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式草莓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集成

2019-01-22高红胜许俊喜刘彦文

中国蔬菜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母株悬浮剂水肥

周 蕾 张 莉 高红胜 许俊喜 刘彦文 印 荔

(1 扬州市江都区园艺站,江苏扬州 225200;2 江苏省江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扬州 225200;3 扬州大学现代园艺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0)

架式草莓现代化生产模式通过集成草莓生产管理中的工厂化育苗、专用基质调配、温湿度自动化调控、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现代化农业技术,实现草莓生产的轻简化管理、绿色产出和放心采摘,每667 m2纯收益可达10 万元。

草莓果实甜美多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草莓产业的发展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冬季新鲜水果的需求,又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深受市场和生产者青睐,近些年草莓的种植面积、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草莓采摘“加盟”休闲观光农业,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各地草莓产业的发展进程。常规草莓生长于土壤表面,难以保证果实清洁,连作障碍和土传病虫害加重也使得果实品质安全难以保障(吴声敢 等,2018)。为了进一步满足观光农业对欣赏性的要求,达到消费者对果实高品质的标准,草莓生产逐步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其中架式草莓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涵盖了草莓工厂化育苗、生产专用基质调配、温湿度自动化调控、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技术,该技术模式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推广应用均取得显著效果,真正实现了草莓生产管理省工节本、产出果实清洁安全、观光采摘放心便捷。

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消费习惯,选择休眠期短、自花授粉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长季节设施栽培的草莓品种,如红颜、章姬、宁玉、丰香等。

2 工厂化育苗

2.1 母株选择 选用品种纯正、健壮无病毒植株,生产中应选用经组织培养获得的原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苗为母株,1~2 a(年)更新一次。

2.2 设施配备 育苗选择在双层宽体大棚、玻璃温室或薄膜连栋温室内进行,配套遮阳网、防虫网、温湿度计、温控系统和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其中温控系统包括通风降温设备和自动加温设备,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水净化设备、营养液储存设备、喷滴灌设施和营养液浓度调节及定时定量输送装置。苗架为H 型架式,高1.5 m,宽0.3 m。

2.3 基质穴盘准备 基质主要成分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按3V∶1V∶1V混匀,要求缓冲能力强、疏松透气、无大块草炭土等,调节pH 值为5.5~7.0,EC 值低于0.5 mS·cm-1。穴盘规格为长52.8 cm、宽26.8 cm、高10.8 cm,每个穴盘21 孔。

2.4 母株定植 3~4 月气温回升,将母株移栽至设施内H 型架式上,采用双行定植,株距15~20 cm,定植深度以不埋心、不露根为宜。定植时应贴近栽培槽边缘,母株基部弯曲弓背朝外,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并覆盖遮光率70%的遮阳网,整个育苗期保持基质湿润。

2.5 苗期管理 一般定植7 d(天)后母株成活,及时撤去遮阳网,应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水肥管理。肥料可选用草莓专用水溶肥(N+P2O5+K2O≥50%,微量元素≥10%),也可将大量元素(N+P2O5+K2O≥50%,质量符合NY 1107—2010)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10%,质量符合NY 1428—2010)配成母液,稀释后控制营养液浓度为0.8%~1.0%,EC 值不超过1.0 mS·cm-1,每天滴灌4~5 次,每次2~4 min(分)。待植株形成一级子苗,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之后每10 d(天)喷施1 次,子苗大量产生后加大肥水供给。母株生长期间及时除去花序、老叶和病叶。

2.6 子苗扦插及管理 待子苗长至一叶一心或两叶一心、部分长出初生根时开始分批取苗,取苗时留4 cm 左右的匍匐茎,取苗后将子苗扦插至装有基质的穴盘中,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及时浇定根水,扦插后7 d(天)内覆盖遮光率70%的遮阳网遮光,缓苗后及时撤去。苗期设施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0~26 ℃,夜间15~20 ℃,注意气温变化,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徒长;及时引蔓,使得匍匐茎均匀分布,促进早发不定根,子苗根系长出后开始施肥,控制营养液EC值不超过0.5 mS·cm-1,浓度0.5%左右,7~14 d(天)滴灌1 次,平时保持基质湿润即可。

3 架式栽培

3.1 栽前准备 棚体覆盖选用PO 膜(李东星 等,2015),设施内安装好栽培架,高90 cm,宽30 cm,支架上分栽培槽和集水槽两部分,中间铺一层透气透水的无纺布,无纺布两侧用压膜卡固定在架式两侧的钢管上。安装调整后,将配制好的基质均匀铺于无纺布上,厚度约30 cm,基质表面高出栽培槽;然后在基质上铺设滴灌带,滴头间距20 cm,滴头流量0.5~1.0 L·h-1,之后充分滴灌,以保证基质在定植时为湿润状态。

3.2 生产苗定植 选择具有4 片以上真叶,根系发达,叶柄粗短,无病虫害的完整植株为生产苗。8 月底至9 月初,有50%左右生产苗开始花芽分化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定植,采用双行交错定植,株距20 cm,具体操作管理参照母株定植。

3.3 生产苗管理

3.3.1 水肥管理 通过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统一调控,提前设置好营养液浓度、EC 值、滴灌时间和流量,根据草莓不同发育期和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缓苗期,保持基质湿润,营养液EC 值控制在0.5 mS·cm-1左右,浓度0.5%左右,每天滴灌3~4 次,每次3 min(分)左右,并且每天叶面喷水2 次;当长出4 片左右新叶时,适当控水,促进根系生长;后期根据天气和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每天滴灌2~3 次,一般每株每天供水量200~250 mL,阴雨天需适当控水。肥料施用参考苗期管理,遵循少量多次,随水输送。定植10 d(天)后,植株缓苗期结束开始施肥,肥料浓度0.5%~0.8%,植株始花期肥料浓度调至0.8%~1.0%,EC 值调至0.6~0.8 mS·cm-1,每批花序坐果10 d(天)后,肥料浓度调至1.0%~1.2%,EC 值调至1.0 mS·cm-1,期间每隔10 d(天)左右叶面喷施1 次0.2%磷酸二氢钾。生长期内需定期利用电导率测定仪测定营养液EC 值,及时调整至目标浓度,防止出现浓度过高或养分不足的现象。

3.3.2 温湿度管理 当大多数植株的顶花芽开始现蕾时,栽培架进行覆膜,选用厚0.05 mm 的黑白双色地膜,白色朝外,铺时需立刻破膜,整理出植株。草莓生长最适温度白天为20~28 ℃,夜间8~12 ℃,白天温度超过30 ℃时自动打开通风降温设备,夜间温度过低需提前闭棚,覆盖内棚膜保温。一般现蕾至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10~12 ℃;坐果至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3~25 ℃,夜间8 ℃左右;果实成熟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3 ℃,夜间8 ℃左右;冬季低温时期,提前设置好温控设备,当设施内温度低于7 ℃时自动打开加温设备,温度达到10 ℃时自动停止加温。翌年4、5 月,气温回升,需打开裙膜、顶膜,晴天10:00~14:00 光照强时需覆盖遮阳网,打开通风降温设备,傍晚时打开通风口降温以增加昼夜温差,保证草莓果实的风味品质。设施内湿度较高时,白天要及时揭膜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开花期,设施内湿度一般控制在50%~60%,有利于花药开裂,减少畸形果发生,也有利于防止病害发生和传播;果实采收期,设施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基质湿度保持在50%左右,有利于促进根系和果实生长发育。

3.3.3 植株管理 缓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覆膜前,从植株基部彻底打掉老叶,防止病菌入侵。现蕾后,可喷施硼砂500 倍液提高花器官的质量,在同一设施内种植不同草莓品种互相授粉,减少畸形果,第1 批花序开放后,利用熊蜂进行授粉,具有清洁、高效率等优点。开始坐果后,注意疏花疏果,及时摘除未开小花、畸形花、畸形果和病虫果,第1 批果可留7~9 个,第2 批果可留5~7 个,第3 批果之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留果数控制在5 个以内,保证正常果的质量,提高果实商品性。管理过程中定期清理白色膜表面,保障果实的清洁,便于后期观光采摘。

4 病虫害防治

草莓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叶螨、红蜘蛛、蚜虫、蓟马、斜纹夜蛾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1 病害防治

4.1.1 农业防治 夏季利用高温进行闷棚处理,杀灭基质及设施内有害病菌;结合生产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病果等,即刻清出棚外;科学调控设施内的温湿度,减少病菌发生和蔓延。

4.1.2 生物防治 摘除受病菌感染的花、果、叶后,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0.4%低聚糖素水剂250~400 倍液防治炭疽病;可用活芽孢1 000 亿个·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 000 倍液,或3 亿cfu·g-1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防控灰霉病和白粉病。每隔5~7 d(天)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吉沐祥 等,2016)。

4.1.3 化学防治 严格遵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进行化学防治,对症下药,交替用药,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炭疽病可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5%肟菌酯·戌唑醇水分散粒剂,或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白粉病可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或9%萜烯醇乳油,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灰霉病可用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或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防治。以上药剂均可在发病初期和发病期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雾防治。

4.2 虫害防治

4.2.1 农业防治 连续种植使用的基质和设施,需利用夏季高温闷棚杀灭虫源;上茬作物采收结束后,应将设施内残株,尤其是被害虫为害的果、叶、茎秆等及时清出,远离生产地集中处理。

4.2.2 物理防治 设施外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在裙膜和门后设置25~35 目的白色防虫网,阻隔害虫入侵;设施内悬挂带性诱剂的色板,可黄板、蓝板交替悬挂,诱杀蚜虫、蓟马等,也可悬挂性诱剂诱芯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等。

4.2.3 生物防治 蚜虫、红蜘蛛可用0.3%苦参碱水剂200 倍液,或1%苦参碱·印楝素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斜纹夜蛾可用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500~2 000 倍液,或2.5%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4.2.4 化学防治 蚜虫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防治;叶螨可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或5%噻螨酮水乳剂防治;蓟马可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或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防治;斜纹夜蛾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以上药剂均在虫害发生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雾防治。

5 采收

12 月中下旬至翌年5 月底,草莓果实成熟度达90%~95%时开始采收,若长途运输,可在果面着色70%~80%时采收。采摘时掐断果柄摘下果实,轻拿轻放,忌硬拉硬拽,防止损伤花萼和果实。

6 经济效益分析

架式草莓现代化生产模式已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每667 m2可产出2 000 kg 草莓优质商品果,上市前期售价和采摘价格可达100~120 元·kg-1,后期价格也可达到40~60 元·kg-1,按均价80 元·kg-1计算,每667 m2产值可达16 万元。种植6 667 m2需1 名技术总工和2 名操作工人,年均每667 m2固定人工成本1.8万元,基质、肥、药等农资成本1.8 万元,种苗0.8万元,熊蜂0.25 万元,采摘设备0.15 万元,水电0.2万元,其他费用1 万元,共计成本6 万元。该生产模式每667 m2纯收益可达10 万元。

猜你喜欢

母株悬浮剂水肥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卫青萝卜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研究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