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视角下文科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9-01-22李燕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科共青团工匠

[摘           要]  各行各业都应具备和追求“工匠精神”。文科高职因其特殊的专业属性和所面向的独特的产业(行业),更应具有“工匠精神”的培育。文科高职“工匠精神”培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文科高职科学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文科高职培育“工匠精神”应采用“一体两翼”的模式推行,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社会大课堂和校园文化为双翼。文科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在思想教育中增加“工匠精神”、宣传阵地中弘扬“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中践行“工匠精神”、社会实践中造就“工匠精神”、竞赛中强化“工匠精神”等途径实现。

[关    键   词]  文科高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001-03

千百年来,作为一种定型的手作文化理想价值观,“工匠精神”一直备受关注。我国历来欣赏与敬畏“工匠精神”,提倡对其的实践、弘扬和传承。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要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

一直以来,虽然专家学者对“工匠精神”进行了不少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仍然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应用性较强的理科、工科、制造类专业,涉及文科专业的较少;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多是针对某一专业或者某一大类专业的个性化研究,鲜少针对高职“工匠精神”培育规律性的共性探讨。本文拟对文科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共性规律以及共青团组织作用发挥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文科高职应有“工匠精神”培育

《考工典·考工总部·汇考》引文曰:“工,百工也,考察也,以其精巧工于制器,故曰工”;《韩非子·定法》曰:“夫匠者,手巧也”,是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现代意义上的“工匠”包括一切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有专长的劳动者。而“精神”专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具有精湛技艺的人,更是“工匠”这一行当公认的职业准则和所应遵循的精神规范。

文科高职指的是“主要从高考文科類考生中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范畴的课程,就业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涵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语言艺术、财会经济、文化教育、旅游、法律事务、文秘等专业,大约占《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总数的三分

之一。

从工作技艺方面讲,文科高职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大多属于处理如沟通、协调、表达、办事等事务性工作,虽然不像理工科那样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卓越品质的孜孜追求无疑是各行各业工匠的共性,并不区分“文理”。文科高职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本身就是培育一种重要技艺,会有“巧”与“不巧”的差别,也有通过锻造提升的空间,从事这些职业的劳动者同样为社会创造了物质、精神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工匠”。

从职业准则和精神规范方面讲,不管哪一类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准则和所应当遵循的精神规范。文科高职各专业主要面向第三产业,提供各种辅助性、服务性的工作,如秘书、公关、管理、会计、营销等,这些职业对服务意识、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严格。我们不难发现,行业精英们往往拥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这些其实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各行各业都应具备和追求“工匠精神”。文科高职因其特殊的专业属性和所面向的独特的产业(行业),更应具有“工匠精神”的培育。

二、实践要求文科高职培育“工匠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培育和弘扬文科高职人才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细节的注重和对极致的追求,才能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文科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文科高职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文科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文科高职冲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必将有力地推动文科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和迅猛发展的进程。

(一)文科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要求

文科高职学生学习的各种规则和价值不像其他类型高职学生学习的纯客观事物那么“直观”,只依靠直接理解使主观认知与客观知识相符就能达到“确信无疑”。文科高职培养学生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包含许多“人为”制定的具有主观性的规则和价值,没有绝对的纯粹的客观知识,强调个性化、创造性的工作,主要依靠间接理解,这就需要借助于实践的“感悟、体验”,从多类型的实践中提炼,在“实践—认识—新实践—新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然而现实中,文科高职往往相对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教学方式简单落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因专业特点,文科高职实践教学场地一般或为政府管理部门,或为公益事业单位,或为企业,但这些单位为确保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一般不太愿意安排学生进入本单位参加实践操作,即便愿意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操作,也很难安排相关岗位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所以往往只能采取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抄的“填鸭式”单方面理论灌输。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校虽然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但是缺乏工作实践经验。文科高职唯有在学生中培育“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并坚定创新、敬业、精益求精、坚持的态度,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文科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多数主流观点认为,“工匠精神”与理工科专业联系得更为密切,甚至有的直接把工匠人才与理工类人才直接画等号,好像工匠培养与文科类专业相距甚远。再加上文科高职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培养“职业人”,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的是管理和服务,虽然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相比较理工科高职专业对应的岗位而言,这些岗位的可迁移性和可替代性比较强,因而文科高职学生一直被误认为没有“技术含量”。

其实,从宏观层次看,在全球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潜力巨大,人才需求旺盛,而文科高职学生恰恰是面向第三产业的,文科高职各专业的特点和属性与第三产业高度契合,培育和塑造文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对学生的服务意识、操作规范、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是适应这一大潮流的重要举措。从微观层次看,文科高职学生在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时,如果不想被替代就必须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快、更专业,也就是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达到精益求精,要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要不断提升素质,以胜任工作的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

(三)文科高职科学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新形势下,文科高职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生人数逐年激增,但是,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科高职,近年来无论是实践教学、学生技能培养、教师能力提升,还是学生素质、就业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瓶颈”,其发展的速度和后劲显著落后于理工科高职。文科高职科学发展要平稳渡过“瓶颈”,就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显然,探索、研究“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在高职教育中以此为跳板“异军突起”,才能在办学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甚至可成为育人工作的亮点和灵魂。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第一次现代化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第二次现代化则需要实现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化,而知识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发达的第三产业。文科高职各专业致力于第三产业人才的培养,其所培育出来的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文科高职人才能直接促进和兴旺第三产业,从而加快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三、文科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科高职,因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理工科高职注重“技术”培养有所不同,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因而难以形成像理工科高职那样明确、统一、严谨和细化的标准和要求。但这并不代表文科高职“工匠精神”培育无法推进。对文科高职培育“工匠精神”,我们可以采用“一体两翼”的模式推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社会大课堂和校园文化为双翼。

(一)一体: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是文科高職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课堂教学。首先,在专业课程中,应将文科高职对应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与课程内容对接融合,充分让学生掌握与行业要求所匹配的知识、技能、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探索精神,形成科学、专研、执着的良好品质。其次,充分运用思政类和通识类课程,通过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育,传播正能量,有目的地引导文科高职学生立德树人、修身养性,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职业态度,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成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工匠。再次,在人文类课程中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侧重文科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取和书面与口头表达、学习与信息处理、沟通与人际交往、适应与心理调适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为文科高职生毕业后工作中沟通、协调、表达等方面技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强有力支撑。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在当前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流下,文科高职尤其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围绕文科高职各专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创业课程内容的调整,结合当前就业、创业形势,分析当前产业、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将“工匠精神”的种子深深植入文科高职学生心中;树立行业、职业的典范,可以是先进事迹亦可以是成功人物,形成榜样作用,带动学生从内心对“工匠精神”的敬佩和向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二)两翼:以社会大课堂和校园文化为两个侧翼

“工匠精神”的培育要靠长期的实践积累。文科高职要“引进来走出去”,创新“社会”这个高职文科专业实训的主场所。一方面,利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情景体验、实战演练等方式,通过身临其境的工作体验,关联“工匠精神”和职业场景,加深学生对其实质与价值的体会;另一方面,加大校外相关行业人才在校内兼课,特别是实训类课程的比例,推进深度校企合作。笔者认为,文科高职院校本身就是“社会大课堂”的重要组成,各部门的工作基本上与文科高职专业贴合,是一个天然的实习实训场所。文科高职各专业学生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试岗实训、跟岗训练,能直接接触具体岗位,强化专业技能,浸润职场文化,充分得到职业熏陶。

校园文化对文科高职学生人格塑造、关键能力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科高职应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利用文化景观,营造“工匠精神”文化熏陶氛围;强化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培养符合“工匠精神”要求的行为习惯,进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组织大量的符合“工匠精神”内涵要求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其中,增强培育方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有效延伸和补充第一堂课。

四、共青团组织在文科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实现途径

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先进青年组织,共青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实施者;共青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实践文科高职学生“社会大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团组织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共青团。在文科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共青团的作用落实到具体层面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思想教育中增加“工匠精神”

共青团是文科高职影响最广泛的青年组织,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内容形式多样、运行机制完善,在团的思想教育中增加“工匠精神”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从价值观层面影响广大青年,明确“工匠精神”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职业情怀。

(二)宣传阵地中弘扬“工匠精神”

共青团拥有大量报纸、杂志、网络、新媒体、宣传场地等成熟的宣传平台,辐射面广,应充分用于“工匠精神”的传播和灌输,打造全方位的舆论攻势,进行潜在的渗透性熏陶、培育。

(三)校园文化中践行“工匠精神”

共青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织者。应通过讲座、演讲、辩论、征文、素质教育活动等各种模式,广泛宣传、传播工匠文化,让文科高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历史渊源、内涵、重要性;组织与专业相关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对接第一课堂,进行岗位模拟、实战训练,让文科高职学生提前浸入社会职业环境,培养职业精神;利用与文科高职实训要求高度匹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角色分工、情境,让学生在这里将“工匠精神”的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体会和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

(四)社會实践中造就“工匠精神”

共青团组织一直致力于发动、带领青年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对接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其中不少是实施多年、影响力大、运作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展翅计划、“千校万岗”等。这些社会实践有共青团联合各方机关、单位、企业共同推进,有团员干部队伍扎实细致地提供指导及后勤保障,亦有团组织从中央到地方由上而下的连通和强大的经费支持,搭载这些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职场体验中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强有力地扩大“工匠精神”培育的空间。

就现阶段来说,这些社会实践实际上已经在无形中贯彻着“工匠精神”培育的理念,成效显著。如“展翅计划”就是以始终坚持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的宗旨,自2013年开展至今已积累服务超过120万名大学生,助力超过70万名大学生走上优质实习岗位,2019年更有近10万名企提供暑期实习岗位,在各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五)竞赛、比赛强化“工匠精神”

共青团现有的品牌竞赛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摇篮,如“挑战杯”系列比赛,既有对专业知识拓展深化的科技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又有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更有专门针对职业院校的倡树职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效能力、造就创业人才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应通过这些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比赛创设实践环境,模拟、探索、体验实践项目,提炼心得经验,最终达到“工匠精神”的内化;这些比赛、竞赛往往有专项基金或者稳定的经费来源支持,可以协助文科高职学生完成竞赛、比赛成果的赛后转化,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文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关系文科高职类人才能否顺应时代大变革要求,升级转型适应职场和个人发展需要的重要环节,应该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文科高职工匠。

参考文献:

[1]李燕芳.关键能力视野下的文科高职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5(3):57-59.

[2]段晓聪.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文科类人才“新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0):94-95.

[3]唐素林.关于强化高职文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4):110-113.

[4]聂嘉恩.对文科类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A].梁绿琦.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5]陈超群.高职文科类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9(2):31-35.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文科共青团工匠
90后大工匠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