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9-01-2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汀组瑞舒伐阿托

,,,,,, ,,,

脑梗死是我国临床常见危重急症,现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可快速生成大量C-反应蛋白,促进血栓形成,并导致病人病情加重[1-2]。他汀类药物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提高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清除[3]。他汀类药物能促进纤溶过程,保持硬化斑块的稳定甚至逆转。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临床运用较广泛的两种他汀类药物[4]。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7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年龄>45岁,病程<72 h;完成至少6个月随访;病人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人;重要脏器合并有严重疾病者;合并免疫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者。男68例,女59例;年龄45岁~72岁(61.15岁±7.38岁);病程3 h~70 h(29.75 h±19.18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瑞舒伐他汀组(43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5岁~71岁(61.07岁±7.34岁),病程3 h~68 h(29.71 h±19.10 h);瑞舒伐他汀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5岁~72岁(61.19岁±7.41岁),病程4 h~68 h(29.79 h±19.22 h);阿托伐他汀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46岁~70岁(61.11岁±7.36岁),病程3 h~66h(29.69h±19.14 h)。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采取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糖等处理。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483)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持续用药6个月。阿托伐他汀(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408)每次10 mg,每日1次,持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液指标和肝肾功能 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测定病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血尿素氮(BUN)等。

1.3.2 颈动脉斑块检测 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病人颈动脉,探头频率6 MHz~12 MHz,取仰卧位,暴露颈前部,标准横切面、纵切面与连续扫描双侧颈总动脉近、中、远段,颈总动脉分叉,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等,并按回声特点与表面形态等对斑块进行定性描述,分为低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和混合斑块。同时测量内-中膜厚度(IMT),若IMT≥1.2 mm定义为颈动脉斑块。

1.3.3 神经功能评价 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NIHSS评分和mRS评分越低,表明病人神经功能状况越好。

1.3.4 不良反应 记录病人用药期间肝肾功能异常、头痛头晕、皮疹、肌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IM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回声斑块检出率则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合阿托伐他汀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2.2 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TG和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TG和L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TC、TG和LDL-C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s) mmol/L

2.3 3组治疗前后hs-CRP和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后,3组hs-CRP、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hs-CRP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hs-CRP和神经功能比较(±s)

2.4 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3组治疗后CK、Cr和BU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LT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LT高于对照组。详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s)

2.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肝肾功能异常、头痛头晕、皮疹、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舒代他汀组、阿托代他汀组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详见表5。

表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随着我国老龄化来临及社会生活压力加大,急性脑梗死病人不断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5],同时增加病人预后的难度。因此,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6]。颈动脉IMT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IM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3组低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和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回声斑块检出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硬化斑块具有消退和稳定作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病人术后恢复,与马志恒[8]报道一致。

高脂血症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从临床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普遍存在血脂指标异常[9]。因此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水平是预后治疗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脂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TC、TG和L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能进一步改善急性脑梗死血脂水平;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TC、TG和LDL-C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说明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取得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戴毅等[10]认为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炎症反应是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11]。hs-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的有效指标[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说明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后炎症反应得到较好缓解。瑞舒伐他汀组hs-CRP水平最高,阿托伐他汀组次之,对照组hs-CRP水平最低(P<0.05)。说明在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炎症反应方面,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好作用,与谢坚等[13]报道一致。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3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本研究入选样本量较少有关。

用药安全性是选择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由于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肝肾等器官完成代谢,因此需要进行肝肾功能评估[14]。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LT用药后显著上升(P<0.05)。通过动态监测,所有病人暂停服药后,该指标恢复正常。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能给病人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通过随访,发现症状均较轻,所有病人均未采取特殊处理,暂停服药后症状消失。肯定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安全性。郑默[15]指出他汀类药物虽可能加大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可控的、可接受的。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炎症反应、降低病人血脂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和抗炎作用更强。

猜你喜欢

汀组瑞舒伐阿托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