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木家具产业质量提升三问

2019-01-22徐荣桃

中国林业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榫卯红木木材

文/徐荣桃

红木家具发展至今反而是退步了,离真正的“中式”内涵相去甚远,故这些家具很难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或红木文化传承代表。这恐怕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反思的事情。

东阳市荣轩工艺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荣桃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红木这样一个传统制造行业与科技似乎相距甚远。谈到红木家具,技术无非就是精湛的雕刻和复杂的榫卯结构。实际上,雕刻与榫卯结构已经是红木家具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并没有出现什么“新、奇、特”的花样。

当今红木行业需要反思什么?

目前,有一个问题是红木行业亟需回答的,即如何使红木家具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或更进一步的提升。当下,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和几百年前的传统家具相比,在技术层面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市场的繁荣反而导致众多红木企业在近十年的发展道路上,大肆使用简化了的“商业榫”或曰“机器榫”“工业榫”,工艺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不过,即便榫卯结构回归传统,恢复到几百年前红木家具的制作水平,这种技术依旧算不上是一种提升,只是回到红木家具制作原本应有的水平而已。且不说那些仿清式、明式造型的家具有无创新,即便是所谓“新中式”也是乏善可陈,无非是加减一些部件和所谓设计师的个性呈现,这种“非西非中”的四不像,其款式造型未有提升,无美感可言;其工艺结构还不如从前,无稳定牢固可言。红木家具发展至今反而是退步了,离真正的“中式”内涵相去甚远,故这些家具很难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或红木文化传承代表。这恐怕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反思的事情。

推动行业发展究竟该从何处入手?

中国人对红木是有特殊情结的,它是载体,是一种盛世文化的体现。但红木行业有一部分人总是喜欢空谈文化,翻来覆去也不过就是在“艺、韵”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上讨论,或许能谋取更高的利润,但是对于提升技术始终无益。通常的行业变革不外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两种,长期以来,红木行业从业人员多数都是早年就接受了传统的师徒传授,习得制作家具的手艺。然而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对于行业深层次的问题缺乏完整的思考。行业侧重于内部博弈,而轻视了产业整体的升级和改进,行业停滞也就不奇怪了。相比其他行业,红木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又太过薄弱,没有新鲜血液的进入使得整个行业的视野始终无法获得扩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改革方式都无法自然发生,那就只能依靠外部刺激来提供新的思路。红木行业是否该吸收一些现代科学的方法来为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呢?工程学、材料学、结构力学和工业设计等均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从现代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清式和明式家具在当时都是顶级的产品,但这些款式毕竟是数百年前的,使用的人群和使用场景以及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现在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来说,适合当年的设计,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家具的伸缩缝问题。明式家具有,清式家具也有,这是当年工匠对于木材伸缩率无法精确掌控,不得已的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妥协方式。时间过去了几百年,身边许多都是非常廉价的产品在连接处都能达到精密的契合度,价格昂贵的红木家具却依旧保留这种收缩缝缺陷,有碍美感,也影响使用。这难道不值得红木行业反思吗?

——从消费人群来看,红木家具流通性也今非昔比。古代的红木家具是当地制作即就地使用,没有参与更多的流通和交易,不存在跨区的湿度温度变化问题;如今红木家具的消费者遍布全国各地,各地区温度湿度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巨大,在传统工艺制作下的家具并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家具开裂、收缩也就随之发生。当产品出现了问题,理应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反观现在的情况,绝大多数红木家具开裂、预留收缩缝被视为正常现象,成为搪塞消费者“借口”。未经处理的木材,在环境变化时发生开裂可能是正常的,而制成的木家具就不应该开裂,或只允许发生轻微开裂。使用了几百年的明清家具尚且结实牢固,凭什么现在的新家具却反而“宽容”这种缺陷了呢?

行业需要解决或突破的核心是什么?

翘头三联柜

对于家具或木制品,无论是预留的伸缩缝还是导致产品部件的开裂,都被视为一种技术或工艺层面的缺陷,否则便成了多数人不愿意接受的、长期困扰行业的“痛点”。如今,我们对于家具用材的讨论,还多停留在甄别树种类别的层面上。但是,问题的根本就不在于用的是什么树木,而是如何利用技术处理将木头转化成合格的用材,转化成制作合格家具的有效材料。木材处理是最关键和核心的一环,应当是稳定木材的物理特性,使其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而不会或极少出现产品膨胀变形、收缩离缝等感观缺陷,从而提升家具的美学质感。其实,百年前的工匠已经有了一定经验,过去的家具制作过程短则三至五年,长则十年。如此漫长的时间并非是完全用于木头的切割、打坯、组装,而是利用漫长的时间来释放木材生长过程中积聚的内部应力,使木材水分得以充分平衡,减少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膨胀收缩。因此,古代的榫卯家具历经几百年也能一样稳固。反观现在,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木材处理方法都是短期快速烘干,木材含水率虽然下降,但是应力并没有完全释放,遇到环境变化也还会出现剧烈膨胀收缩,最终效果甚至还不如古代方法。而且我们必须认识到,长期放置的古法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求,三五年的制作周期对于厂商和消费者来说都不现实,同时这样简单的处理方法也解决不了区域环境差异带来的影响,就算1%的膨胀或收缩也能使板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面框开裂,严重影响家具的美观和使用价值的功能。

圈椅

总之,木材处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若单纯生产传统家具而不去研究木材的稳定性,不仅无法实现工艺的突破,还会浪费珍贵的木材资源。经过适当处理的木材,可在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方面得以提升,从而使家具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这样的“传承”才更有意义。要对每一颗历经百年岁月成长起来树木体现出最大的尊重,赋予其生命新的含义,就应在精美的家具上继续呈现其完美的姿态,杜绝裂纹裂缝等瑕疵。

一个被持续关注的行业,应有不断进步的标准和理念。在未来的红木行业中,只有那些无预留收缩缝或收缩缝极小(0.5mm以内)的家具,才能被称为合格的产品。

猜你喜欢

榫卯红木木材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探析红木余料开发应用研究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加纳木材工业界呼吁政府减免木材进口税以挽救国内木材工业
凭祥红木文博城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