选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帮女儿走出“嫉妒沼泽”
沼泽时代
维京探险者
Passage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