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形象建构研究:基于近五年大众媒体新闻报道分析

2019-01-24王燕森

中国医院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日友好医院专病媒体报道

■ 尹 琳 王燕森

开展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1]。以中日友好医院为核心单位的医联体成立于2013年12月,最初为朝阳区东部区域医联体。2016年,中日友好医院提出创建专科医联体的构想,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疼痛、中西医结合肿瘤和肛肠专科医联体相继成立,随后又组建了专科医联体护理联盟和肺癌专病、上颈椎专病、毛发专病、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专病医联体。

医联体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行业的认可,也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众媒体是公共信息传播的载体,媒体报道在建构医联体形象、引导公众对医联体的认知中起着重要作用[2]。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同时,也需及时关注媒体对医联体工作进展及取得效果的反馈与呈现。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研究对健康类报道的内容分析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自成立以来近5年的媒体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此了解大众媒体建构的医联体形象,为完善医联体功能定位、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取样

以“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和“中日医院医联体”为关键词,在国内多家新闻搜索引擎和中国知网重要报纸数据库进行搜索。搜索时间为2013年12月1日至2018年5月31 日。样本包含简讯、消息、通讯和深度报道等类型。根据研究需要,删除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样本,保留标准为: 整篇报道以医联体为主要报道议题,若报道中仅提及“医联体”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不同媒体转载的相同内容报道只保留初始1篇;删除图片新闻和音频、视频新闻。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样本375篇。

1.2 编码及统计

根据新闻报道结构及传播要素,按照报道时间、报道主题、体裁、字数、采访来源、内容分类、报道倾向、媒体属地等作为类目指标,制作分类编码手册。编码由2名编码员完成。正式编码前,先从总样本中等距抽取38个样本(大于总样本的10%),由2名编码员根据手册独立完成编码,通过史考特pi指数测试编码员间的信度为0.92,互信程度良好。结果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报道数量

如图1所示,2013年12月~2018年5月,大众媒体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的报道逐渐增多,在数量上明显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3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成立至2016年7月,媒体报道仅32篇。第二阶段为2016年8月~2018年5月,媒体报道数量明显增加,有7个月超过20篇。京外媒体的报道量逐渐超过在京媒体(在京媒体包括中央媒体和北京本地媒体)(图2)。

2.2 报道内容

2.2.1 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功能的建构。本研究在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报道中涉及医联体功能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汇总,得出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的主要功能(表1)。

2.2.2 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学科特色的建构。一是体现了鲜明的专科特色。375篇报道中涉及具体学科的报道有337篇(89.9%)。呼吸专科(112篇,30%)报道量列第一位,显著高于其他学科。专科、专病报道从数量上体现了中日友好医院以呼吸学科的领衔优势。疼痛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肛肠专科、护理专业、肺癌专病、上颈椎专病、毛发专病、儿童生长发育专病等一批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病也有一定数量的展示。

二是体现了各专科下的优势病种。以呼吸专科医联体的报道为例(表2),呼吸系统疾病名词词频前5位为“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戒烟”“肺移植”和“肺癌”。高频词反映出了呼吸专科医联体的优势病种,对基层医院提出疑难疾病会诊、转诊申请,基层医师选择进修、疑难重症患者选择就医均能起到引导作用。其他专科专病医联体的报道,如疼痛专科医联体以慢性疼痛和癌痛为优势病种,肛肠专科医联体以结直肠肛门疾病为特色,均在媒体报道中有明确体现。

2.3 报道信息来源和采访对象

报道按照信息来源分为医联体核心单位中日友好医院供稿、医联体成员单位供稿和媒体自发采写3类。作者署名(含通讯员)为中日友好医院的22篇(5.8%),署名为医联体成员单位的58篇(15.5%),署名媒体但根据医院和成员单位新闻通稿发稿的242篇(64.5%)。医联体核心单位和成员单位主动供稿占绝大多数。

内容涉及具体采访人物的报道共179篇。一篇报道可涉及多位采访对象。经分类梳理,报道中接受采访次数最多的是中日友好医院的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表3)。媒体对基层患者及家属、基层医护人员和卫生政策研究学者的报道较少。

2.4 媒体影响力

图1 大众媒体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报道数量(篇)时间分布

图2 第二阶段媒体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报道数量

表1 媒体报道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功能

375篇报道按照媒体所在行业划分,医疗行业媒体报道142篇(37.9%),非医疗行业媒体报道233篇(62.1%)。《健康报》等医疗行业主流媒体报道70篇(18.7%);《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综合媒体报道61篇(16.3%);京外地区省(区、市)级报刊媒体报道173篇(36.5%)。总体上看,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进行报道的媒体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和区域影响力。

从体裁上看,报道以消息和通讯为主。深度报道虽然不多,但影响力较高。2017年1月,《中国医院院长》杂志刊登近10 000字数的深度报道《创建专科医联体:中日医院敢为天下先》,详细报道中日友好医院开展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初衷和探索[3];2018年3月,《掺望东方周刊》发表近5 000字特写《专科医联体:打开一条生命通道》,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进入航空救援领域、通过急救直升机转诊外省危重患者的经验和体会[4]。以上报道被其他媒体转载、摘编,提升了医联体的声誉。

表2 呼吸专科医联体报道中涉及疾病及诊疗技术的高频词

2.5 报道立场

结合报道措辞的情感倾向和报道中受访者表达的态度进行判断,将报道立场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3种立场。媒体对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报道立场为正面的报道最多,为217篇(57.87%),中性158篇(42.13%),无负面报道。

3 讨论

3.1 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的媒体形象

通过对媒体报道统计分析,可得出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成立3年后改变模式,从区域医联体转变为解决专科领域医疗和学科建设问题的“提高型”医联体,发展迅速,覆盖范围扩展至全国;二是定位明确,旨在解决基层专科医疗资源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的问题,促进专科疾病的分级诊疗;三是学科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中日友好医院在呼吸、疼痛、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肛肠疾病诊疗方面的学科优势,以及在肺癌、上颈椎疾病、毛发疾病、儿童生长发育专病领域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特色;四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关注度从行业内扩展到大众视野,从北京辐射到成员单位所在的各省区市;五是社会评价总体正面、积极。

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媒介形象建构与医联体实际工作进展具有一致性。报道出现的阶段性峰值与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发生时间基本重合。医联体每次召开重要会议或有成果公布,中日友好医院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提供详实的新闻通稿和背景资料,并组织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接受记者采访;医联体成员单位持续增加,也通过各自所在地媒体发布新闻;各级媒体持续跟进新闻热点,推动医联体建设公开化。正是医院、成员单位与媒体对医联体的共同塑造促成了大量、持续的报道,把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的形象较为准确、清晰地呈现给大众。

表3 媒体报道对象及受访者

3.2 媒体报道可以推进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医疗机构积极参与,也需要营造社会理解和支持的舆论氛围。目前国内对各类医联体宣传总体是不够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40.88%的患者不了解医联体相关政策[5]。另一项对广西某跨区域医联体10所成员医院和1所核心医院1 153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782人(67.82%)对医联体定位和主要功能概念模糊[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媒体不是被动记录现实,而是通过新闻生产和传播参与并推动变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大众媒体通过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可以把医改的目标和内容讲清楚,把群众获得的利益和实惠讲明白。媒体报道不断夯实民意基础,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也助推医联体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3.3 加强基层报道才能真实呈现医联体社会形象

媒介社会学家认为,“真正的社会意义建构者,应是新闻记者与消息来源共同合作的结果”[7]。媒体报道框架为现实进行的医联体建设定调,在某种程度上为公众和决策者框定了关注的主题,不仅影响着政府和公众对于分级诊疗的认知,也影响着照此采取的行动和反应,比如政府的决策、公众的评价和情感等。

媒体消息来源反映出表达机会的分配是不平衡的。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报道中采访和出现最多的是对医院领导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人的采访,对基层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的采访较少。这一特点或许与媒体重视医改政策解读的报道指向有关,也与医联体在基层推广时间较短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牵涉多方利益群体。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基层医生对分级诊疗的认识是关键[8];另一方面,医联体的报道也应当完整、立体地呈现各利益群体的态度与反馈。医联体建设的初衷在于“强基层”[9],效果最终应由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来体验,他们更应当成为媒体下一步关注和采访的重点,成为检验医联体成效的消息来源。

猜你喜欢

中日友好医院专病媒体报道
启事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中医专病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的现状及探讨
专家点评
专科与专病护士合作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欢迎订阅《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专科(专病)联盟建设成效评价调研报告
更正
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全媒体报道体现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