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2019-01-22杨伟

智慧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药方西医有效率

杨伟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致和镇卫生院,四川 成都 611930)

0 引言

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症范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等症状。目前,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案,临床均以控制为主[1]。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因素与人们饮食方式,生活水平相关,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不断年轻化。常规的西医治疗,短期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但是长期效果不佳,且容易引发并发症[2]。而中医辩证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疾病轻重给予治疗,能够更为合理的调节患者的脾胃功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3]。本研究探讨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每组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龄在62岁-88岁,平均年龄(75.32±4.33)岁。病程在1.5年-9.5年,平均病程为(5.5±0.4)年。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医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一天两次,连续治疗6个月。

中医组,中医辩证治疗,根据患者详细病情以及医师调整制定治疗方案。药方(上消药方)如下:知母20g,麦冬15g,地黄15g,黄芪20g,效果:润肺养胃,生津解渴;中消药方:茯苓20g,葛根20g,地黄15g,栀子15g;山萸肉110g,效果:护肾养虚,增强体质;下消药方:黄芪10g,红参10g,山茱萸10g,山药15g,知母15g。效果:清热养肺,补气养虚。药方均用水煎服,一天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患者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指导患者注意日常饮食,保证摄入的糖分,油分在标准之下,同时进行运动治疗,但是要保证劳逸结合[4]。

1.3 观察指标

中医用药规律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有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糖均有明显改善。无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糖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中医治疗的中医组患者用到的药物有153中,用药总数1500次,中医使用做多的中药是黄芪、地黄、红参、茯苓、山药、知母、葛根、山萸肉和麦冬。见表1。

表1 中医用药规律

中医组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显效55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95%。西医组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显效34例,有效39例,无效27例,治疗有效率73%。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内分泌疾病,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我国中医认为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燥热过盛,阴津亏虚[5]。近年来,无数的医学专家对于糖尿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更为明确的认知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但是在临床治疗期间采取的治疗方案也存在显著变化。因此,大量研究人员针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开展了相应工作[6]。

当前大量研究[7-8]显示,中医治疗糖尿病,效果相对显著。但是在研究开展后发现,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多数是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方面进行的。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热,郁,虚,损等多个病理性原因,且患者在发病期间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淤血症状。因此,临床治疗一活血化瘀,清热为主。同时,在应用中医治疗时,主要是从患者的脾,胃,肾,肺,心,肝等器官脏器进行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普遍较低,患者体内的糖代谢,脂肪代谢以及蛋白质代谢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且患者受到长期病症折磨,会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变化。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因为情绪的变化从而引导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升高,比如肾上腺素与生长激素等等。拮抗激素的升高会导致患者血糖上升。因此,临床使用的中药材多为干寒类,苦寒类药材,不仅能够益气养阴,清热散瘀,而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综上可知,中医治疗糖尿病时使用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且能够选择的药物种类偏多,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药方西医有效率
张老师的“药方”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弩药方提取工艺的优化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